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刍议私人银行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西南金融》2008,(11):26-28
最近两年,私人银行业务在国内日渐升温。国际上享负盛名的瑞银集团、瑞士友邦银行、法国洛希尔银行等私人银行相继在国内成立分支机构。花旗、汇丰银行等国际大型银行在华的分行也纷纷设立了专为高端个人客户服务的私人银行部。国内不少银行也加紧筹备,酝酿推出私人银行服务。由于国内私人银行服务尚处于起步的初期阶段,加之私人银行业务有很高的隐秘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财富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内私人银行服务必将在未来几年得到快发展。界定了私人银行的概念及私人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分析了我国发展私人银行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私人银行的经营管理核心是自我财富的管理,其主要通过对世界上有钱人提供管家服务来获取利益,国外私人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国内的私人银行发展刚起步,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私人银行部的成立时间是2008年9月份,其在江苏省首先推出了私人银行的专项服务模式,本文以私人银行的业务实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客户需求为核心,主要特征是全方位的一种财富规划的咨询驱动服务类型,不断建立起将财富值作为重点,实现客户财富保护和财富传承的目标,建立起管家形式的服务体系,且争取在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开展私人银行的具体业务作为具体的实践内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飞速增长和银行战略转型的提速,国内私人银行也开始从中国人印象中的神秘机构,迅速落地开花。短短三四年中,不仅有大量外资私人银行纷纷涌入,蚕食这块巨大的蛋糕,本国的商业银行,比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也相继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这一新鲜事物,这国内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国内私人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服务及金融产品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三家私人银行(汇丰、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交通银行"沃德财富)"的运作模式、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从而探索、总结国内私人银行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同质化"现象,并成功打造国内私人银行品牌。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现代银行的发展,根植于个人高端服务的私人银行已经占领了一片金融领地。私人银行在海外金融市场上已有较长的历史,但出现在国内却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国内众多商业银行已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却很少对私人银行进行具体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刘强 《金融博览》2011,(1):48-49
瑞信最新《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财富来源地,预计2015年财富增长将超过1倍,达到35万亿美元。这表明,国内居民的财富在迅速累积,无数精英在为社会尽责、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财富也呈几何级数增长。国内富豪们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财富管理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外资银行都已经在国内开展了私人银行业务,争夺这片银行利润的"蓝海"。作为最早涉足高端金融服务领域的中资银行--招商银行,2010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在"2010年全球私人银行奖项"评选中,该行获得"中国最佳私人银行"大奖。这是招商银行私人银行继荣获《欧洲货币》、《亚洲货币》和《财资》等国际媒体评选的一系列"中国最佳私人银行"奖项后,获得的另一项国际殊荣。那么,他们对当下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有哪些见解?客户构成情况如何?未来发展会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  相似文献   

7.
中信银行     
<正>"2011中国私人银行发展年会"成功举行2011年10月14日,中信银行与第一财经日报联合在京举行"2011中国私人银行发展年会"。作为一项私人银行业界与客户的盛会,中信银行通过"中国私人银行发展年会"这一平台与国内外私人银行专家、同业研究中国私人银行客户新需求,共同探讨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的未来之路。为借鉴国际私人银行市场经验,促进中外私人银行交流、加强专业研  相似文献   

8.
看到最新一期关于私人银行的专题,作为银行业的从业者,我感觉心情复杂。私人银行的概念于2005年在国内出现,并且目前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正在不断地被向前推进。这里面涵盖着中国富裕人群的高端理财需求,可是,我们也要反躬自问,为什么国内商业银行争相设立私人银行,而在多数人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9.
私人银行业务应该说在我国还是"婴儿期",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北京分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和国内其他行私人银行机构成立的时间大体差不多。将近两年的发展,我们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在这两年的运营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一些问题。确切来说,这些并不一定单单是我们招商银行自己面临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中国私人银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布局提速:中外竞争硝烟四起 2007年3月,中国银行与其战略合作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首开国内银行设立私人银行业务部之先河。随后,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打造的私人银行相继开业。进入2008年以来,这场商业银行为争夺高端客户布下的战局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等国内银行纷纷推出私人银行服务,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也对外宣告其私人银行业务开始启动。拥有多年成熟经验的外资银行,如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在中国也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1.
蒹葭  周磊 《金融博览》2008,(10):52-53
财富管理、私人银行,这两年来成为国内银行津津乐道的话题,并为此付诸了很多行动。银行有越来越多的各式产品、各式服务出现在客户面前。  相似文献   

12.
私人银行业务的国际趋势与我国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国际私人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趋势,这些新的趋势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私人银行业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要尽快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保持本土化的优势,缩小国内私人银行与国外私人银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许华 《河北金融》2013,(3):8-10
2007年,我国首家私人银行成立,经过五年发展,私人银行广阔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国内各家银行认可,纷纷将私人银行业务作为战略转型的一个方向.但是,与国外成熟的私人银行相比,我国的私人银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问题和差距.本文分析了私人银行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帆 《云南金融》2012,(5X):142-142
近几年国际私人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趋势,这些新的趋势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私人银行业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要尽快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保持本土化的优势,缩小国内私人银行与国外私人银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冯帆 《时代金融》2012,(15):142
近几年国际私人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趋势,这些新的趋势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私人银行业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要尽快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保持本土化的优势,缩小国内私人银行与国外私人银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财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累积,成为最大的财富市场之一。因此,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希望发展这一最大潜力的私人银行市场。本文结合国内经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行为主,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的财富伴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累积,成为最大的财富市场之一。因此,国内外的金融机构都希望发展这一最大潜力的私人银行市场。本文结合国内经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行为主,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面对的机遇、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银行私人银行筹建过程中,农业银行私人银行部对瑞银财富管理进行了考察学习,与蒙特利尔银行和澳洲联邦银行私人银行开展合作跨境金融服务,与国外其它私人银行也有一定接触。这些学习经验使得我们对于解决我同大型国有银行如何建立私人银行服务机制这一命题有了方向性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瑞银财富管理和农业银行私人银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国际私人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趋势,这些新的趋势对于国内刚刚起步的私人银行业务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国内私人银行的发展要尽快与国际接轨,同时也要保持本土化的优势,缩小国内私’人银行与国外私人银行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私人银行业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继英  唐庆春 《中国金融》2001,(7):50-52,55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私人银行及私人银行业务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成为与存款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并驾齐驱的主要银行服务体系之一。在国际金融业中为人们所熟悉的私人银行最早产生于瑞士 ,而且在许多方面 ,瑞士银行与私人银行是同义语。瑞士的私人银行家的先驱者包括三种人 :货币兑换者、贸易商人和资本投资人。这些私人银行家的先驱者们一开始就区别于那些进行存贷活动的银行业同行。瑞士 1934年的银行法把私人银行与其他银行分开 ,从而诞生了专业的私人银行 ,他们不必公布资产负债表 ,同时也不必遵守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