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龙沧 《中国金融》2022,(12):26-28
<正>打通政策落实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为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营造良好金融环境面对当前疫情和外部冲击带来的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把金融支持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充分发力、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聚焦政策落实过程中面临的贷款承载能力不足、惧贷惜贷情绪上升等梗阻,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中国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在通胀下行、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加强的趋势下,我国政府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的工作重心得到各方面的共识。此次稳定经济增长政策与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的刺激经济政策不同,将会更多依靠财政政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开辟稳增长的一些新路子。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现状,稳增长应该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优化投资结构为手段;以发展投资为主力,重点是吸引民间投资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通过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的落实,达到推动经济实现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目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经济增长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九五”时期,洪洞县金融业在支持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企业改制、经营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变化的影响,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流失,形成信贷资产质量差的状况,直接制约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纳入统一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包含家庭、厂商、金融部门与政府的四部门DSGE模型,研究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对经济增长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影响及其最优组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碳排放强度限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提高碳配额拍卖比例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且对低碳部门的冲击强于高碳部门;第二,转型金融在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同时,能够减缓和对冲碳市场调节收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第三,转型金融和碳市场调节各自都存在一定的政策局限性,单独使用可能影响经济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第四,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存在着最优组合,强化两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可望实现经济社会的帕累托改进,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第一,将碳市场调节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强化其与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协调好稳经济增长与促低碳转型在短期、中长期的关系;第二,强化转型金融与碳市场调节的政策目标协同和调控时机协同,形成最优政策组合;第三,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研究创设“低碳转型支持工具”,支持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第四,完善转型金...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大量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多项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纾困.国家政策组合拳及时到位,充分发挥了体制优势,但在政策细化和地方执行中存在不到位、不落地现象.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当并肩作战,提升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精准有效.同时,中小企业自身应积极自救.最终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GDP的首次“破8” 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提“稳增长”而非“保增长”?二是当前“稳增长”会包含哪些政策手段?三是“稳增长”之后的经济形势会怎样?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笔者认为“稳”字意在熨平波动,但不设底线,不会为“保”而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但是,如果经济持续低迷,且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则2012年下半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将可能继续加大,这些都将支持宏观经济在下半年企稳回升.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上半年,国内债券市场走势可谓“两波三折”,经济基本面触底回暖,信用扩张速度先快后慢,资金面前紧后松,债券市场走势与经济环比动能变化整体一致,对复苏节奏的判断成为交易的胜负手。展望下半年,在稳增长政策加码后,经济有望延续修复,对于增长动能的判断仍是影响利率的关键因素。复苏信号上,建议关注地产销售数据、居民和政府部门加杠杆行为和PPI环比走势变化。  相似文献   

8.
张伟巍 《时代金融》2014,(8X):34-34
近年来,促进经济稳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调,通过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分析了对"稳增长"政策的理解认识,就如何实现稳增长,提出了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促进经济稳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调,通过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分析了对"稳增长"政策的理解认识,就如何实现稳增长,提出了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0.
经过2019年下半年房地产融资持续收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一直处在紧运行状态,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售楼进一步加剧了房企资金链紧张。开发企业的资金紧张已经传导到土地市场,致使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锐减。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支持楼市的政策,希望中央再次启动楼市助力经济增长的声音也再次出现。但是,居民的债务增长已经严重影响到消费的增长,继续推高房价无助于稳增长目标的实现。在多重因素制约下,房地产政策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1.
新春伊始,在国家层面多重部署稳外贸基础上,地方加快出台相关举措.据悉,近期以来,多地都在开列2022年稳外贸的目标、任务和举措清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稳订单、增盈利、谋转型.其中,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推动跨境电商等业态发展成为重要发力点,为全年外贸承压而上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将促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都是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基于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稳增长的重要性,也表现出了稳增长的决心。通稿共有29次提及“稳”字,并明确提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换档期,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随之放缓,部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所下降,使地方政府的举债产生了较大困难,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到明显约束。为开辟新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满足经济稳增长的资金需求,一种具有股权融资性质的,以支持地方产业发展为目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为地方政府的新型融资模式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地方政府成立的浦发滇西边境片区扶贫投资发展基金为视角,对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从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规范基金运行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肖世俊 《证券导刊》2014,(29):18-19
展望三季度,随着地产成交改善、经济下行放缓、经济悲观预期的修正及国企改革试点范围的扩容,叠加资本市场制度的加快落地(如沪港通、优先股、加大QFII额度),低估值稳增长的蓝筹股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接续政策,成为稳定市场主体、对冲经济下行,恢复企业信心、推动经济企稳的压舱石。过去的一年,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始终坚持党领导下的人民税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以赴答好落实减税降费等系列措施的政治答卷、民生答卷、能力答卷。经过不懈努力,全年有超1700亿元税费红利在川“快准稳好”落地,为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范应胜 《时代金融》2011,(32):79-80
文章分析在地方经济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如何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苏培科 《金融博览》2012,(17):15-17
注意投资的效率 当前经济增速出现了滑坡,稳增长的产业振兴政策此起彼伏,“跑部钱进“让发改委门庭若市。在经济刺激政策面前有人欢喜有人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环境中,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不仅是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稳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也是规范引导地方政府债务显性化的重要政策工具。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需大力提质增效,未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将延续"大开前门、严堵后门"的工作思路,政策支持下专项债将持续提速扩容。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世界经济可能加快下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将陷入衰退。当前,虽然国内疫情仍有反复,消费承受较大压力,房地产市场下行明显、三重压力依然存在;但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扩大内需政策大力度的实施,国内经济可能在2023年走出与世界经济迥然不同走势。2022年,中国经济砥砺前行。在全年遭受疫情反复冲击下,呈现出消费需求弱,出口韧性强,投资托底稳的鲜明特点。供给修复好于需求,制造业恢复快于服务业,房地产业持续低迷,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2023年,宏观政策将助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目标基本实现,推动内需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