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权激励属于公司治理研究的范围,有着多种不同的模式,其效果也不尽相同.本论文旨在比较各种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效果之间的差异,经过实证研究得出股权激励与公司经营绩效呈微弱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上市公司采取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效果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的结论.最后对论文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比较和解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票期权计划是国际上经典的、使用最为广泛的股权激励模式,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正在运用这一模式激励公司的管理者。但是,股票期权要求公司的业绩与公司股票价格正相关,而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并非高度相关。这导致了上市公司不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出现了市场价格低于行权价格而不能行权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较为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合新兴证券市场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这对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之间交互作用及内生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实行股票增值权公司的投资量较其他激励模式公司的投资量更大;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对投资有显著的正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对高管人员股权激励有显著的正影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满足内生决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6年43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和相应的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法检验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后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业绩好于其披露前的业绩,且总体上来说好于未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2)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要比限制性股票显著;(3)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弱代理问题,因此考察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应该首先直接考察它能否缓解经理人的代理问题,然后才是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利用2006-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两个层面研究我国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抑制投资不足行为,却加剧了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计划并不能显著降低经理人的在职消费,由此而带来的以ROA衡量的公司绩效改善也并不显著,这从两个层面说明我国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配对法选取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实施股权激励与未实施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效果明显,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具有更好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7.
马慧  胡佳妮 《中国外资》2012,(8):132-133
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于2006年1月1日实施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从2010年第4季度开始,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节奏在明显加快,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成了股权激励的主角,一些刚刚上市不久的新公司也纷纷加入到股权激励的队伍中来,把公司高管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以此调动公司高管的积极性。国内不少关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但并不显。说明我国目前的股权激励制度还不完善。本文以友阿股份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为例,来分析研究该公司的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是否过低,从而影响到股权激励的作用。并为其他公司的股权激励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6年43家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和相应的配对公司为样本,运用比较分析法检验了股权激励方案披露后公司的业绩变化,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后的业绩好于其披露前的业绩,且总体上来说好于未披露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的业绩;(2)股票期权的激励效应要比限制性股票显著;(3)批发零售贸易行业的股权激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1日起,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被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费用化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此次会计变更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2007年度绩效的影响,发现股权激励措施并未促进公司绩效的增长,其代理成本也没有显著降低,说明我国现行股权激励制度尚未很好解决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股权激励制度的设计目标也未能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0.
自《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于2006年1月1日实施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从2010年第4季度开始,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节奏在明显加快,其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创业板、中小板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成了股权激励的主角,一些刚刚上市不久的新公司也纷纷加入到股权激励的队伍中来,把公司高管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发展捆绑在一起,以此调动公司高管的积极性.国内不少关于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但并不显.说明我国目前的股权激励制度还不完善.本文以友阿股份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为例,来分析研究该公司的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是否过低,从而影响到股权激励的作用.并为其他公司的股权激励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强国令 《上海金融》2012,(4):39-44,117
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来考察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管理层股权激励显著提高了公司绩效,但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激励效果不同:非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趋同效应,股权激励降低了代理成本,改善了公司绩效;而国有控股公司表现为利益壕沟效应,股权激励对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公司内部人控制、管理层权力过大是股权激励效应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6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公布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公司为样本,分三个阶段研究了激励对象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期间,激励对象并不明显影响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但在2009-2011年和2012-2014年两个阶段,激励对象显著影响了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主要表现为,当激励对象中高管所占比例越大时,公司并未选择更适合高管的股票期权,而是越倾向选择获利空间较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限制性股票,且在管理层权力越大的公司中该现象越明显。以上结论表明上市公司对不同激励对象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时,一定程度上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这势必会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虽然家族上市公司情况复杂,但其经济组织的本质特点必然通过一般的数量指标表现出来,而股权结构可以反映出这些本质特点。虽然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是一种没落的形式,这种股权结构直接会导致公司的低效。但是本文指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并不低,反而比一般的上市公司绩效要高(虽然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因而,笔者认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可能具有的特点影响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并进而影响了公司绩效。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对家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还不足,还需要在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本文将实证研究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股权激励措施并不有效。  相似文献   

14.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内部薪酬激励机制的创新,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模式,可以有效纾解员工与公司间的利益冲突。然而,目前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绝大多数为上市公司,实务界和学术界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关注明显不足。有鉴于此,文章致力于探索和建立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深入分析了非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难点以及必要性,揭示了虚拟股票激励的弊端、风险和实施要点,基于此,进一步提出实施虚拟股权激励的保障机制及建议,以期推动虚拟股票激励方案在非上市公司落地生根,推动公司经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刘慧 《财会学习》2016,(11):238-239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逐渐成为主导的股权激励方式。但这两种股权激励方式的激励效果孰优孰劣至今并无定论。本文选取两家上市药企,通过比较分析两种股权激励方式在提升公司绩效方面存在的差异,以研究其激励效果之差异,希望为相关企业在选择股权激励方式时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许汝俊 《财政监督》2014,(10):47-50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以来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所有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上市公司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成为现实可能,故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09-2011年间处于实施状态中的沪深股市发行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激励股总数比例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越有益于降低代理成本;高管人员所授予激励股占当期总激励权益总额的比例有益于提高公司价值,缓解委托代理冲突;除了股权激励水平外,企业规模的适度扩大也有益于公司绩效的提升;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降低企业价值。上述研究可为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程敏 《时代金融》2013,(14):167-168
现代企业激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研究和分析管理层激励机理,对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管理层的货币报酬激励、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确定不同激励方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激励优化模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股票期权是一种国际规范化的股权激励模式,在改善公司治理、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我国推行股权激励制度时面临的一些“瓶颈”式问题,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实证考察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强度越高,公司获得的银行借款越多,但主要体现在短期借款增加,而长期借款没有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实施经营持股激励的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或限制性股票激励的公司获得显著更多的银行借款尤其是短期借款,而长期借款在两类公司不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激励型股权激励公司,福利型股权激励公司获得显著更多的短期借款。研究证实,高管激励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得更多银行借款,缓解"信贷歧视",但面对股权激励的风险承担效应与福利效应,银行会通过调整贷款期限来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