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在中国流动性过剩,已经被所有研究经济的人士和市场人士讨论由来已久.本文所说的流动性过剩都集中在银行体系.长期而言,银行流动性过剩成为主导债券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这样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导致了房地产热和当前的股市狂潮。具体原因是:(1)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2)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3)贸易顺差和货币供给过多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过剩:(4)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热钱”的流入;(5)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银行流动性过剩;(6)外部诚信环境不佳和银行改革提速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2.
监管部门和经济学家都在研究谈论流动性过剩.寻找流动性过剩的原因.2007年.中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是抑制流动性过剩.只有积极治理.才能够缚住流动性过剩这条大龙。流动性过剩.通俗地说就是"钱"太多了.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货币供应量过多了.如果用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衡量流动性.统计显示.2006年的广义货币达到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出发,以南京的经济金融数据为样本,运用数学模型对当前的信贷效率进行研究,对流动性过剩环境下信贷失衡过后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分析了信贷失衡的原因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破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环境下的信贷失衡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康以同 《中国金融》2007,(19):49-50
国内对流动性过剩含义的认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流动性过剩指实际货币存量高于均衡水平;(2)流动性过剩指货币供给超过实体经济的需求;(3)流动性过剩指企业取得资金的环境过于宽松;(4)流动性过剩指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和存贷比持续走低;(5)流动性过剩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宽松,利率保持低水平;(6)流动性过剩指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持续处于高位;(7)流动性过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银行系统资  相似文献   

5.
当前,众多的经济理论与实务工作者认为,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流动性过剩。本文从货币动力学的角度,利用中国GDP和M_0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中国流动性现状的起因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流动性过剩。最后,提出了中国流动性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是指流通体系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成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2007年资本市场的繁荣也突显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流动性过剩目前在中国可能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不突出,因此对于实施宏观调控的中央银行来说,调控的对象应该是全社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明显的流动性"区制依赖"特征和非对称调节效应。将中国经济流动性状态刻画为"流动性过剩"和"非流动性过剩"两种区制。当经济运行处于非流动性过剩区制时,公开市场业务和基准利率工具效应较明显,而当经济运行处于流动性过剩区制时,公开市场业务和存款准备金工具则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邓黎阳  王勇 《金融论坛》2008,13(1):3-10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近年来经济中日益突现的新问题.出现于中国这样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的流动性过剩,与传统经济理论描述的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大不相同.中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不是商品供不应求下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也不是资本要素的过剩,而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货币层面的摩擦型的流动性过剩.其形成原因在于实体经济的非均衡以及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匹配.解决当前的摩擦型流动性过剩,有赖于实体经济非均衡的化解,更有赖于金融体系功能的优化.而实行商业银行战略转型,优化其金融功能,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应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一个现实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和再平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问题由来已久。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巨额累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造成流动性过剩,使得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预期,央行数量型紧缩货币政策并不能"封存"过剩流动性乃至消除流动性过剩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实现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才能彻底消除流动性过剩的威胁。从双顺差的内涵和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双顺差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利益的影响,并提出中国国际收支的再平衡机制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初探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玥 《时代金融》2008,(5):24-25
当前中国的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日益突出,是目前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列举了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和负面影响,并探寻了其产生原因和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陆磊 《中国金融》2007,(8):84-84
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足以造成中国宏观经济大起大落的一个突出问题。与2004年以来单纯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的人民币流动性增多不同,随着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膨胀,流动性过剩已经呈现从银行体系扩展到整个金融体系的趋势,金融资产的膨胀速率可望远远超过物价膨胀。问题在于,流动性过剩并非完全源于一般意义上的宏观经济波动,因而针对流动性过剩的宏观调控只能部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第一个问题:流动性过剩是一个伪问题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没有明确内涵与外延的伪问题 近年来学界、从业者热议所谓"流动性过剩"问题,并用所谓"流动性过剩"作为中国通货膨胀、股市甚至经济变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05年7月23日,在"2005(中国)银行家"论坛上,中国工商银行姜建清行长提出,未来十年中国银行业将面对资金大量流入银行体系所形成流动性相对过剩的难题,这是我们观察到的国内首次公开提出"流动性过剩"这一概念,自此以后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了决策层和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要求"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学术界则针对流动性过剩的含义、衡量指标、形成机理、经济效应、应对措施等方面开展深入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0663亿美元,央行为收购这些外汇储备需要发行的货币超过8万亿元。截至2007年2月底,银行体系存款余额为35.9万亿元,贷款余额为24.8亿元,有11.1万亿闲置资金,短期流动性过剩压力有增无减。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是外贸盈余迅速上升,存在着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内部原因则是相对于消费,投资增长过快、储蓄率居高不下等。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近年来持续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出现流动性偏大。这一问题已波及经济各个层面,并由此造成贸易摩擦增多、通胀压力加大,产业上资金得不到最优分配,很多低效益、能耗大、产出低、对环境破坏的没有竞争力的公司也能融资。二、我国面对流动性过剩的反应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问题是大量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容易引发经济过热,产生经济泡沫,严重的还会导致经济衰退。流动性过...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动性过剩从2005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中国目前存在着长期流动性过剩与短期流动性紧缺的双重压力。长期流动性过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存贷差的不断扩大,短期流动性紧缺是外部因素所致。短期流动性紧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同样不能忽视长期流动性过剩的影响。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显示,虽然流动性过剩对资产价格影响微弱,但其无疑会增大实际GDP的波动,同时会加剧通货膨胀,并在滞后3期时对通货膨胀产生最大正向影响。当前,应该通过规则性货币政策稳定预期以及前瞻性货币政策减少长期流动性过剩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大财政政策力度,以走出"流动性陷阱"。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中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不管其成因如何以及是否合理,过剩已经是一个客观现实。2006年以来,流动性过剩成为金融理论界以及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多专家学者(如曾康琳、刘锡良、陆磊等)、监管高层(周小川、刘明康等)以及银行高层(姜建清、杨明生等)等都在不同场合,在发表的文章或讲话中表达了“我国已经面临或进入流动性过剩时期”的观点。各大财经媒体也对“流动性过剩”进行了大量、连续的报道。2007年3月,“流动性过剩”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可见,研究这一热点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内学术界的诸多专家和学者对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关注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讨论存差扩大、货币供给、外汇储备、通货膨胀等问题时,运用“流动性过剩”这个概念较多。但怎样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却值得思考(曾康霖,2007)。事实上,对于流动性这一概念却很少有人(包括就此发表评论的学者)加以明确界定。综合现有资料来看,流动性有以下几种:(单个)银行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货币流动性/(整体)金融资源流动性。很明显,仍然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目前不会面临整体金融资源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对于“单个银行的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目前尚无权威的准确定义。一般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或金融资产的供给相对过剩于实际经济需求并处在经济金融国际化、市场高流动性的环境之中时,所引发的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经济现象。我国流动性过剩存在的原因,从宏观方面看,是起因于持续的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