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琳  刘君 《涉外税务》2007,232(10):66-69
新会计准则已将资产负债观的收益核算理念全面渗透到所得税会计核算中。本文以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基础为前提,在对资产负债观下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暂时性差异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确认、计量和列示。  相似文献   

2.
2000年4月27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是大陆第一个对或有事项进行详细规范的具体会计准则,台湾早在1987年9月15日即颁布了《财务会计公报-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之处理准则》。它们都是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会计准则,但却存在很多差异,而其中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二者所依据的会计报表基础观念不同,大陆依据的是资产负债观,台湾依据的是收入费用观。这两种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资产负债观视会计为一种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和经常地估价来计量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而收入费用观则认为收益指标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将会计视为一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过程,其真正目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时期的收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代表整个企业以及企业呼种资源的真实价值,在这种观念下,资产负债表被用来汇集配比过程剩下的等待配比的项目,成为配比过程的“垃圾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从理念实现了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资产负债观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确认、所得税准则、计量等方面。在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下资产负债观会成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势。尤其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收入费用观作为对收益的确认计量,但这种收益计量模式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而资产负债观防止事业单位虚增利润和虚增资产,有利于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以资产负债观为切入点,从运用的必要性中分析其具体运用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理念更关注企业资源长期价值的最人化,注重企业资产的实质性质量和营运效率。收入费用观与资产负债观可以同时存在于会计理论体系中,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理论体系采用收益计量观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体系理念的侧重点由传统的收入费用观逐渐转向了资产负债观,更加注重资产负债表的客观性,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5.
资产负债观下,会计核算和报告的重心更加关注资产增加及由此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增长,以实现企业新增价值创造。资产负债观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影响表现为确立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全面收益计量的核算模式、企业价值创造的目标和手段以及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地位。资产负债观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应用,包括构建财务管理战略,有效控制风险,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新增价值创造;建立价值创造决策信息支持系统,规范交易事项处理,落实财务报告目标;顺应战略管理要求,适应复杂环境变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丞 《税收与企业》2001,(12):11-12
会计确认基础的选择关系到收益的正确计量,因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行实务采用的是一种交易观的权责发生制,它对新经济中涌现出的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和自创商誉等资产及负债项目的确认存在明显不足。本通过分析三种会计确认基础在新经济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行性,得出未来会计确认基础将是一种非交易观的权责发生制。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2000年4月27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是对或有事项进行详细规范的具体会计准则;台湾省则曾在1987年有过一个《财务会计准则公报-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之处理准则》。两者都是对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会计准则,但却存在很多差异。而其中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两者所依据的会计报表基础观念不同,企业会计准则依据的是资产负债观,财务会计准则公报依据的是收入费有观。这两种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资产负债观视会计为一种计量资产和负债的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定期和经常地估价来计量各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乃至整个企业的价值,因此认为企业净资产的保持和增值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加以反映,损益表的确定仅是计价过程的一个副产品。而收入费用观则认为收益指标是衡量企业的主要指标,将会计视为一个收入与费用的配比过程,其真正的不在于确定企业的价值,而在于确定一定的时期的收益,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8.
资产负债表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重心,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出发,强调在每一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期间所得税的流入或流出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可见,资产负债表观注重资产、负债的质量,以资产、负债要素为核心进行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表观在财务报告目标中的体现:一是为了满足主要目标,即决策有  相似文献   

9.
《会计师》2014,(24)
研究收益报告改革发展的规律离不开环境分析,我国收益报告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出不同的特征。当前的收益报告充分体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但又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有其深层次原因。收益报告改革的未来趋势与会计目标定位、资产计价与收益确定、会计要素体系的构建等基本问题紧密关联。在决策有用观的目标下,收益报告将更加面向未来,关注预测未来收益及风险的信息,逐步扩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在收益确定方面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业绩报告改革方向是报告全面收益,而目前会计要素体系建设并没有同步推进,建议在保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要素基础上,增设利得、损失要素,取消利润要素,并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等纳入要素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实践中,寿险公司有近40%的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而负债实际上主要仍以账面价值计量。当资本市场利率与寿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反向变动时,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会计错配问题凸显。本文以2010年1月~2014年9月间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和750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为代表,分析利率变动对中国人寿的资产负债影响,进而分析会计错配所引发的净利润和偿付能力充足率变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实现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在当前会计准则和监管框架内,建议寿险公司增加传统保障型产品的比例,改进寿险精算准度,加强准备金核算方法和假设等会计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11.
会计理论中资产定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要素是会计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由于负债可认为是负资产,所有者权益可认为是净资产,全面收益及其组成要素———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可以看作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它们的定义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资产的定义,因而在会计要素乃至在整个会计理论...  相似文献   

12.
收益的正确定义和计量披露,是现代会计制度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变迁,成为当代会计收益计量实践发展的趋势。文章探讨了这种转变的理论意义,并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资产负债观计量的收益比收入费用观更能满足决策需要。同时,利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施一年所提供的独特研究机会,着力检验资产负债观是否确实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产负债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王莺 《中国外资》2009,(6):72-73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从而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思考。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的基础上对我国运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略做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一、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比较 对企业合并会计的处理,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购买法(purchase method)和权益结合法(pooling of interest method)。购买法是购并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购买,也就是取得净资产的一项交易。收购方的购买成本与被购买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可能不相等,收购方是按照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入账。当购买价格大于所确认的被购买方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负债的公允价值)时,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从而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则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思考.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现与收入费用的基础上对我国运用资产负债观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对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体现略做介绍.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同时在上市保险公司中实施,预计将于2026年推广至所有保险公司。两项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全新的金融资产分类:更大比例的资产以公允价值评估;保险合同负债跟随当期利率同步变动;资产负债不匹配的后果直接在财务报表中体现。这些变化大幅增加了保险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波动性。保险公司在财务报表中应该如何对资产进行会计分类,才能减少新准则对财务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是以资产评估为专业工具,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评估与会计直接对接的专业鉴证领域.新会计准则基础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型,奠定了评估与审计对接的共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资产负债观作为一种新的收益确认观点逐渐被引入。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新会计准则引入资产负债观的理论背景,分析了收益确认观念的发展历程;其次是论述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些特点及其具体体现;最后指出了资产负债观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重新定义了会计要素,收益计量方法,从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转化为资产负债观。笔者在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进行对比的前提下,对资产负债观在新准则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并就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并行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新准则的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陈昌 《会计师》2012,(1):24-26
<正>新会计准则着眼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改变传统利润表观理念,关注企业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质量。会计科目设置注重资产负债观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完善资本市场需要,促使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