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泽 《中国外资》2013,(8):221-221
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渠道,得出在银行信贷紧缩的背景下信托成为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形式的结论;探讨近年来房地产信托行业兴衰的核心原因并做出了2013年行业将温和复苏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的比较、选择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12l号文件发布以来,中央政府及具体职能部门一系列紧缩房地产银行信贷的政策和措施,拉开了我国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发展的帷幕。本文分析与比较了目前我国存在的银行信贷、企业债券、企业上市、境外融资、投资基金和信托等主要的房地产融资方式运作的内在机理和宏观环境,以期正确选择和有目的地调整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据此,提出我国房地产多元化融资在近期内应选择“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和“银行贷款+房地产投资基金”两种模式。同时.为保障这两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应对银行内部资产负债互动机制的构建、投资基金法的确立和信托融资中不必要限制的解禁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行业具有资本密集型特质,其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在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的单一,另外一方面购房者的住房贷款也来自银行,房地产行业长期过度依赖于银行信贷。这种依赖对整个金融行业都是巨大的隐患。在信贷政策紧缩的时候,房地产信托作为新的融资模式受到地产企业和信托机构的青睐。本文主要对目前的信托产品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以及为以后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的比较、选择与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翠兰 《金融论坛》2005,10(11):47-50
央行121号文件发布以来,中央政府及具体职能部门一系列紧缩房地产银行信贷的政策和措施,拉开了我国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发展的帷幕。本文分析与比较了目前我国存在的银行信贷、企业债券、企业上市、境外融资、投资基金和信托等主要的房地产融资方式运作的内在机理和宏观环境,以期正确选择和有目的地调整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据此,提出我国房地产多元化融资在近期内应选择“银行贷款 房地产信托”和“银行贷款 房地产投资基金”两种模式。同时,为保障这两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应对银行内部资产负债互动机制的构建、投资基金法的确立和信托融资中不必要限制的解禁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论文结合我国房地产企业中的融资渠道与方式,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探索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方式创新的途径。在对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房地产信托融资、房地产基金融资等新的融资方式进行了详尽客观的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房地产业改变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和售楼回款的资金渠道,通过选择房地产公司资产证券化、上市融资、信托融资、房地产基金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项目当中,缓解来自房地产项目资金需求方面的压力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融资能力对房地产企业尤其重要。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一直比较狭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比例很小,近年来,信托和私募基金成为房地产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在当前国家紧缩银根和房地产市场遭遇严厉调控的宏观环境下,传统融资渠道和信托业务受阻,房地产企业陷入了融资困境。为摆脱这种局面,房地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以保持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信托业发展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峰 《吉林金融研究》2012,(2):35-38,57
随着房地产调控的逐渐深入,楼市交易冷淡,造成了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不畅,加之银行信贷紧缩,使其开始采取房地产信托的方式来融资,这直接导致了房地产信托业的繁荣。但繁荣的背后,其兑付风险逐渐显现并加大。本文分析了房地产信托发展的利与弊以及其行业内部累积的风险,同时提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最后提出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是房地产信托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托业与房地产金融有着不解之缘。《信托法》实施以来,在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中房地产项目始终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国家加强房地产信贷监管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信托逐渐成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要信托业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由于常规的银行融资方式受限,房地产开发商不得不寻求新的融资途径,房地产信托便成为开发商们的新宠,“信托+银行”模式由此成为中国当前房地产企业的主流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渠道过分单一,存在着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潜在危险。笔者认为,打破传统的房地产金融格局,建立以银行贷款为主、阶段性组合融资模式、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新格局,能使不动产信用管制完善,金融行业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刚 《中国金融家》2011,(2):131-132
近年来,房地产信托已成为各大信托公司的一个重要业务类型,而从供求几方面分析来看,这种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有其一定必然性。首先,房地产信托能为委托人提供可靠的融资渠道,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加深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同时受“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楼市交易冷淡,并于2012年伊始进入下行通道.这令许多消费者持观望态度,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也无法回笼.与此同时,银行信贷紧缩,房地产公司只能变更融资方式,采取信托的方式,这种方式直接导致了房地产信托业的繁荣,也逐渐加大了兑付的风险.从我国房地产信托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黄小平 《浙江金融》2004,(10):39-40
随着央行121号文件的出台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加强,房地产类企业逐渐遇到了融资瓶颈.在银根紧缩和股市长期低迷的大背景下,众多房地产企业开始寻觅新的融资工具,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信托融资.根据统计,从2003年第四季度到2004年第一季度的半年时间内就发行房地产信托品种66个,合计融资额高达67.4亿元,信托融资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综观目前已发行的信托产品,大部分运作方式是由信托公司将融来的资金向目标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这与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较为类似,但信托投资者获得的利息较银行存款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企业开发融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房地产开发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局限性,提出以银行贷款为主,加快房地产信托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从信托到房地产信托的演变及其与此相关的经营形式、经营机构等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这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指出鉴于信托融资的优势、我国闲置资金量及房地产业多元化融资的需要,应积极发展信托融资。  相似文献   

16.
张亚辉 《时代金融》2011,(29):49-50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相对单一,对于银行信贷的依赖依然严重,随着近期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资金链变得更加紧张,这样如何进行有效的融资已经成为相关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文章将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现状,结合发达国家的现有模式,探究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可行性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降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江 《中国金融》2006,(8):46-48
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一般认为,房地产融资过于依赖银行信贷,直接潜藏两方面的风险:一是房地产产业风险,影响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二是金融信贷风险,危害国家金融安全。笔者认为,应当用系统化的眼光来考察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它不仅是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和实施开发行为的房地产企业之间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整个房地产金融市场,包括政策环境、金融机构和产品、投融资机制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体与方式,利用1995—2013年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贡献度进行实证分析。一是财政预算、国内银行信贷、国外贷款、债权与股权融资、其他资金(主要包括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等对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呈显著的正向作用。二是相对于财政预算与国外贷款,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更加依赖债权与股权融资、银行信贷、信托融资和项目融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涨幅高位运行蕴藏着巨大金融风险,应高度关注银行房地产项目贷款风险。项目贷款风险可分为房地产市场、发展商经营、银行信贷管理以及公共政策和法律等风险,建议开辟直接融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和抗风险能力,完善银行项目贷款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在现金流再度绷紧的当下,一直偏安于湖北的南国置业早已修筑了"管理"和"资金"两条栈道,以保持其长远竞争力。继银行贷款、股市融资两大融资渠道被切断之后,房地产信托这根地产商最后的"救命稻草"也面临被折断的危险。作为房地产信托最强销售渠道的银行已经暂停代销,信托业务的收紧无疑会进一步加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