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工商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国有管理公司,下属有14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和单位。这14家单位均在农行有未还贷款,总计1.3亿元。在这些贷款中,除了400万元贷款设有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担保外,其他债权均无担保。现在农行要打包处理这批欠贷,拟定了一个资产处置方案:(1)有担保的债权以处置抵押物的方式解决;(2)没有设定担保的贷款债权的清偿采用由14家企业与A工商集团公司签订债务转让的一揽子协议的方式解决,即由A工商集团公司将14家单位的未设定担保的债务全部受让下来,免除原所有债务人的还款责任。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陆和香港经贸往来的日渐频繁和经贸关系的日益紧密,境内商业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和接触到香港法律,特别是其中关于融资担保的法律制度。本文通过一起涉港银行业务案例,引出香港公司在大陆提供保证担保的法律问题,进而对香港保证担保制度进行简要介绍,提示类似业务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以有助于境内商业银行更好地理解和适用香港保证担保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证监会、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对证监会以前发布的一系列涉及上市公司担保的规定作出了修改。该文件与新《公司法》所确立的原则保持一致,也是《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中有关规定的细化,同时适应了近几年来形势的变化。本文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能为规范上市公司担保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担保法律关系的特征及其效力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琰 《南方金融》2003,(4):65-66
担保是古老的保障债权实现的法律措施。但在实践中对于担保法律关系的效力仍存在模糊认识,因此,本文围绕担保法律关系的特征、主体、客体、内容,论述了担保法律关系的效力的认定。  相似文献   

5.
银行贷款业务中,绝大多数属于担保贷款,设定担保目的是为了防范贷款风险.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行使担保权利,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目前,有关担保立法缺乏前瞻性,还存在空白点,有些担保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争议,给担保贷款业务带来困惑.容易发生纠纷。本期特就贷款担保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争议性的法律问题,约请法律实务工作者撰写案例分析,指导贷款担保业务。  相似文献   

6.
宫建华 《金融与市场》2014,(5):23-24,36
近年来,集团公司内外部互为担保现象比较普遍,而由于资金链断裂造成担保链、担保圈内企业贷款无法偿还的案件也时有发生,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为防范和化解这类风险,本文描述了集团公司担保业务产生的主要背景和业务特点,分析了集团公司担保业务的风险隐患及其对风险管理、金融稳定产生的不良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第16条关于公司担保决议的规定仅仅属于规范公司内部机构的程序性规范,其功能在于规范公司内部机构的行为,不宜直接作为认定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效力的直接依据。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担保合同)作为双方法律行为,既要体现公司意思,也要体现交易相对人即债权人的意思,存在一个利益平衡问题。违反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担保决议不宜一律认定为无效,而应按实际情况将之区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交易相对人即债权人的主观意思来认定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担保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仲向阳 《现代金融》2006,(10):43-43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公司法》对原公司法律制度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对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本文结合对信贷担保法律制度的影响,作初步探讨,以期在实践中理解和把握法律条文要旨。一、新《公司法》对信贷担保法律制度调整的内容1.放宽了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相似文献   

9.
担保模式是我国P2P网贷的主流商业模式,尤其是第三方担保在P2P网贷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因P2P行业和担保行业的处于松散监管状态,对投资者来说,第三方担保机构的介入究竟影响如何?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行为视角,从P2P网贷的法律风险,利益冲突和风险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P2P监管的法律与法规。  相似文献   

