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丽 《西南金融》2012,(5):35-39
本文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和M2与物价及产出水平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表明,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1优于M2及M0,但总体而言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不强,其原因是M1、M2的可控性、可测性及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2.
梁力 《金融纵横》2013,(9):46-50
自我国货币调控机制改革以来,央行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贷币政策框架在稳定物价和反经济同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货币供应量作为调控名义锚的有效性遭到诸多质疑,本文通过对1996年至2012年货币供应指标M 0、M 1、M 2及G D P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探讨货币供应同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决定机制以及M 0、M 1、M 2中哪个指标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常作为中间目标的选项。中国“于1996年起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夏斌 廖强,2001)。一、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无效性  由于中国近年来呈现出经济增长率、价格总水平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不一致的现象,人们开始关注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宜充当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这一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主要论据是:第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差。夏斌、廖强认为(2001),“从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M1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0和M2为观测目标开始,货…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央行一直适时对货币供应量(M2)进行修订和完善。2018年,央行再次对M2计算方式进行调整,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代替货币市场基金存款,此次调整意味着承认了货币市场基金存款性公司地位。但是由于一些现实困难,目前央行官网公布的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并未实现货币市场基金与现有其他存款吸收公司的并表。本文在探讨货币市场基金纳入货币供应量合理性的同时,探索性的研究了其与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并表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更偏爱于货币供应量。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究中央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等标准分析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为中介目标的优劣性,接着从当今金融市场的现状分析两者的适用性,并从中国的具体经济情况说明二者的差异性。最后得出在中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我们仍适应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浪潮给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出了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调整,即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直接盯住通货膨胀目标。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尚具合理性,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有关做法值得借鉴,这对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杨丹 《金融纵横》2009,(7):8-10
本文运用1990-2008年的数据资料,对我国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M1,M2与GDP,利率水平和货币化程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的高收入弹性、低利率弹性和高货币化弹性说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正确的,且以M1作为中介指标比M2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时期,我国采用不同的货币数量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该研究以货币经济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自1992年以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1998年为分界点进行了分时段比较分析。总体而言,在1997年底以前,信贷规模是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998年初以后,货币供应量M2则是中介目标,同时也是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1990~2005年间的数据,根据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因果关系的格兰杰检验,发现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进一步的脉冲反应分析,表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时滞为2~3年,对经济增长率也具有1 ̄2年的影响力。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制度安排下,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尚不具备,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