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人民币汇率与我国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助长了国内通胀,模型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PPI的影响要大于对CPI的影响;同时,该政策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而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的通胀造成了先正后负的冲击。文章的实证研究支持以下结论:通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汇率渠道,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通胀水平构成了显著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些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经济运行和走势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日益加深。在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的当前,我们研究国际大宗商品的走势,分析其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中国物价走势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推动2013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基于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格局依然存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增加和全球性货币泛滥推动的趋势性因素影响,2013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容忽视。受新一轮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短期资本回流,都有可能推高2013年的CPI。农产品供求总体处于紧平衡格局,流通环节多、费用高问题较为突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和环保成本呈上涨趋势,国际、国内供给冲击或货币宽松都容易使物价上涨预期转化为上涨现实。随着PPI逐步回升,将部分传导到CPI,2013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基础原材料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依存度较高,因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通过进口渠道向国内传导,对我国国内的物价水平造成较大冲击。本文在使用Bai-Perron方法检测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两个结构性断点的基础上,采用变系数VAR模型(TVP-VAR)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导是否存在差异。采用SVAR模型研究了大宗商品价格向国内物价传导的结构性特征。结果表明:CPI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脉冲响应存在阶段性差异,PPI的脉冲响应趋势基本一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弱化大宗商品价格向CPI的传导;大宗商品价格和其他宏观冲击对物价变化的相对重要性在金融危机前后出现明显转变。据此,本文建议提高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建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警监测机制,增强大宗商品供给能力和定价权,发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与贸易条件有直接联系,由于定价权的缺失,我国企业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对贸易条件的改善带来不利影响。应从打造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定价中心和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行业协作作用、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交易所的合作等方面提高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下半年,以农副产品、原材料、能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的通胀压力在不断加大。从国际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泛滥,以及当前物价上涨趋势来看,我国中长期通胀压力仍将难以消除。在此背景下,寻求有效的税收筹划策略,降低通胀带来的成本上升、资金贬值等不利影响,成为每个企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2011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轮番上演“过山车”行情,而国内众多上市企业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利润明显下降,因而导致季报收益不及预期,股价下挫.另外受外围国际环境因素影响,截止2012年3月底,A股市场跌声一片,由此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国内A股市场的冲击效应非常显著.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课题很多,但大部分是选择个例来研究,而本文采用局部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站在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实证计量方法,建立模型来深入研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给我国A股市场带来的冲击,并得出结论以及提出相关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房价上涨在通胀形成和传导中的作用,指出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通过引发通胀预期推高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价格,从而对整体价格水平产生成本推动型的上涨压力,其中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通过加大食品价格波幅和提高其价格中枢水平对通胀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抑制物价须管好房价,并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实际贸易为出发点,采用2005.1~2010.12的月度数据,对外部冲击对我国物价的传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定量给出外部冲击对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和对国内物价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外部冲击能通过进口价格传导到国内价格体系,但传递不完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最大。外部冲击对国内物价的传导路径存在中下游价格倒逼上游价格的现象;进口价格对上中下游价格的传导都不显著,其它价格却能反向传导到进口价格。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分析1998~2010年纳入房地产、股票和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的通货膨胀指数与当前通货膨胀指数之间的异同,得到以下结论:目前通胀水平被低估,尤其是在通胀高企的时期;加入房地产、大宗商品价格的通胀指数与目前通胀指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应将房地产价格波动纳入当前通胀指数,并部分考虑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的影响;动态因子法是构建纳入资产价格的通货膨胀测度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lates the inflationary impact of commodity price shocks across countries to a broad range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licy frameworks over the period 2001–2010, using several approache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economies with higher food shares in CPI baskets, fuel intensities, and pre-existing inflation levels were more prone to experience sustained inflationary effects from commodity price shocks. Countries with more independent central banks and higher governance scores seem to have contained the impact of these shocks better. The effect of the presence of inflation targeting regimes, however, appears modest and not evident during the 2008 food price shock.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rade openness, financial development, dollarization, and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 do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way in which domestic inflation responds to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 shocks.  相似文献   

12.
从2010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呈现出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困境。本文认为危机后低利率和货币信用扩张政策,在推动经济较快恢复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国内生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出现扭曲,推涨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和通胀预期,进而推高劳动力成本,挤压消费需求,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建议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矫正负利率局面,促进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美元持续贬值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及协整检验,得出了国际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和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都对我国的消费者价格水平带来正的和持久的冲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根据通货紧缩对经济的最终影响,可以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从理论角度证明了恶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害,而良性通货紧缩对经济有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中长期内,决定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五个因素分别为产出缺口、全要素生产率、货币、贸易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本轮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其次才是经济下行因素,即本轮通货紧缩是以良性通货紧缩为主、恶性通货紧缩为辅的结构性通货紧缩.因此,对当前通货紧缩应采取适当容忍的态度,不应单纯针对价格水平进行大幅干预.  相似文献   

15.
成本视角下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和时间序列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引起物价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劳动力价格的变动只是次要阂素。而国内原材料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影响。关于劳动力供给维度,分析显示:假设相关制度性创新进程能够加快,至少在短期内我们大可不必高估刘易斯拐点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胀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中西三大地带保障房、高档房与普通商品房交互作用。保障房对普通商品房价格具有一定的抑制和烫平作用,东部和中部地区尤为显著;西部地区保障房建设的外溢效应使得当地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出现了上涨。高档商品房的建设拉高了全国范围的房价,东部地区影响最大;实际利率对房价的影响很小。为此,政府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划分阶段梯度实施保障房政策,严格控制别墅等高档房的建设,并对高档房征收高额房产税。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拐点是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劳动力供给由无限转为有限,劳动力价格随之上涨的时间点。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将通过推高工资水平带来物价水平的整体提升。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快速的工业化发展、走过刘易斯拐点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三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实际工资上涨并不一定能够推高整体物价水平,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此轮通货膨胀主要由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流动性过剩引起,需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并尽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8.
基于VAR的我国产业间价格传导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价格传导机制是价格机制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载体。我国顺向价格传导机制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向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传导环节出现阻滞,而逆向价格传导机制则比较顺畅。这表明我国当前基本不存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条件,而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却比较顺畅。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USA and Japan have become better insulated from oil price disturbances due to more favorable structural conditions: new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llowing greater energy substitu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mmodity markets, reduced energy-intensity of production, more market-oriented energy policies, and so on. We decompose the influences of oil shocks on real GNP growth and inflation mov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a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where identification is partly achieved by restricting the long-run dynamics. We find that oil shocks accounted for a greatly reduced fraction of real GNP growth and inflation variance in both countries primarily because of superi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tics rather than reduced importance of oil disturbances. Our estimates suggest that a similar percentage oil price hike would have exerted about one-quarter the contractionary effect on real GNP and upward push in inflation in the 1980s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two decades. (JEL: E31, E32, F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