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方金融监管权是金融监管权的纵向配置,是中央金融监管权的有效补充。地方金融监管权有其正当性与必要性,同时政府干预存在局限性,因此地方金融监管权也要受到适度干预理论的约束。本文着重从监管对象和权限配置两方面理清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权力边界,认为地方金融监管权的监管对象是地方金融组织,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界定,采取列举式与抽象式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弥补监管漏洞。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权限配置应覆盖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和市场退出三个阶段,并且要有所侧重。最后提出地方金融监管的完善路径,可从制定地方金融监管的上位法和细化下位法、加强央地和地区间的监管协调和制定权力清单着手。  相似文献   

2.
蔡露 《金卡工程》2010,14(4):83-83
福柯认为近现代社会权力以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一定的权力技术作用于每个人的肉体,而刑罚只不过是其中的技术之一。法律在权力技术运作过程中起着规定不同社会规训模式适用条件和界限的作用,并非在限制权力,而是权力--纪律体系的一部分。这与一般的法律权力观点存在区别的本质在于法律在控制社会不同的地位和处境。这一理论创新对于认识法律和解决一些法制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滥用导致腐败,引发群体事件。乌坎事件是一个典型。本文力求探索一种全新的权力制约机制。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剖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法律与国家,权力与国家的关系分析入手,得出权力与法律关系的两面性。论证了权力被滥用的根因。得出结论,法律可以在权力内部制约机制的改进、公务员制度的完善、"饭桌社交"入刑等方面有效遏制权力滥用现象。  相似文献   

4.
金融改革目标与金融监管目标总体上是一致的。两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是实现金融改革目标与实现金融监管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的不同。为保证金融改革目标和金融监管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利用好两互动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并有效克服其消极因素。金融监管立法在授予监管权力的同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腐败的本质是权力寻租。本文在管理层权力理论框架下,深入分析了管理层权力与腐败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内部控制对管理层权力诱致腐败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越大,腐败越严重;内部控制质量越好,腐败越轻,并且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管理层权力诱致的腐败;进一步研究发现,腐败损害了公司价值,而内部控制则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本文的研究表明,权力是导致腐败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可以约束权力继而减少腐败,这为我国正在推行的通过依法治国来反腐倡廉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李悦 《财会学习》2012,(9):70-71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颁布了《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内部控制得到了社会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在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授权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同等级的部门及岗位应被赋予多大权力,如何监督和保障权力的有效行使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能否得以有效执行。授权的有效性包括权力授予的恰当性、权力执行有效性及授权监督有效性三个方面。本文拟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从权力授予、权力执行与权力监督三个层面对授权有效性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高管薪酬一直是管理会计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将围绕管理层权力理论,梳理历年学者们对于管理层权力理论与高管薪酬的研究,为管理层权力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开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根据金稳会的定位,其应当拥有信息收集权、金融业重大规划审议权、宏观审慎监管决策权、金融监管协调权、金融监管问责权、金融危机处置权和宏观政策建议权等监管权力。为此,我国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国务院金稳会有效行使监管职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发现成长期家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高,非成长期的家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在成长期,结构权力和专家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所有权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负相关。非成长期,专家权力和所有权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任CEO以及与实际控制人亲缘关系越强的家族成员任CEO会导致较低的内部控制质量,·且较强的亲缘关系会增加所有权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加快,金融服务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迅速加重,金融危机不断发生,挑战着各国的金融监管理论、制度和方式.长期以来,在金融监管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派以弗朗茨和爱德华·凯恩为代表,主张进行金融监管,称之为金融监管学派.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金融在效率和公平方面的内在价值冲突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不同的监管目标,引入法经济学理念,从法律原则监管、行政规则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三个层面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正规金融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从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非正规的金融组织未经政府批准或未被纳入金融监管进行规制,因此被贬称为"地下金融"或"草根金融"而蒙上了非法的阴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非正规金融组织却不同程度上顺应了我国私营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其生存的土壤,因此,其存在是否合理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3.
陈敬云 《中国外资》2009,(24):77-77
医院财务管理是财务人员在特定环境下,依据各种信息,对医院的资金运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和评价,以达到管理目标的活动,它的本质是依照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根据资金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地组织医院的资金运动,正确处理相应的财务关系,对医院经营活动起着启动、导向、控制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论中小企业融资中非正规金融的法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通过非正规金融融资是我国现今社会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与其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分散在各个法律法规中,并且在法律冲突、监管机制、利率限制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我国应转变观念,健全现有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中小企业融资法》、《放贷人条例》等新法,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非正规金融进行有效的法律引导和监管,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共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滞后,财政法律规范之间相互冲突,预算法可操作性不强以及公共财政绩效监督制度缺失。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预算法、制定公共财政监督法和公共财政绩效监督条例等完善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行政性信用监管是加强和规范监管的一项创新型制度。它主要采取行政性信用裁决对市场主体守信或失信行为实行激励或惩戒,通过综合性信用风险评估对其市场活动实行分级分类监管。相较于传统的监管方式,分级分类监管更有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但这种行政性信用监管的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救济等都有可能冲击既有的法律护栏,由此招引合法性风险。因此,需要建构符合其监管目标的法治规则,在法律原则的约束下,实现与政府治理机制的有效衔接,把单一主体的封闭式监管提升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监管,从而让其找到正当的应用场景和自我完善的合适土壤。  相似文献   

17.
离岸金融法是调整离岸金融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和。离岸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包括促进金融发展与稳定原则、国际协调原则、宽松监管原则和适度控制原则;离岸金融监管的模式包括内外业务混合型、内外业务分离型和虚拟业务型三种模式,其中内外业务分离型模式为当今的主流模式。中国应当在构建离岸金融市场监管法制的过程中明确以上基本原则,采用内外业务分离型监管模式,并允许一定程度的内外业务渗透。  相似文献   

18.
《巴塞尔协议Ⅲ》,将金融监管的理念从自由放任转向行政管制,传统的注重效率的监管核心价值观将让位于更加注重安全。作为医治西方银行业过度发展的《巴塞尔协议Ⅲ》,我们应保持理性审慎的态度。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在修正银行监管规则时,应全面评估其可能对商业银行经营和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监管的重心应放在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构优化和完善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在我国的立法制度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闻德锋 《金融论坛》2004,9(8):34-38
目前,我国在金融机构或普通工商企业基础上形成的两类“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无法可依、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控制、组建随意、监管缺失、经营无序等混乱现象。为此,迫切需要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以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提高金融效益,保障存款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的金融改革和提高金融国际竞争力。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制度要从安全、效益和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准入制度,有利于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构建防火墙制度,有利于防范风险的传递;构建监管制度,有利于监管机构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20.
财政监督效应能够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以及依法理财,促进国家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文章在明确财政监督效应内涵基础上,确定“科学监督”与“全面监督”为现阶段财政监督目标,深入剖析了我国目前财政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