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为计量收益的理论,同时亦为制定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本文在探讨了资产负债表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概况的基础上上,比较分析了两种观念的差异及应用,据此提出了对完善两种观念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6年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2014年财政部对其进行了大修改,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上,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更新则是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本文在简单介绍两种理念的基础上,比较两种理论的差异,谈谈在新会计准则下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重新定义了会计要素,收益计量方法,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化为资产负债观。笔者在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进行对比的前提下,对资产负债观在新准则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并就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并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准则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介绍了美国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取向变迁的经验历程,分析了二者具体内涵和特征的差异,进而提出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5.
王莺 《中国外资》2009,(6):72-73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从而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思考。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的基础上对我国运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略做介绍。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从而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思考.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现与收入费用的基础上对我国运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略做介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资产负债表观作为新会计理念之一逐渐被引入。本文首先论述了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的基本理论,其次对现有会计准则中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过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资产负债表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并阐述了笔者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雅文 《会计师》2014,(11):5-6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资产负债表观作为新会计理念之一逐渐被引入。本文首先论述了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的基本理论,其次对现有会计准则中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过渡的具体表现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资产负债表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并阐述了笔者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使得会计理论从收入费用观理论为主转变为以资产负债观理论为主。通过对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会计人员从战略的角度来把握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思想的总体思路,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了解这种战略思想在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2000年4月27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是大陆第一个对或有事项进行详细规范的具体会计准则,台湾早在1987年9月15日即颁布了《财务会计公报-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之处理准则》。它们都是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会计准则,但却存在很多差异,而其中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二者所依据的会计报表基础观念不同,大陆依据的是资产负债观,台湾依据的是收入费用观。这两种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资产负债观视会计为一种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和经常地估价来计量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而收入费用观则认为收益指标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将会计视为一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过程,其真正目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时期的收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代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呼种资源的真实价值,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负债表被用来汇集配比过程剩下的等待配比的项目,成为配比过程的“垃圾箱”。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理念更关注企业资源长期价值的最人化,注重企业资产的实质性质量和营运效率。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可以同时存在于会计理论体系中,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理论体系采用收益计量观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体系理念的侧重点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逐渐转向了资产负债观,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客观性,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剖析资产负债观的基本含义,并以收入费用观作为比较的参照点,举例说明中国的现行会计准则在哪些方面是体现资产负债观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从理念实现了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资产负债观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确认、所得税准则、计量等方面。在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下资产负债观会成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尤其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作为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但这种收益计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而资产负债观防止事业单位虚增利润和虚增资产,有利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资产负债观为切入点,从运用的必要性中分析其具体运用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说明会计理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即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收入费用观转向了资产负债观。本文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比较深入地辨析了两者的概念,并且说明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是资产负债观的具体体现,提出在我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应当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积极向资产负债观靠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资产负债观作为一种新的收益确认观点逐渐被引入。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引入资产负债观的理论背景,分析了收益确认观念的发展历程;其次是论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些特点及其具体体现;最后指出了资产负债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核算中计量收益的两种不同的会计理论。资产负债观直接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认与计量收益,认为收益是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目标侧重于将资产、负债及其变动作为最基本的计量过程。资产负债观认为当资产价值增加或是负债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不论收益是否实现,只要是净资产额有实质性增加,就当作收益确认。该方法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的核心,它强调经济行为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17.
汪要文 《上海会计》2009,(12):15-18
根据美国财务呈报理念的演进与分析发现,资产负债观存在重大缺陷。资产负债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不一致,所声称的概念优越性理论上是模糊不清的,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面临诸多问题,还导致了近期利润中前瞻信息明显下降。因而未来应该明确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不应舍弃经营活动会计的收入确认和配比原则。  相似文献   

18.
收益的正确定义和计量披露,是现代会计制度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变迁,成为当代会计收益计量实践发展的趋势。文章探讨了这种转变的理论意义,并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资产负债观计量的收益比收入费用观更能满足决策需要。同时,利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施一年所提供的独特研究机会,着力检验资产负债观是否确实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产负债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准则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本文希望通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分析,明确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差异和资产负债观的实质,进一步探讨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制定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安然等一系列美国会计丑闻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针对会计准则改革的报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它指出:“在准则制定尤其是目标导向的准则制定模式下,应用收入费用观是不恰当的,……在持续地向目标导向准则制定模式的转变过程中,FASB应当保持资产负债观”;在报告中,SEC认为:“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从而成为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2004年7月,FASB在其答复SEC的报告中称:“FASB同意SEC报告中的观点—在给定的框架下分析资产和负债及其变化,对于制定财务报告准则是最合适的方法”,同时FASB还明确表示“打算在其准则制定项目上继续采用资产负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