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建立三元VAR(6)-GARCH(1,1)-BEEK模型从均值和方差层面刻画了我国金融系统不同维度流动性之间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市场流动性、融资流动性与货币流动性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融资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具有单项均值溢出效应,对货币流动性则具有单项波动溢出效应;货币流动性、融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之间存在双向波动非对称溢出,且市场流动性的波动溢出效应较强。综上,本文认为监管者应加强不同维度流动性间的传导转换效率,同时密切监控金融市场资金状况,防止金融市场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并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兼顾各维度流动性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VAR-MVGARCH模型研究了我国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分别与货币供应量、汇率和利率的线性和波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汇率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变动会产生显著的线性影响,但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变动的线性影响不大.本文认为,尽管货币供应量、汇率和利率对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由于它们与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相关性波动剧烈,同时考虑到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盯住”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困难以及有悖于中央银行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目标,当前最好实施汇率工具盯住房地产价格增长率的均值化,才容易产生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远瑞 《甘肃金融》2001,(3):28-29,56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和核心问题 1995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以严密、科学的法律条文规范了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就是"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法律规范的基本含义是: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以"稳定币值"为目标,这是货币政策所要追求和实现的基本目标;在坚持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同时,还必须把"促进经济增长"放在货币政策的视野以内,正确处理货币政策目标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只有追求和实现"稳定币值"的货币政策目标,才能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币值"与"促进经济增长"不是并列的,也不是有主有从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而是以"稳定币值"为单一目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究竟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还是“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样本1978—2009年年度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信贷总量还是货币供应量都与经济增长目标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并且都不与物价稳定目标存在协整关系,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最终目标只是经济增长而不包括物价稳定,即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是围绕经济增长来体现的,而币值稳定不能被认为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应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体经济,在最终目标与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之间,是采用货币供应量、利率还是其他变量作为中介目标要视具体环境而定货币供应量管理的国际实践货币供应量管理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使货币供应量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货币需要,最大限度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与金融稳定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矛盾,一国货币政策很难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因此,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始终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中争议最多的问题.新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在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选择,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运用小波多分辨分析及VAR-DCC-GARCH模型,研究了中国创业板与主板股票市场间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趋势看,中国创业板与主板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从短期来看,在1~2天的短期交易周期中,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溢出效应;随着交易周期的增长,两者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是从无到单向,再到双向逐步体现出来的,而波动溢出效应的出现则没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国际融资》2016,(6):20-22
所谓货币政策,是各国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最终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经济增长、物价(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类.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操作困境2003年12月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根据这一表述,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其次是促进经济增长。而稳定币值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保持国内价格稳定,二是保持汇率稳定。这意味着我国具有两个名义锚。在这种双重名义锚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  相似文献   

10.
美国以实际利率代替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货币政策中介,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最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欧央行以欧元区核心货币增长(M3)为货币政策中介,以保持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使得货币政策中介与货币政策目标长期保持高度关联性。我国货币政策中介与目标具有一定关联性,但近年两者关联性逐渐减弱。货币政策研究及实践表明,保持币值稳定应当是今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理想选择,当前货币政策适宜选择微调并尽快向稳健货币政策回归,结构调整新要素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11.
李丹儿 《中国外汇》2006,(12):14-15
近年来,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已经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进而影响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由1994年“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双重目标改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单一目标。但12年一轮回之后,当我们重新审视开放国度下尤其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的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在经济垒球化的背景下,单一目标是不可行的,无论哪一国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都不能不顾及“经济增长、货币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重目标。在开放经济体中,四重目标之间实际上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金融宏观调控的辩证统一体。作为金融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必须兼顾这四大目标,中国亦然。  相似文献   

12.
基于GARCH-Copula-CoVaR模型的风险溢出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GARCH-Copula-CovaR模型,对亚洲三大股票市场指数间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HSI和N225存在显著的双向即时风险溢出效应,而在滞后1期,只存在显著的从HSI到N225的单向风险溢出效应;HSI和SHZ亦存在显著的双向即时风险溢出效应,但在滞后1期以上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N225和SHZ在所有滞后期均不存在风险溢出效应;以%CoVar代表的平均风险溢出强度为4.4%,SHZ和HSI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N225与HSI间的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借鉴了世界范围货币政策的经验,同时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经验的历史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积累,已迫使央行并不能像发达国家货币当局一样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曾强调"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仍要坚持多目标,要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行货币政策目标应考虑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觉得我国现在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考虑修改.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们处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2009年货币和信贷的高速增长形成了现在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市场泡沫加速膨胀的压力,如何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将是我国中央银行面临的后危机时代的挑战.但由于目前经济形势复杂,保持币值稳定的难度很大,中央银行只能把"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来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积累,已迫使央行并不能像发达国家货币当局一样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曾强调“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仍要坚持多目标,要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货币与信贷已经成为国家从宏观上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多年的实践反复说明,准确地把握经济、金融形势,辩证地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正确调整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前提。一、经济金融形势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货币政策要立足于优化经济结构,防止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稳定币值,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我们的货币政策经过1988年的紧缩、1989年4季度的松动、1990年的力度调整。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9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1季度的季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显著的产出效应,说明我国现阶段重视货币政策的作用,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基于需求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三条传导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投资路径"和"消费路径"有效,但在不同传导环节上的传导效果存在差异.从总体上看,"投资路径"的传导效果较"消费路径"更为显著."净出口路径"发生阻滞和逆转.基于此,本文探究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疏通传导路径、增强我国货币供给产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VAR-MGARCH-BEKK模型,对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的均值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商品市场与中美股票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均值溢出效应,国际商品市场对中美股票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同时,美国股票市场对国际商品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另外,中国应该尽快编制科学合理并适合自身国情的商品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