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实现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问题。本文对2006-2007年间不同类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短期宣告效应和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短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无显著差异,但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与资产注入类型显著相关。当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相关时,投资者获得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注入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的业务不相关的长期持有超额收益率,因此,可能存在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进行利益输送的现象。本文用大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理论解释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2.
成志策 《会计师》2015,(7):12-13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自2005年开始后,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期,大股东资产注入成为证券市场的一个新亮点,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大股东资产注入主要基于支持与掏空两种动机,即既可能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来"支持"上市公司,也可能向上市公司注入劣质资产来"掏空"上市公司。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资产注入动机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大股东拥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根源,有人把大股东掌握和运用公司控制权可以获得的收益分为两种:一是控制权的共享收益,即由于大股东改善公司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4.
从博弈论来看,传统的价值取向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实现股东赢;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股东赢却演变和扭曲为“大股东赢和内部人赢”。因此,重塑上市公司价值观,构建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制度。使之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  相似文献   

5.
金铎 《中国外资》2013,(8):144-144
现今,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结构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由此引发的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就此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结构的背景、由此引发的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害问题以及股权集中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锐 《福建金融》2010,(1):25-27
控股股东以定向增发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可以减少关联交易、避免同业竞争、增强独立性,还可以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财务状况、增强持续盈利能力。本文立足证券市场立法和监管实践,从保护投资者角度出发.围绕强化公司治理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国内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以定向增发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有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完善相关制度规定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产注入、证券市场监管与绩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证券市场监管的效率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由于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可划分为经证监会核准的监管型资产注入以及仅通过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就可实施的自愿型资产注入,从而为研究证券市场监管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2002-2006年五年间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发生的重大资产注入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证券市场监管对资产注入绩效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发现监管型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了正面的影响,而自愿型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则并不显著,证券市场监管发挥了相应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非公开发行折价、大小股东利益冲突与协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6年2月到2007年6月15日实施非公开发行的10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制度背景,考察发行折价与大股东利益动机的关系。发现大股东财富转移动机越强,上市公司发行折价越大,表现出壕沟效应和大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协同程度越高,发行折价越低;实际控制人类型,特别是国有与民营之间的发行折价没有显著差别。非公开发行折价影响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值得监管部门和市场主体关注,警惕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章卫东  张洪辉  邹斌 《会计研究》2012,(8):34-40,96
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研究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中的"支持"、"掏空"现象。研究发现,政府控股股东比民营控股股东资产注入的动机更强烈。当上市公司盈利时,政府控股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比民营控股股东更加强烈,从而导致盈利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资产注入之后业绩下降更多;而当政府控股上市公司被ST时,政府控股股东通过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支持"上市公司的动机和力度比民营控股股东更加强烈,从而导致ST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资产注入之后业绩增长更快。  相似文献   

10.
资产注入:支付手段与市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事件为样本,运用市场模型检验不同支付手段资产注入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在控制注入资产的规模、注入前上市公司流通市值的大小、注入前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股票的比例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市场对采用股权作为支付手段的资产注入反应强烈;投资者对资产注入方案已经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本文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