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曦 《福建金融》2008,(9):34-37
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及投资工具的多样化,企业融资渠道拓宽,居民投资理财需求旺盛,金融脱媒的趋势日趋明显,直接挤压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在银行传统中介功能被削弱的背景下,日益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亟需加快变革创新步伐,调整优化资产结构和收入结构,重塑经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化,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优势正在被不断弱化,商业银行的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适当降低传统利息相关业务的比重,大力发展进入投资业务是当前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本文从商业银行金融投资业务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投资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发展金融投资业务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已实现利率自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进入最后攻坚阶段。金融脱媒加剧,全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变化,利率波动频繁。不但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存货款业务和中间业务,也影响着投资与交易业务,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策略需适时转变。  相似文献   

4.
当前,商业银行以越来越快的步伐拓展自己的投资业务。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业务主要应从改变商业银行投资管理模式、丰富金融产品、提高商业银行投资市场的流动性、完善商业银行投资的信用风险和定价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加上金融投资业务比例的不断增加,投资风险逐渐暴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并阻碍了其打入国际市场的步伐。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境内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投资的绩效和风险进行探析,以寻求最科学、最合理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前,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对我国的金融结构影响较大。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无论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是住宅类房地产开发投资,它们在初期对金融结构中各个融资体系跨期互补效应的影响均是正面的,但在长期,这种影响效应会越来越小,并转为负面影响。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房地产的发展不利于金融结构中融资体系之间的跨期互补效应,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金融结构融资效率的提高及优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宏观经济的支柱行业,房地产市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并对我国的金融结构影响较大。构建了衡量金融结构融资效率的跨期互补效应模型,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我国金融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房地产开发投资还是住宅类房地产开发投资,它们在初期对金融结构中各个融资体系跨期互补效应的影响均是正面的,但在长期,这种影响效应会越来越小,并转为负面影响。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房地产的发展不利于金融结构中融资体系之间的跨期互补效应,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金融结构融资效率的提高及优化。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2014,(8)
正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利率市场化进程未完成以及贷存比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一定程度上变成单纯的"拉存款"。但自201 3年6月"钱荒"以及余额宝等网络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呈现出一些趋势性变化,应有必要加以总结思考。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特点由于我国过去一直以来依靠货币信贷拉动投资进而带动宏观  相似文献   

9.
《现代商业银行》2005,(5):16-18
允许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事,对于整个金融界来说,影响意义深远,这将是我国银行业更好地适应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需要,提高中国银行业综合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于解决我国当前融资格局失衡,改变商业银行较为单一的资产结构,提高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有利于促进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金融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款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脱媒趋势下,金融市场的发展使金融产品的种类日益多样化,投资渠道更加丰富,将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产生影响。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影响,以期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结构的不断改革,对金融产品的创新越来越重视。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创新的时候遇到了种种困境,因此本文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困境及突破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接着运用突变分析和 SVAR 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路径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且它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即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会增加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大,两者可作为互利共生的事物共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存在对我国金融改革有很好的倒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金融监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负债业务提供了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经营利润的增长和管理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近三年来,新金融环境使得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发生相应改变。本文通过对十三家商业银行2014~2016年间负债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主动负债在银行负债结构中仍占绝对优势,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率先开始对负债结构的金融创新和改革。最后为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合理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李冰 《时代金融》2014,(1Z):170-17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金融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发展和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金融投资风险和管理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笔者通过讲述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的相关管理意义着手,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中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金融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发展和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金融投资风险和管理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笔者通过讲述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的相关管理意义着手,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中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苟可鑫 《时代金融》2014,(30):80-81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品都在不断前进,金融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相应的投资业务也越来越多。然而,商业银行在通过金融投资业务取得收益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金融风险。尽可能减小金融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合理的预估,正是风险管理的任务和目的。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的模式与监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龙 《中国金融》2004,(23):42-45
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是近年来我国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相当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近期有关政策已经明朗,但如何看待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尚有不少争议。抛开简单化的“混业”、“分业”之争,可以发现,商业银行投资设立基金公司实际上是银行业在信息革命后适应社会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按照投资发展规律,中国正处在对外系统投资向大规模对外投资的过渡时期,一部分中国企业也正由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经济的国际化迫切需要提升我国金融国际化的水平,尤其需要加快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步伐。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第1期金融集团的公司治理:典型模式的案例分于东智(3)构建工商银行先进信贷风险文化研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11)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改江西省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19)我国商业银行客户服务渠道的整合策张成虎于洪玉(24)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产品选择行孙冰刘洪玉(28)中资银行海外拓展及市场准入研邹新马素红(34)从并购路径看商业银行跨国经许南(40)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拓展对策———宁波市民间资本投资现状调查分王勇(45)中国金融周期的基本特征与分析结论李成(50)浅述英国金融巡视员制度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兼论对我国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及监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公司、个人客户提供的综合化、个性化服务的一类金融产品。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近年来,随着金融开放加快、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国民经济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由于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