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信托业"一法两规"的颁布,为运用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安排(破产隔离)提供了法律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现实环境下利用信托模式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及可操作性,并进而探讨了运用信托模式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及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盖永光 《济南金融》2005,(2):21-22,26
随着信托业“一法两规”的颁布,为运用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安排(破产隔离)提供了法律方面的可行性。本文分析了在我国现实环境下利用信托模式开展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及可操作性,并进而探讨了运用信托模式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思路及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信托模式: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明  陈柳钦 《新金融》2004,165(10):11-14
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本质在于破产风险的隔离机制,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好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信托模式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制约信托在资产证券化应用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的本质在于破产风险的隔离机制,而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正好符合资产证券化的本质要求。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分析了目前制约信托在资产证券化应用的因素,指出信托模式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高效的融资方式,SPV为其提供了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中只有特殊目的信托模式可以有效实现风险隔离,特别是专项计划与信托模式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SPV的风险隔离功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资产证券化将由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SPV在资产证券化中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同时也会推动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独特的风险隔离机制是资产证券化的灵魂所在.其风险隔离运作机制借鉴了信托财产独立性原理和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以及财产上之长期管理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保护受益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持有的流动性不强,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其风险和收益进行重组,创设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产品。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主要有资产重组原理、破产隔离原理和信用增级原理。其中,破产隔离是证券化交易的重要特征,通过破产隔离,实现“真实出售”。它是“风险隔离”的一种较强形式,也是影响会计确认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范晓娟 《金卡工程》2010,14(4):147-148
SPV自身的破产隔离构成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法律机制的前提性内容,在了解SPV常见的三种组织形式下,选择何种形式尽管对其破产隔离机制有些影响,但明确经营范围、制约SPV自愿与非自愿破产、限制其业务及负债是SPV破产隔离机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美国“两房”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中扮演SPV(特殊目的载体)重要角色的"两房",大量购买其他机构发行的MBS和留持贷款并从事衍生交易,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外承担了相当的风险,作为SPV没有做到能与自身引起的风险以及与发起人破产相关的破产风险相隔离,是引发危机的根本原因。借鉴这一经验教训,我国应审慎推进实施资产证券化,SPV设立运作应回归"破产隔离"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托型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其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证券化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但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形式,证券化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与信托的组织形式,具有实现证券化目标的天然优势.我国的资产证券化选择了信托模式,但是源于英美法系的信托制度却与具有大陆法系传统的中国法律制度存在着冲突,因此导致了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中出现了理论上难以解释的问题.中国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通过信托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从2005年3月开始的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采用了以特殊目的信托(SPT,Special Purpose Trust)作为证券发行人的信托模式。由于与我国现行民商法律和金融制度不存在明显的法律冲突,无需对现行法律作重大修改,因此与公司模式比较,信托模式的制度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成为资产证券化试点中采用的唯一模式。但在为期3年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在于对金融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的分离与重组,使参与各方均受益。这种多赢的实现主要缘于一种制度设计,而此制度设计的关键是"风险隔离","风险隔离"的关键又在于构造合适的特设目的机构(SPV),因此,SPV处于整个资产证券化交易架构的核心。但SPV形式多样,选择时除了符合资产证券化本质之外,还要考虑它所根植的制度环境。据此,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下设SPV子公司应是适合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特设目的机构的佳好选择。  相似文献   

13.
试析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应用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资产证券化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优良的投资品种:资产支持证券,在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资金融通渠道.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必须遵循严谨的运作规范,如破产隔离、真实销售等.金融资产证券化具有广泛发展前景,但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宜规模化展开.  相似文献   

14.
沈定成 《新金融》2007,(11):54-55
资产证券化正作为商业银行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进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方法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但资产证券化自身也存在风险。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主要是破产风险,表现为三种形式:特殊目的机构(SPV)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资产转移时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以及资产转移后发起人破产对证券化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有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才能保证信用风险管理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的法律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信托模式是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和金融制度下的现实选择,能够在短期内为资产证券化提供操作性较强的交易规则。由于目前的信托模式在制度上存在明显的漏洞与缺失,导致潜在的法律冲突与风险。因此,有必要完善信托模式的规则,实现资产证券化制度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高广春 《银行家》2006,(3):103-104
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9月29日发布并于12月1日起施行的《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的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特殊目的机构只有一种——信托。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化对SPV的选择是相当灵活的。既可以是信托机构也可以是合伙企业;既可以是发起机构的附属实体也可以是独立的公司。我们知道,SPV是证券化中的特有设计,其作用在于隔离投资人与发起人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有两种类型: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二者受不同部门监管,在不同市场上流通.前者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监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后者由证监会监管,在交易所市场交易.这种安排是由中国债券市场被分割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 信贷资产证券化采取特殊目的信托(SPT)模式,而企业资产证券化创造性地采取了"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模式,这与信托机构受银监会监管的现状有关.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载体由信托投资公司作为通道,其产品结构比较简单,一般被分为三档或四档.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载体的基础资产为企业的债权类资产或收益权类资产.  相似文献   

18.
融资难题,能够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其主要模式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本文在分析各种模式及其参与主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债券及土地信托两种方案,对土地定价进行了探讨,并以土地债券为例进行了投资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9.
融资难题,能够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其主要模式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本文在分析各种模式及其参与主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债券及土地信托两种方案,对土地定价进行了探讨,并以土地债券为例进行了投资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读者观点     
对信托资产的合理界定与选择信托融资方式是一种资产信用,要实现资产信用融资, 必须首先完成对信托资产的隔离或界定。信托资产具有独立性,一旦信托成立,信托资产即从受托人和委托人的资产中分离出来,与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其他资产相区别。无论是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抑或是他们的债权人,在信托存续期内,对信托资产都没有追索权;同时,关联人的破产对信托不产生影响。虽然一定程度的追索权安排是可以的,但过多的追索权安排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融资安排的表外特征,特别是如果存在硬性的追索权安排,那么融资能否作为企业的负债移出表外,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即使在形式上勉强按照表外处理,多重担保引发的追索权问题将对企业的实质风险产生影响。其次是资产的选择问题。虽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可以被用作融资的基础资产,但确实存在许多可以被用于融资的资产类型。如应收账款、基础设施的未来收益、房地产的租赁收入,包括按揭贷款在内的许多信贷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