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个人所得税的二元课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在理论基础和实际征管方面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发端于北欧国家的对劳动所得适用累进税率而对资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的二元个人所得税制就成为一种较为现实而理想的模式,在国际上正得到日益广泛的支持。我国近年提出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近似于二元所得税制,应当作为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长远目标,但还需对具体制度安排进行恰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程言雷 《会计师》2021,(13):106-107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实施.新个税法实行综合所得与分类所得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并在原个税法的基础上修订了计税依据、综合所得范围、计税方法、适用税率等项目.如何合理地减少个人所得税是每个纳税人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个税筹划方案,为合法合理地进行纳税筹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1年新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出台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如缺乏整体税制设计、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以及改革缺乏对征管约束的考量等。应明晰个税改革的目标和责任,对改革进行准确定位;对税制进行整体设计,推动个税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制度突破;适时跟进个税征管领域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4.
个人所得税有分类所得税、综合所得税与分类综合所得税三种基本模式。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零概念。二元所得税与单一税分别是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的具体形式。个人所得税三种基本模式的收入能力、负担分配、经济效应与执行条件存在差异。中国现阶段的税收公平观念、收入分配状况与税收执行条件要求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其基本框架是:对中低收入者免征个人所得税;对中高收入者,根据应税所得的性质,按照差别比例税率,采用源泉扣缴办法征税;对高收入者,由纳税人自行汇总应税所得,按照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主动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相似文献   

5.
刘尚希 《涉外税务》2012,(10):24-29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简称"个税")制度很难成为我国个税改革的样板。越来越复杂的美国个税束缚了其调节分配功能的发挥。超过一半的OECD成员国已经放弃旧制,改为按个人课征个税,这使税制变得简单,同时避免了个税对社会"婚姻中性"的妨碍。世界上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单一税,个税变得进一步简单、透明和实质公平。放弃累进税,个税按个人征收还是按家庭征收的选择、分类征收与综合征收的权衡等难题将不复存在。树立新的公平观,我国个税改革应走向单一税。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纳税申报制度实体法完备且详实、纳税申报制度人性化。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进行申报和征收,在制度设计上是先分类计征后综合计征。针对中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起征点计算偏低、自行申报制度缺乏约束、纳税人自行申报意识不强、纳税人变更申报地点管理难等问题,可研究推进分类与综合混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提升个税申报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税务稽查,规范税务代理,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7.
徐雅冰  闫红艳 《会计师》2021,(7):103-104
从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新个人所得税制,这是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高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迈出关键的一步,使得税收制度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位居民.本文从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改革特点入手,探究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利用纳税人身份认定、税收减免政策、提高员工福利、合理分配专项附加扣除等纳税筹划策略,希望能够帮助纳税人将个税税负降至最低,实现个人收入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公平"是税收环节开展与劳动关系平衡的交叉范畴,依附于人身属性以获取财产性利益的劳动者在个人所得税缴纳中占主体地位,工资薪金所得更是个人所得税的丰厚税源。新个税法由"分类税制"向"分类-综合并行二税制"模式转变,以实现对横向税负公平与纵向税负适度的保障,通过劳动性所得综合征税设置、综合所得税率调整、费用扣除标准设计三个主要方面调节劳动者权益杠杆,影射出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追求。新个税改革无论在个税税制模式上抑或是税率级距设置上无不体现着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关怀。  相似文献   

9.
一、可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型税制结构模式考虑到目前我国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手段等不是很健全,完全放弃分类所得课税模式会加剧税源失控和税收流失。实行分  相似文献   

10.
公平视野下的美国联邦个税,在税收理念、纳税人意识、税基结构以及个税的纵横向维度上都贯穿了公平的特性。这种公平的特性对于调节贫富分化以及维持个税制度的良性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滥觞于西方的中国个税,已经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而成熟的联邦个税可为中国的个税改革提供借鉴的因子。个税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将公平的因素融化于抽象的税收理念和实体的制度设计中。具体而言,强化纳税人意识、普遍提高征收率、纠正倒金字塔结构、设计综合类税制等都是适当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2008年企业所得税制改革中第一次引入针对受控外国公司(以下简称CFC)的反避税规定。我国CFC税制的设计参考了欧美发达国家CFC税制的内容,与国际通行的做法基本一致。然而,我国CFC税制的规定还较为原则,虽然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出台有关文件予以补充和细化,但是在适用地域、适用的纳税人、与税收协定的关系等问题上,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刘畅 《税务研究》2012,(12):54-56
未来我国将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与之相适应,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必将直接面对自然人纳税人,税款征收将在源泉扣缴的基础上更加依赖于自行申报。因此,以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为主线转变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模式,对于减少税收流失、提高征管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个税起征点调整的话题成为一些纳税人关注的焦点.4月20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草案拟将工薪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由现在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月3000元,并将现行税率分档由9级缩减为7级. 笔者认为,我国个税的主要问题并不于起征点的高低,而是在税制上.  相似文献   

14.
朱海宏 《会计师》2019,(20):6-7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自2019年1月起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实现了从分类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的转变,尤其首次在个人所得税制度中引入专项附加扣除的概念。实施以来产生了比较积极的效果。但我国的个税制度未来更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深度体现收入公平分配、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和生育政策转变等目标。本文针对个人所得税抵扣政策进行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扣除制度的若干建议,期待党和政府能全方位、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使我国的个税制度能更加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15.
国家税收与纳税人的利益休戚相关,特别是税收制度的缺陷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发展。现行增值税、所得税税制存在的问题、循环经济的税制障碍以及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李雨漾 《财政监督》2011,(22):64-65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目前是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类别的所得,按不同税率分别征收,具有分类所得税的基本特征。但是在这次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时,考虑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方向改革前进,对制度性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不仅能够保证老百姓的利益,更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为以后的个人所得税改革铺好路。一、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简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税务》2020,(4):28-32
自2019年1月1日起,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全面实施。2020年3月,我国历史上首次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正式启动,标志着综合与分类税制改革各项措施全部落地,意义十分重大。本刊特邀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人员对年度汇算的意义和内涵、我国首次年度汇算的特点以及办理年度汇算的关键要点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帮助纳税人全面了解年度汇算、顺利完成年度汇算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银行家》2014,(12)
正2013年5月以来,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呈现复苏态势的同时,主要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市场多次发生动荡,本币相继贬值、国际资本纷纷外逃,并对其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体系运行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作为金砖国家(高盛报告2003年推出)的印度、巴西、南非,因国内经济问题,在2013年同土耳其、印尼被列为"脆弱五国"(摩根士丹利报告2013年推出)。以下主要以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土耳其、阿根廷、印尼等经济总量较大的新兴市场国家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中国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在日前召开的会议上决定吸收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韩国、墨西哥和俄罗斯为该组织的新成员。至此,巴塞尔  相似文献   

20.
王理 《中国外资》2012,(24):242-242
为完善个人所得税税制,2011年我国对个税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此次改革贯彻了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拓宽税基、降低税率、减少档次、简化税制"的要求。然而,一年有余,当前的个税政策在税率、税费扣除标准、纳税对象等方面都有失公平,缺乏对纳税人实际生活状态的考量。本文从阐述新个税改革入手,进而描述了新个税改革后存在诸多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个税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