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资产评估》2009,(10):29-29
“当前经济财政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指出.下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
王晓琳 《税务纵横》2003,(10):19-20
由于我国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推行是以国债的大量发行和财政赤字的扩大为基础的,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可能会超出我国财力所能负荷的范围与程度。于是,有人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问题。笔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虽然是种短期政策,不会长期维持,但目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谈出的条件还不具备,应继续实施,发挥其支持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但由于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构的差异,将会形成效率型与稳定型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而它们又将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而导致不同的政策效果。1998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效率型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严峻形势。为了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保证改革的稳定环境,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由“效率型”转向“稳定为主兼顾效率”的复合型积极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其风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5年多来,积极财政政策对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实施时间的拉长,政策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积极财政政策手段和政策目标的综合性,决定了政策风险的多样性。对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一定要全面把握、综合评估,以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大风险防范力度,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施“家电下乡”政策,不仅是惠农强农的一项重大工程.而且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拉动生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新时期财政政策的一个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税”之分,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  相似文献   

7.
史高飞 《南方金融》2004,(11):9-12,19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对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淡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支撑,增发国债的政策也面临向何处去的抉择。那么,现有的国债政策是否应该坚持,如果不坚持又该如何调整,调整到底要涉及到哪些方面,调整之后又会产生哪些效果,哪些将是积极的,哪些又是消极的,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进而影响到宏观调控的大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规模控制与提高市场流动性两方面予以论述,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岚清副总理在与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部分代表座谈时,重点谈了积极财政政策,他说,立足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不是权宜之计,中央决定,2002年仍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发国债,税收政策,收入分配政策,财政贴息政策等在内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再到2020年及以后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与推动经济复苏,积极财政政策发挥着推动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作用,但同样也因其可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而引起广泛争论。为此,回顾积极财政政策的整个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在观察历史的基础上理解当前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展开的方式。从体制环境、政策工具和政策成本等角度努力求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不难发现:其一,财政体制是适应和支撑积极财政政策有效运行的关键。财政承受力决定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心和底气,而体制与政策的匹配有助于提升政策运行的效率。其二,中央采取不同的政策工具会促使地方政府做出不同反应,积极财政政策能否产生预期效果取决于中央和地方目标、行动的一致性。其三,政策成本的类型及其可被消化的程度决定着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的大小。这就要求政策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盲目救助,而是真正地将政府财政作为转化为与社会主体协力应对危机的行为,以发展活力消化政策成本。进一步将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融入对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危机应对的思考中,可以得出积极财政政策的未来方向在于处理好体制改革与政策选择、短期调节...  相似文献   

10.
杨志勇 《财政科学》2021,(3):15-20,26
近年来,中国连续实施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宏观税负持续下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积极财政政策何去何从?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一种财政政策都不可能长期不变地存在下去.如何理解积极财政政策?如何让财政政策具有可持续性?如何让财政政策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初步的回答,并在讨论财政政策理论发展趋势的同时,展望中国未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贾康 《中国金融》2004,(13):14-15
我国目前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相对1998年以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而言的,其主要内容或代表性事项是以扩大内需、经济扩张为导向,通过长期国债筹资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人们所关注的长期建设国债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总体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是国债投资、税收、收入分配、财政贴息补助、转移支付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组合,并不仅限于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一种形式,不同年度各种政策手段组合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下半年.我国政府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后.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迹象,但是由于欠发达县域经济各要素相对落后和有关部门落实政策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致使政策效果不明显。本文就目前影响货币政策在农村经济中有效实施的原因,如何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持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政府节支、惠民利企,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预算收支规模与结构、财政赤字、债务安排以及财税支持手段创新等多种政策工具组合加以落实。今年,面对疫后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预算报告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在保持财政支出强度、扩大专项债对投资拉动、推动财力下沉等方面加力,通过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工具组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监管等举措进行精准施策、有效调控,提升政策效能,推进经济整体好转,并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4.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园园 《海南金融》2005,(8):10-11,30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对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淡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支撑的增发国债政策也面临向何处去的抉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1998年以来的国债政策及作用,其次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面临的两难选择及对控制国债规模及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再认识,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的最优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从适度从紧到积极的财政政策两次伟大的宏观调控实践。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已在为重要的中期政策,地方政府应抓住机遇,运用好财政宏观调控职能,为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提供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最近明确提出了以扩大投资为核心的积极应对政策。对此,各界大都给以高度评价.但也有人在支持的同时又表示出某种忧虑,担心如果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中国是否会重新回到投资过热的局面。还有人提出.虽然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迅速煞住了经济下滑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上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5年我国将调整财政政策取向,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稳健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财政政策重大转型,概括地说,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稳健财政政策登场,标志着国家在经济政策调整上迈出重要一步。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既不扩张,也不紧缩,在预算收支上“有保有控”,  相似文献   

18.
陈华  汪洋 《金融会计》2010,(6):33-49
(一)美国政策工具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干预措施,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直接干预手段,这些政策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减轻危机负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资》2010,(19):8-8
中国人民银行9月17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0)》称,下阶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风险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宏观经济运行和财政运行两个方面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结论是:(1)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部分预期目标,实施该政策要比不实施该政策要好。如果企图通过一直实施该政策来实现预期目标,则财政风险是存在的;(2)我国国债在总量上不存在风险问题,财政风险主要存在于结构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