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季 《中国财政》2012,(8):70-72
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一国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家庭之间的分配状态。其分配对象为该国国民收入,分配主体为市场中三类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家庭。从分配层次上看,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初次分配也称要素性分配或交换性分配,是依据各要素对生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并提出到2020年实现“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及工作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注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3.
赵文 《现代金融》2023,(7):37-42
“十四五”开局以来,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分配格局较前一时期更为优化,但同时,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继续加大、劳动报酬水平偏低、劳动报酬中的居民可支配的部分相对减小、个税功能随着人口老龄化减弱、统计外收入难以调节等的问题依然存在,虚拟经济加大分配矛盾、再分配空转化、过度期待再分配、新增收入不抵贷款利息等风险端倪初现。要抓住主要矛盾,理顺初次分配中的劳资分配关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护和激发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继续坚持提高劳动报酬份额,创造更多勤劳致富的机会。同时,要及时处置新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重视财富分配,特别要重视和应对虚拟经济对国民财富分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代城市财政体制改革应转向以人为本的逻辑。本文从城市治理现代化出发,基于城市财政的分配性职能,分析城市财政在三次分配中的功能和定位,提出城市财政促进三次分配协调的机制:初次分配环节,城市财政的核心功能在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机会公平;再分配环节,城市财政应着力解决税收负担归宿和公共服务归宿“两个归宿”不公问题,保障底线公平;第三次分配环节,城市财政应发挥激励和引导功能,推动伦理公平。充分发挥城市财政在促进三次分配协调中的作用,通过规范初次分配秩序,整合、统一分配制度,持续推进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调整,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与分享,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财政政策对捐赠的引导和激励,多管齐下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本文主要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总体格局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分析分配格局形成的原因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主要矛盾是收入分配的差距不合理。构成我国收入分配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在社会收入初次分配环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在收入分配调控中的作用已为人们高度重视,如何发挥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控作用就成为研究如何增强我国收入分配政府调控的热点。明确税收调控在收入分配调控中的定位是正确运用税收杠杆调控收入分配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柳光强 《财政监督》2013,(12):69-70
本文认为,事关收入分配的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配秩序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三角困局”.并对这一困局进行了分析。针对这一困局导致深化收入分配政策大打折扣的问题.本文提出收入分配改革要统筹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收入分配秩序三个方面的政策,“跳出收入分配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以财税改革作为突破口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并对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2,(34):17-18
<正>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由国家发改委具体负责,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参与制订。在2010年初和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曾两次将方案上报国务院,但均未获通过。关于方案的基本框架和精神,李实表示,收入分配改革首先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加大财政、税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财政作为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部门,应当在矫正社会分配不公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促进政府分配领域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基于初次分配的公平视角分析了现阶段初次分配中存在的城乡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制度和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提高城乡收入公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上述规定明确了慈善事业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衣职能,也为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试论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五”以来,国家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相继进行了经济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建立了以流转税为主的新税制,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所得税共享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财税体制的改革产生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的财税改革是单方面的,偏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关注较少,  相似文献   

14.
1.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财政政策探讨。 2.调整优化财政分配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 3.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4.进一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5.
《武汉金融》2007,(11):1-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观点,为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勾画了蓝图。就社会建设而言,更是把收入分配体制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以论述,这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报告所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的指导原则,是对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再分配公平的制度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再分配中更注重公平”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收入分配政策,但在现阶段,其实现受到了来自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这两个领域的制度制约。因此,对于初次分配领域的制度性障碍,应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推进来加以解决;而对于再分配领域的制度性障碍,则必须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强化才能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17.
质疑"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流观念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关注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由政府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这一观念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事实,不适应我国基本社会关系重大变化的现实,是造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关系紧张、利益冲突加剧的根本原因,必须迅速、切实地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一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这就需要更加重视对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研究。回看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现无论在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呈现出类似趋势,即住户部门的份额明显下降,企业和政府部门份额明显提高,因此,国民收入分配中各主体收入所占的比例理论上应该存在一个最优值,本文的目的就是找到这个最优值。本文利用1992—2018年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估算最优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然后与现存的收入分配格局对比,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琳 《时代金融》2012,(33):243-244
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初次分配秩序欠缺规范、再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当前社会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具有根基性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税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以按照其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的不同影响分别论述。在初次分配中,税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税方面;在再分配中,税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税方面。应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合理调整税制,以实现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之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