10.
何欢 《当代金融研究》2015,2015(2):105-129
代表人越权对外担保的法律效力这一难题的解决,需要对公司担保法律规则进行体系化解读。越权对外担保的上位概念是越权代表,对其效力的分析应以处理越权代表的一般规则为基础。越权代表所涉及的根本问题是代表行为是否归属于公司,《合同法》第50条中的"代表行为有效"应解释为"代表行为归属于公司",而非"合同有效"。只有在确定代表行为归属于公司之后,才能认定合同成立,进而对合同有效无效予以讨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判断中,越权对外担保具有与一般越权代表区别对待的正当性及必要性。2005年《公司法》第16条就是为此制定的区别对待立法,其着力点在于改变公司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判断中的不利地位。该规定以法律形式限制了代表人对外担保的决议权,因此第三人对公司对外担保是否得到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应负有形式审查义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的法律困境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管理办法》在构建融资融券的担保制度时,充分借鉴了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创造性地引入了让与担保。然而,当前我国法律尚未确立让与担保制度,这就导致了我国按照让与担保模式设定的融资融券担保制度陷入了法律困境。本文试以境外市场的成功经验为借鉴,探讨我国现行融资融券担保制度法律困境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沈健 《现代会计》2006,(4):18-19
担保,是指按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为确保合同履行,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措施。企业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如果被担保单位不能在债务到期时偿还债务,则企业需要履行偿还债务的连带责任。债务担保有可能形成企业的一项或有负债。企业也因此承担着履行担保责任的潜在风险。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外提供担保的种类比较多,如投标担保、承包担保、履约担保等,本文仅就银行贷款担保的风险防范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王平 《西南金融》2003,(8):57-59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担保业务时因法律认识上的不足和具体操作中的失误,形成一定的法律风险,由此威胁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本结合信贷担保业务实践,对保证、抵押和质押担保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法律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公司法》在对待公司对外担保方面有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一是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的。无论是由董事会、股东会还是股东大会决定.无论担保总额及限额的多少,全部依据其公司章程作出。二是公司为关联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应同时满足以下4个条件:(1)必须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董事会决议不具法律效力;(2)关联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所支配的股东回避:(3)表决权过半数通过;(4)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召集程序、表决方式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境内一些外资企业融资时,由其境外母公司提供担保已为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所接受,如何审慎、有效地进行审查,特别是如何正确地适用法律,避免和减少法律风险,保障信贷资产安全?这是商业银行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依据担保法、国际私法等相关法律的理论和实践,对境外母公司担保的可行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了法律分析和建议,旨在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贷款抵押担保存在的风险直接影响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目前我国贷款抵押担保风险构成有政策、法律、市场和企业主体变更等因素,也有银行内部管理因素。防范抵押担保风险,要在应对政策法律调整和改进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在检查信贷业务合同本时发现。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简称中投保公司)自今年下半年起启用了新的格式《保证合同》,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提供信用担保。该2005年版《保证合同》在其原使用的《保证合同》条款的基础上作了多处修改,银行在实际操作南中投保公司作保证的借款合同信贷业务时,应关注五种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一)银行贷款担保法律效力面临的主要风险 1.贷款保证效力不足形成的法律追索风险。 (1)新发放贷款使用不具备法定担保资格的保证人进行担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因此,以不具备担保资格的保证人进行的担保,一旦新发放贷款逾期、欠息,银行将丧失对保证人实施法律迫偿的资格。……  相似文献   

19.
在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当借款人提供的自有抵押物价值不足以为借款提供全额担保时,银行通常会要求增加融资担保机构作为保证人,同时要求融资担保机构承诺在借款人违约时,放弃法律赋予的物保优先抗辨权,先行履行保证责任,再处分抵押物。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融资担保机构在向借款人行使追偿权欲处分抵押物时困难重重,不利于保障其追偿权的实现。本文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建议在借款人已抵押给银行的财产上设定第二顺位担保物权,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从而解决融资担保机构在履行银行债务之后向借款人追偿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证券信用交易是海外资本市场颇受投资者欢迎的一种交易制度,但因其保证金的杠杆作用,也容易产生风险倍增的效应。为对证券信用交易进行风险控制,海外发达国家地区均设立了“让与担保”法律制度。而在中国证券信用交易“让与担保”制度的实施尚存在着法律障碍,为解决其困境,需对现存法律担保制度进行创新性思考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