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芸  王烨 《时代金融》2014,(1Z):91-92
自股权激励制度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降低代理成本引入了股权激励政策。然而,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会引致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我国亦是如此。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确实存在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并且进行深度择机的比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
自股权激励制度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降低代理成本引入了股权激励政策。然而,国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效果,另一方面又可能会引致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我国亦是如此。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方案时,确实存在机会主义择机行为,并且进行深度择机的比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债务代理成本作为资本结构决策理论的重要概念,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股东利用财务杠杆时所产生的利己动机。利用财务杠杆有利于降低公司综合资金成本,提高公司价值,但同时也会引发额外成本,其中由于债务代理成本影响重大而又难以计量一直是财务学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企业破产倒闭频频出现,债权人风险加大,债务代理成本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探讨了债务代理成本的含义,然后探讨了债务代理成本产生的财务策略因素,最后分析了降低债务代理成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债务代理成本作为资本结构决策理论的重要概念,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股东利用财务杠杆时所产生的利己动机。利用财务杠杆有利于降低公司综合资金成本,提高公司价值,但同时也会引发额外成本,其中由于债务代理成本影响重大而又难以计量一直是财务学理论探讨的热点问题。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企业破产倒闭频频出现,债权人风险加大,债务代理成本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探讨了债务代理成本的含义,然后探讨了债务代理成本产生的财务策略因素,最后分析了降低债务代理成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朱栋  李雪 《会计师》2014,(4X):7-8
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日益增加,表现出权、责、利不对等的现象,往往会激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并购动机,管理层有动机利用其自身的权力进行频繁、大规模的并购扩张,本文旨在分析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权力对公司并购效率的影响,以提高公司并购效率为目标,为我国现代国有企业提供公司治理方面的合理资源配置和权力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4,(8)
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日益增加,表现出权、责、利不对等的现象,往往会激发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并购动机,管理层有动机利用其自身的权力进行频繁、大规模的并购扩张,本文旨在分析国有企业中管理层权力对公司并购效率的影响,以提高公司并购效率为目标,为我国现代国有企业提供公司治理方面的合理资源配置和权力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闫邹先  袁翰青 《会计师》2011,(6):111-112
本文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7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管理费用率来计量代理成本,以股权集中度反映经营者持股比例。通过对代理成本与股权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代理成本与股权集中度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董健玮 《中国外资》2014,(6):69-69,76
会计信息的作用包括定价和治理。前者有助于降低信息成本,帮助投资者正确定价,形成投资决策;后者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约束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保护投资者获取投资回报。本文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总结了会计信息作用的国内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力所及,在公司法研究中,代理成本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通过强制公司向股东分配更多控制权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是法律应有作用。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股东何以愿意投资于限制其问责管理者权力的公司。本文论述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达致最优时,能最小化投资者行使控制权时产生的被代理人成本及管理者行使控制权时诱发的代理成本。由于控制权最优分配因公司具体情形而异,股东权限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而公司则从这些治理结构中理性选择。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比代理成本理论在实证预测上更为准确,其还提出不同的政策处方:立法者应允许每个公司基于公司具体的被代理人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授权替代率(delegation substitution rate)来调整治理结构,而不是禁止甚或强制性推行某些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力所及,在公司法研究中,代理成本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通过强制公司向股东分配更多控制权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是法律应有作用。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股东何以愿意投资于限制其问责管理者权力的公司。本文论述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达致最优时,能最小化投资者行使控制权时产生的被代理人成本及管理者行使控制权时诱发的代理成本。由于控制权最优分配因公司具体情形而异,股东权限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而公司则从这些治理结构中理性选择。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比代理成本理论在实证预测上更为准确,其还提出不同的政策处方:立法者应允许每个公司基于公司具体的被代理人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授权替代率(delegation substitution rate)来调整治理结构,而不是禁止甚或强制性推行某些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郑军  杨兴全 《辽宁财税》2003,(12):12-13
从代理理论的视角看,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连接点,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就会产生一定的代理成本。由于股权融资契约和债权融资契约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不同,两种融资契约产生的代理成本必然不同。本就债权融资契约产生代理成本的方式及其降低的融资政策选择进行分析,以期为降低我国企业债权融资契约的代理成本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而《所得税法》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按照历史成本计量,两种规定的不同导致产生暂时性差异。企业持有到期投资在不同期间税会差异产生的原因不同,其账务处理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企业组织和经济业务日益复杂,根据资产的性质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已经成为现代财务会计的必然选择。因为选择的计量属性不同,财务报告所反映出的结果存在差异,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会失去资产计量的客观性,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虽然理论上更加符合决策的要求,但是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管,也会给经营者留下很大的利润操作空间。经过严格监管的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选择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更加丰富的财务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14.
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和股权集中度分别有助于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股权制衡度在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同时会一定程度上提高第一类代理成本;机构投资者对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用管理费用率衡量代理成本时,国有控股公司的第一类代理成本高于其他公司,而第二类代理成本低于其他公司,适度的负债也有助于降低两类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经典公司理论表明,作为硬约束,债务融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内在的代理成本,从而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文章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的522家上市公司2003-2008年的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对此做一个实证研究。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融资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国内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并不能有效控制经营者为最大化自身收益而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代理成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2007~2011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内部控制对企业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在不同的治理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控质量的改善能抑制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内控质量的改善更能抑制代理成本和提高代理效率,在控制了内生性的问题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发现,在治理环境较好的地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内控质量的改善对抑制代理成本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14-2018年A股化工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环境规制、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具有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地,将总样本按照地区进行划分,发现环境规制对代理成本的降低程度在东、中、西部地区无明显差异,但对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性差异.具体来说,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会降低公司绩效,代理成本能削弱该降低作用;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会提升公司绩效,代理成本能强化该提升作用,以上结论在分地区样本中仍然成立,并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公司绩效的提升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代理成本的企业债务融资契约安排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通过债务融资能够缓和股东与经营者的冲突 ,进而降低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 ,然而 ,债务融资契约的引入又会产生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 ,因此 ,最佳债务融资比例的确定需要在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本文依据代理理论 ,就基于代理成本的企业债务融资契约安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委托代理理论是解释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产生和发展原因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较多的人聘请别的人代理他们来履行一些服务,包括把一些决策权委托给代理人。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从经济性质角度看,代理成本的组成内容包括委托人的监视费、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从公司治理角度,严若森(2005)将代理成本分为二类:第一类代理成本由所有者与经营等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产生,是在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中总的价值减少;第二类代理成本发生在不同出资者之间,是大股东与小股东、股权投资人与债权投资人之间利益冲突与博弈产生的公司总价值的减少。笔者按此路径,将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称为第三类代理成本。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现有研究较多地关心内部控制的实施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经济前提及其影响问题,即经营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以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作用关注较少。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前人的文献指出,公司的研发活动会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而为了降低代理成本,上市公司通常会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服务。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试图检验公司研发支出强度与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