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融支持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体系,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10~2020年绿色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各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并在纳入产业结构升级这一传导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面板及门槛面板模型分析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高度化在促进本地区贫困减缓的基础上,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减贫;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存在着双重门槛的非线性影响,一味追求包容性金融规模扩张反而会削弱对贫困减缓的促进效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我国重要的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在提升地区碳绩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运用我国30个省份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我国的碳交易政策对地区碳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链式中介效应模型,解析碳交易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可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促进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碳绩效,并且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碳排放量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减少碳排放量,但是技术创新对降低碳排放量的作用并不明显。因而应当对各区域碳配额进行协调管理,并且严格控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占比。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别考察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以及由此引致的策略性竞争效应,研究表明:财政分权等经济社会因素存在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出非对称的空间溢出效应。一方面,财政收入分权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支出分权对本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均产生抑制效应,但较之于收入分权,支出分权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0—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度生态福利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Tobit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态福利绩效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间存在差距;在传导路径上,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技术进步效应和产业结构转型效应两条路径提升生态福利绩效;考虑空间因素后,绿色金融发展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及邻近地区的生态福利绩效,但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尚不显著。为提升我国生态福利绩效,从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发挥东部地区的示范扩散效应等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本文选取中部六省2005-2017年的的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并对该路径下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存在通过投资结构、消费结构、技术创新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部分中介效应;②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单门槛效应,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促进作用变大;③利用外资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均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要不断加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助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7.
冯曦明  张仁杰 《财政科学》2021,70(10):32-48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中国式分权体制为逻辑起点的研究框架,阐明了由分权导致的税收竞争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影响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作用效果、空间溢出效应及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税收竞争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不仅存在一个先缓解后加剧的U型曲线关系,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其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表现为加剧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中东部地区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西部地区与之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税收竞争、税收努力以及预算软约束的调节作用下,税收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具有"阶梯式"下降非线性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采用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一是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且区域创新水平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二是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各产业部门在获得优化升级的红利后,逐渐增加对数字经济的需求,这种正向反馈和相互作用循环不断,最终使其具有边际效用递增的特点;三是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于东部和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作用更大。研究结果对地方政府制定数字经济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全国192个地级市的1540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上市企业绩效的影响,重点关注了金融发展在其中的调节效应与城市异质性。实证结果显示:从全国整体看,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上市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金融发展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地区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金融调节效应对上市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城市;从规模异质性看,50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上市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更强,而5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金融调节效应更加显著。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加快金融发展、促进上市企业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产业结构调整纳入到金融发展影响碳排放的框架中,以产业结构为中介变量,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变量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在中部地区金融发展直接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间接影响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许家云 《金融研究》2020,484(10):131-149
进口企业的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民生福祉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就进口贸易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结果表明:(1)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过这种正向的“工资提升”效应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使用倍差法、工具变量法等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3)进口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引入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表明,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体地,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超过了“工资提升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许家云 《金融研究》2015,484(10):131-149
进口企业的职工工资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民生福祉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稳定性。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就进口贸易对企业职工收入的影响进行深入考察,结果表明:(1)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不过这种正向的“工资提升”效应在长期不具有持续性。(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进口通过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作用于企业的工资水平。进一步使用倍差法、工具变量法等的估计结果也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3)进口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是否出口、进口产品类型以及进口来源国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4)引入劳动收入份额的分析表明,进口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具体地,进口的“生产率提升效应”影响超过了“工资提升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13年面板数据,考量长期资金市场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资金市场发展对东部地区能源强度下降影响较大,产业结构升级、人均 GDP 提高均有利于各地区能源强度下降,技术进步、对外贸易度对各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呈现出分化态势。鉴此,应充分发挥长期资金市场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重视研发投入产出技术成果转化等,多渠道降低能源强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挪两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计算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中挪两国贸易结构朝有利于发挥双方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两国具有贸易竞争力的产品差异较大,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强,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总体而言,中挪两国贸易互补大于竞争,两国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合作,贸易潜力巨大。中挪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挪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形式以及加强中挪在高技术领域合作,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出口及投资机会增多,但与此同时面临的进口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本文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行业进口关税数据,以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D)模型,首次系统地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现金储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贸易自由化不仅没有提高国内制造业企业的现金储蓄率,反而通过投资挤压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现金储蓄率,这与发达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大相径庭。(2)贸易自由化对企业现金储蓄的作用依赖于市场竞争程度,即关税减让会显著降低竞争性行业以及高集聚区域内企业的现金储蓄率。(3)高关税行业的关税降低后,进口竞争会侵蚀纯内销企业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小规模企业,进而降低其现金储蓄。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6.
服务贸易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本文分析了金融和贸易的相互影响机制,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了我国金融发展和服务贸易的关系,结论表明:二者间存在长期均衡的稳定关系,金融发展效率对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仅服务贸易是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最后从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提出金融发展促进服务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an unexplored issue of how a firm'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proxied by import penetration, affects its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We document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product competi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short-term debt. Our results are robust to a series of sensitivity tests and endogeneity concerns. Utilising large, unexpected reductions in import tariffs as exogenous shocks to foreign competition, we validat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mport penetration on short-term debt. Our results hold more strongly for firms with high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weak external monitoring.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enders offer short-term debt to prospective borrowers when they exhibit higher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response to increased foreign competition. Additional tests reveal that short-term debt in a firm's financial structure, contingent upon foreign competition, encourages managers to engage in tax avoidance as an alternative funding source. Our study provides novel evidence of the consequential impact of foreign product competition in debt contracting, giving us insights into it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corporate strategies and the ramifications of trade liberalisation for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8.
调查发现,宁夏涉外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总量太小,结构失衡;缺少大型国际生产出口企业,资源依赖性强;国际市场复杂性增大,国内竞争加剧。因此,外汇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重点领域改革,支持涉外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外汇市场发展,支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扎实落实进口核销改革政策,支持能源及原材料进口,改善宁夏贸易进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18年以来,中美农产品贸易受两国贸易争端影响严重,2020年初中美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两国后续农产品贸易具有深远影响。基于要素禀赋理论和机会成本理论,本文对2001~2019年中国进口美国7类最主要的农产品的贸易动态、虚拟土地含量和虚拟土地面积以及进口效益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虚拟土地面积进口呈总体上升趋势,但2018年以来降幅明显;在7类农产品中,大豆、谷物和棉花对虚拟土地面积进口量及变化趋势做出了较大贡献;将进口美国农产品节省的土地用于国内建设,具有更高的效益和替代价值。提高对美农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是解决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我国应在增加对美农产品进口的同时,优化对美农产品进口结构,合理配置国内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虚拟土地进口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Import competition from China is pervasive in the sense that for many good categories,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at U.S. firms face in these markets is strongly driven by the prices of Chinese imports, and so is their pricing decision. This paper quantifies the effect of the government‐controlled appreciation of the Chinese renminbi vis‐à‐vis the USD from 2005 to 2008 on the prices charged by U.S. domestic producers. In a panel spanning the period from 1994 to 2010 and including up to 519 manufacturing sectors, import price changes of Chinese goods pass into U.S. producer prices at an average rate of 0.7, while import price changes that can be traced back to exchange rate movements of other trade partners only have mild effects on U.S. prices. Further analysis points to the importance of trade integration, variable markups, and demand complementarities on the one side, and to the importance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 goods on the other side as drivers of these patterns. Simulations incorporating these microeconomic findings reveal that a substantial revaluation of the renminbi would result in a pronounced increase in aggregate U.S. producer price inf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