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伟巍 《时代金融》2014,(8X):34-34
近年来,促进经济稳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调,通过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分析了对"稳增长"政策的理解认识,就如何实现稳增长,提出了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2.
严先溥 《中国金融》2012,(12):62-63
当前,要实现"稳增长、稳物价"的双重目标,必须保持消费的增长态势不变。预计今年扩大消费政策的基调将是保持原有扩大消费政策的连续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  相似文献   

3.
综合判断,下半年我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初步测算,2013年全市GDP增长7.6%左右伴随调整转型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7.7%,高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综合警情于"趋稳"的绿灯区域下部波动前行。下半年,世界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仍旧存在,将持续影响我市经济运行,近期中央稳增长政策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稳"基调的核心,改革是"稳"基调的保证,科学的决策还需要科学地执行稳政策稳增长稳通胀是2012年的经济目标。"稳"显然是2012年的基调。在国内外复杂的大环境下,有必要对"稳"基调决策的合理性和  相似文献   

5.
苑德军  李卓 《银行家》2012,(10):32-33
正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取代"控物价"成为经济运行中主要矛盾的情况下,政府不能再推出类似"四万亿"的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也不能再走简单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老路。理智、科学的政策选择,应该是把产业转型作为"稳增长"的着力点和新动力,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快产业转型。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转型之所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因为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有着相辅相成的、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产业转型会导致社会资源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在不同增长率的产业之间实现差异化分配,从而提升经济总量,促进经济增  相似文献   

6.
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经济将迎风前行,预计2022年GDP同比增长5.1%。经济政策将以"稳增长"为重中之重,财政政策将更为宽松,货币政策将推动绿色信贷,结构性改革聚焦拉动经济增长。绿色投资助力经济增长,消费有望复苏,制造业受益于CPI和PPI间差距缩小,盈利有望上升。受持续经常账户盈余和资本流入支撑,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稳,对一篮子货币升值。  相似文献   

7.
沈洪溥 《金融博览》2012,(17):11-11
近三年来GDP的首次“破8”,产生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提“稳增长”而非“保增长”?二是当前”稳增长”会包含哪些政策手段?三是”稳增长”之后的经济形势会怎样?  相似文献   

8.
实现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稳增长、控通胀与调结构三者相互纠结、较难取舍,但仍应该有一个顺序。笔者认为控通胀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调结构,最后是稳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长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经济增长方面:今年上半年总体增长平稳,基本符合政策调控预期。其中,第一季度经济增速9.7%,第二季度9.5%,  相似文献   

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都是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0年经济工作。基于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稳增长的重要性,也表现出了稳增长的决心。通稿共有29次提及“稳”字,并明确提出“实现明年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  相似文献   

10.
受政策调控和外部环境冲击的双重影响,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放缓,预计第二季度经济继续探底,增速将比第一季度明显回落。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效应的日渐显现,预计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将企稳回升,GDP增长8.2%左右,CPI继续回落,涨幅预计在2%左右。需要强调的是,经济的短期反弹或许是政策刺激的结果,并不意味着经济已经走上自主增长轨道。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或将面临需求不足的常态化特征,经济增速将从前些年的平均两位数转为一位数。不论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还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角度出发,加快经济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12,(9):8
中国经济下行已成不争的事实,已经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人们现在似乎很不习惯。因为伴随经济滑坡,必然出现一些人们不愿看到的景象。但多年的增长事实,开始让人们醒悟:放弃有质量的增长,而片面追求增长数字,会将经济发展逼向绝境。中国政府及时预见了问题和不足,及时作出了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底气来自哪里?稳增长要稳什么样的增长?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协同搭配?脱贫攻坚的难点是什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要关注这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复杂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务院正在部署和实施"稳增长"的措施。据分析,诸多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公共政策将出台,这些对于经济增长无疑有立竿见影之效,不能否认政府应对经济形势变化采取适度扩张政策的必要性。然而,有质量的增长决非"砸钱"能达成的,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总是离不开结构合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双重目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依存的局部投影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正常时期与高杠杆时期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不同。正常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宽松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较好地促进经济扩张并保证宏观杠杆率稳定,从而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在高杠杆时期,宽松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显著弱于正常时期,而且还会推高宏观杠杆率,从而也难以实现“稳杠杆”目标。原因在于,高杠杆下更多的负债主体因偿债压力陷入“借新还旧”状态中,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降低了政策调控效率。  相似文献   

15.
牛犁  高玉忠 《中国金融》2012,(15):66-67
在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因而无需过于担忧经济增速放缓进入2012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多重因素使得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不仅高出发达国家好几倍,也明显高于主要发展中国家,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减轻,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就业形势总体尚可。同时,在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因而无需过于担忧经济增速放缓。应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着力落  相似文献   

16.
本刊 《新金融》2014,(10):4-12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日前在北京举办。论坛主席、国务院参事夏斌先生主持了此次会议。论坛理事长连平先生以及兴业、瑞穗、广发、光大、华泰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参加。论坛以"新常态与稳增长"为题,探讨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新形势及未来展望,讨论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和特点以及促改革与稳增长之间的协调等一系列问题。参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各抒己见,提出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策要揽     
齐芳 《国际融资》2012,(9):70-71
温家宝: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四川省成都市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调研,并在成都主持召开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温家宝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稳增长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温家宝表示要全面估量形势,既要看到面临的问题、困难和风险,特别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也要看到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仍然是好的,有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发展中出现了不少亮点,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仍然较大。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切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地方版的"四万亿"投资热潮,现在市场所担心的是不是2008年中央政府的"四万亿"翻版?会不会给地方融资平台带来更大的隐患?随着中央政府稳增长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出台,地方政府刺激投资计划也陆续出台。面对地方政府巨大的投资计划,国内媒体称之为地方版的"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也就是说,地方政  相似文献   

19.
“防风险”和“稳增长”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目标,为此,本文构建一个平衡兼顾双重政策目标的门限理论模型框架,基于反事实方法评估了动态平衡上述两大目标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研究表明:(1)2008年以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表现出较强的稳增长政策功效,但国际金融危机后,政策取向更倾向于动态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2)财政政策对三部门杠杆的影响呈现显著增强态势,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则在经历“增加—下降”周期后趋于稳定,利率政策效果显著而且近年来呈现增强态势,由此表明利率的传导效果正在不断得以强化。(3)从反事实结果看,宏观调控的最优政策搭配抉择取决于政策当局在动态平衡不同目标中的政策取向,特别是,依赖于精准调控“稳增长”与“防风险”目标的偏好强度。  相似文献   

20.
沈建光 《中国金融》2012,(12):60-61
此次政策有所不同,在稳增长中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借助推进节能减排倒逼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伴随着5月下旬温家宝总理在湖北考察与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