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问题掩饰还是揭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2~2004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制度背景,考察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会通过向上盈余管理掩饰占用的不利后果。研究同时发现估计可操控应计时应该剔除资金占用产生的现金流影响,这样可以减少应计模型误判或无法识别盈余管理的可能。本文透过资金占用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大股东的利益转移动机及盈余管理倾向,这对全流通之后大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红 《海南金融》2011,(11):18-21
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的理论与研究方法,针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侵占中小投资者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股利政策、内幕交易等角度剖析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内部治理与外部制衡两个角度构建针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问题的政策建议与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论文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大股东掏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大股东掏空引发其与管理层的合谋,对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及大股东掏空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效率观和掏空观的关联交易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学术界关于大股东控制下的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存在"效率促进"和"掏空"两种主流观点。郑国坚等(2007)发现关联交易与上市公司价值之间存在N型关系,表明两种效应在我国同时存在。本文进一步从会计盈余质量的角度检验这两种观点。通过对我国2000-2005年5576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关联交易与会计盈余质量之间是一种直线关系,关联交易程度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价值相关性也越低。这说明,从会计盈余质量的角度看,关联交易主要表现为掏空效应,损害会计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5.
罗源 《时代金融》2012,(36):237-238
私募股权投资(PE)作为一项金融创新,近年来快速成长,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2009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有PE和无PE两组,从一个全景的角度比较两组样本公司2007-2011年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进而构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回归模型来分析PE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PE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扎实的专业基础、庞大的社会网络,相比于无PE持股的公司,有PE持股的公司会更多地利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而且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各年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9—2011年度首次公布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截面琼斯模型、修正的截面琼斯模型、业绩匹配模型对样本公司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进行计算,并以计算结果的绝对值作为样本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指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验证了股权激励制度下高管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7.
盈余管理行为是一个普遍的企业行为,这一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为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上市公司经常采用各种方式,如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整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应计项目以及构造关联交易等。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模越大,则其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最后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二是对于具有配股动机的上市公司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三是加大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8.
陈艳 《财会学习》2013,(5):27-28
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已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过度的盈余管理却与会计信息质量相悖,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误导投资者,影响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如2011年青海华鼎通过少计提多冲回坏账准备为企业业绩铺路,ST浪莎利用债务重组操控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实现*ST长控的摘帽复市,2012年新大地构造关联交易虚增利润I因此,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治理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由于两者特点不同,采取的治理手段也有所差异。国内现有文献关于两种盈余管理行为治理手段的对比研究非常匮乏,本文首先比较归纳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特点,总结两者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手段,以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并为监管者提供切实有用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股东围绕“掏空”进行的盈余管理的终搬目的是将账面利润留在上市公司,而让真金白银的现金流向自己。这里的“掏空”是一个财务概念,其主要含义是指能够控制公司的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大股东“掏空”方式可以划分为直接或间接的资金占用、资产购销、产品购销以及高派现等,典型表现为:以较低的价格将上市公司的资产出售给控股股东(或经理)拥有较高现金收益权的公司、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会计应计与真实交易盈余管理视角,考察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在制约企业IPO过程中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上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企业在IPO期间同时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和实质盈余管理;国际"四大"或国内"十大"对IPO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但增加了实质盈余管理水平,并且对不同真实交易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差异较大。在真实交易活动中,IPO企业更可能操纵现金流来实施盈余管理,而操纵生产成本或费用支出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本文还发现,发行定价更高或成长性更好的企业进行实质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由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股东的自利天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可能导致其利用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股利政策和内幕交易等种种手段实现大股东掏空。为遏制大股东掏空现象的泛滥,需从内部治理和外部制衡两个角度,构建大股东掏空的内外部制衡机制,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2.
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既有建设性效应,也有非建设性效应,其建设性效应表现为可能节约交易费用,产生规模效应,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但过度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会损害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危害.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以及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建设性和非建设性效应,最后给出了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联交易盈余管理愈演愈烈,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以往大量研究提供了上市公司操纵应计项目及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本文则以中国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首次大样本检验关联交易、线下项目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1)有配股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的第一类关联交易(通常计入线上项目的关联交易)比例显著高于控制样本,第三类关联交易(担保抵押类关联交易)比例显著低于控制样本。(2)有避亏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的第二类关联交易(通常计入线下项目的关联交易)比例显著高于控制样本。(3)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当其附属企业集团时,或者其控股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时,其关联交易比例更高。(4)第一类关联交易与线下项目显著负相关,有盈余管理动机的公司,线下项目较低时第一类关联交易比例较高。(5)配股公司配股后的关联销售和关联采购比例显著低于配股前。扭亏为盈的公司扭亏当年的第二类关联交易比例显著高于扭亏前一年。综上所述,计入线上项目的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为获取配股资格而进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计入线下项目的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为避免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时,或控股股东隶属某一企业集团时,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更严重;进行盈余管理时,线下项目与计入线上项目的关联交易具有替代性。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活动普遍的存在于中外企业当中,根据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不同,我们把盈余管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实现的。主要是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的:后者则是通过安排真实交易实现的,就是公司管理者通过构造具体交易并控制交易发生时问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重点讨论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和分布检测法,其中应计利润分离法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对三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效果分析,发现截面Jones模型是我国会计界研究盈余管理问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解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控股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侵犯广大中小股东、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这与我国股市所特有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特点有关。由于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经济实质及危害。须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赖以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在并购的过程中,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在不违反会计原则的情况下,利用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或对应计项目进行控制,从而使得账面盈余符合自己的期望的一种行为。在企业并购盈余管理中可以采用的计量模型有:Healy模型、Jones模型、DeAngelo模型,以及修正的Jones模型等。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总额法、特定应计项目法,以及管理后盈余分布法。本文从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开报告等信息中提取样本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盈余管理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通过对企业并购盈余管理动机和问题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我们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本质进行分析,并在资本市场上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及其动因,熟悉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法和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盈余管理产生的客观条件有三:一是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二是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固有的缺陷性;三是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原因,主要是企业高层高层管理人员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发行股票及配股、节约税收、债务安排、降低政治成本、规避经营风险等动机。在我国,盈余管理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变更调节利润、利用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调节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跨年度调节利润、利用地方政府援助调节利润。而规范盈余管理措施主要有: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管理当局的道德建设,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和外部监督日益强化的背景下,真实盈余管理已取代应计盈余管理成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从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实施动机和业绩效应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以期对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是我国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对创业板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方法,较少从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对比,分别研究其在创业板IPO中的存在性,并考察其分别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标准,在上市前后都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来粉饰公司的利润。应计盈余管理与未来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真实盈余管理与公司未来的业绩之间则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比而言,两种盈余管理的方式都会使公司的未来业绩下降,但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