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2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外资持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能显著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规模较大、资本充足率较低以及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银行,外资持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降低效应更为明显,且外资持股的风险承担降低效应主要源于银行类外资股东。对作用渠道的分析表明,外资持股主要通过降低银行盈利波动和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来降低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后大量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借此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本文选取国内14家商业银行自2003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清偿能力;增加境外投资者战略者的数量和持股时间可以提高治理效应,但受制于境外金融机构最高股权份额的规定,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于银行治理水平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农业银行成功上市后,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均已转变为公众持股银行。如何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优秀上市银行随之成为国内银行业的一大新课题。虽然业内对于优秀上市银行尚无公认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但优秀上市银行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资产质量好、资产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文化先进等。相比之下,我国上市银行虽然在资产规模、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好,但总体上离优秀上市银行仍有一定差距,急需转变理念、重塑文化、夯实基础,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郭洁琼 《中国外资》2012,(20):211-212
2005年以后大量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借此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本文选取国内14家商业银行自2003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清偿能力;增加境外投资者战略者的数量和持股时间可以提高治理效应,但受制于境外金融机构最高股权份额的规定,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于银行治理水平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Python爬取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相关新闻,以此构建2010—2018年国内103家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指数。借助动态面板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系及中介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一是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有助于提升其盈利能力,相对于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金融科技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的助推作用并不显著;二是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作用,均是影响盈利能力的中介传导机制;三是相比之下,金融科技促进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中介效应检验并不显著,这与国内银行业中间业务起步晚,技术应用不成熟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微观个体稳定性出发,创新性地系统提出了外资引入影响银行业微观个体稳定性的六大效应,其中积极效应包括金融创新效应、信用体系与治理结构优化效应、溢出效应;消极效应包括投资减持效应、制度不兼容效应、特许权价值降低效应。基于国内112家银行机构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回归模型,结果发现,外资持股比例增加能够提高引资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和流动性,但同时也将增加运营成本、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外资银行占行业总资产比例提高对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成本管控和盈利水平均有正面影响,但将降低非利息收入占比、限制金融创新。最后,从发挥境外投资者战略性作用,适度提高行业外资占比、审慎放宽经营范围,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理  何云  牛慕鸿 《金融研究》2020,478(4):91-111
对外开放是否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上升,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本文基于中国392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检验了“引进来”(用外资持股比例作为替代指标)与“走出去”(用海外资产占比作为替代指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外开放与商业银行的风险之间呈现非线性曲线特征并存在临界点;对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过高的外资持股比例与过低的境外投资规模会带来风险;对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境外投资规模存在一个阈值区间,在阈值区间内,可能导致银行风险上升。政策建议是:外资参股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比例可能不宜过高,鼓励中小型商业银行加大境外投资力度,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根据特定时期的目标来调整对外开放策略,同时应强化风险预警与防范手段,在坚持与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实施宏观审慎原则,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8.
张娜 《金融论坛》2007,(6):35-39
在对商业银行效率概念分析和效率分析方法比较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0家国内银行和6家外国银行2003~2005年的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低于国际先进银行.基于2005年的数据,运用单要素指标分析法对我国与国际先进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效率和资产配置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盈利能力较低,资产获利能力普遍较弱,资本收益率与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只有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的各项改革,才能使银行业不断地认识并改进自身的不足,进而提高银行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8家国内银行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我国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稳定性、资产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等经营层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提高有助于提升银行贷款质量和改善公司治理,但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银行盈利能力、稳定性、资产配置能力、创新能力影响并不显著。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的影响呈U型,该比例在达到一定水平(拐点)后会增加银行的贷款投放,而在增加银行贷款投放的同时不良贷款率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10.
英国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然而国内鲜少有关于英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2011~2019年英国7家银行的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内部因素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资产质量、银行规模以及资产结构对于银行盈利能力具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倪美蓉 《时代金融》2011,(26):80-81
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对促进银行业健康稳健地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面板模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分析结果初步显示,银行的资本实力、资产充足率、流动性以及资产费用率均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而不良贷款率、信贷规模则对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最后,结合上市商业银行的具体特征和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倪美蓉 《云南金融》2011,(9Z):80-81
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对促进银行业健康稳健地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面板模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分析结果初步显示,银行的资本实力、资产充足率、流动性以及资产费用率均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而不良贷款率、信贷规模则对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最后,结合上市商业银行的具体特征和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银行竞争日趋激烈,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就成为银行家和学者们关注的核心问题。进入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信贷总体需求下降,外资流入减少等因素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受到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盈利能力的研究,详尽剖析影响其盈利能力的多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对增强我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按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个类别,对我国银行业改制上市的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银行通过改制上市,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不良贷款比率控制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在上市融资充实资本金方面更是效果显著。同时,改制上市的积极成效在三种类型的银行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效应发挥得更为显著。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推行较早,且大多为中型市场规模,良好的规模经济效应更有利于银行改制上市效应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对促进银行业健康稳健地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以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面板模型,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分析结果初步显示,银行的资本实力、资产充足率、流动性以及资产费用率均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而不良贷款率、信贷规模则对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最后,结合上市商业银行的具体特征和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投资管理》2010,(10):26-30
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的启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补充协议六的签署和外资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等工作的推进,促进了中国境内外资商业银行发展,外资独资银行增加5家,营业机构总数增加27个。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以及国内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国境内外资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与境内主要金融机构呈明显反差,资产规模增速下降、负债规模减少、盈利水平大幅下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流动性监管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机制,发现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取决于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的净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51家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流动性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短期内会显著降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长期会提高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流动性监管要求与银行单位资产盈利能力呈U型关系,即提高流动性监管要求在长期会提高资产回报率,进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负债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流动性监管主要通过资产端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商业银行上市己成为增强银行抗风险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我国上市银行上市前后的发展变化来看,在上市前后,各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不断升级,作为我国银行业领头羊的上市银行,如何实现组织创新,提高综合竞争力,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的文献资料,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商业银行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综合性的定性分析说明。先引入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内涵,接着从银行自身微观层面、行业中观层面和宏观经济环境层面三个角度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银行自身微观因素包括资产规模、资本充足度、资产质量、营运效率、流动性状况五个方面的因素:产业层面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从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以及金融市场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的。宏观经济环境层面的因素如经济增长情况、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为出发点,考察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运用最新的"去一"分析法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资产证券化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路径,以及不同类型银行构成的银行系统中,影响路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显著增加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且中等规模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是风险的主要来源者和传播者;此外,银行间产品互持路径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应用"去一"依次去除大规模银行以及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后,该路径显著通畅.这说明,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的互持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间的关联度,进而提升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