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正日益引起金融界的广泛关注,而浦东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核心功能区,更是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分析浦东金融核心区生态环境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及内涵,提出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应以金融交易为核心,以建立金融产业价值网络体系、建立和强化价格发现机制以及金融创新为重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金融》2006,(12):85-88
专稿经济与金融市场一体化:制约因素与行动取向(胡汝银)14适应金融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面开创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建设新局面(项俊波)24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做好2006年上海总部各项工作(马德伦)29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金融市场风险研究(王欣欣储伟)34论金融  相似文献   

3.
2009年岁末年初,为研讨金融法治建设,普及金融法律知识,构建和谐金融文化,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浦东金融法治建设系列活动循序展开,在短短1个月时间内,先后举办了2009浦东金融法治建设论坛,金融法律知识走进10大社区,市民金融法律知识讲座,法律专家咨询,  相似文献   

4.
王家辉 《上海金融》2012,(12):99-101,123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海金融业取得长足进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但与伦敦、纽约等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总量、金融业增加值、市场交易量、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和其他软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上海要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增强金融市场影响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步骤,对推动我国金融深化,引导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促进资金的快速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创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并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加强离岸金融发展研究和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离岸市场配套措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离岸金融业务监管,培育市场主体等。  相似文献   

6.
8月6日,上海金融工作会议隆重举行.会议是强劲东风,会议是强力引擎,鼓舞上海人民,励精图治,"咬住青山不放松",坚定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次具有全局意义的国策战略,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又是一个艰难而有希望的历史进程.自90年代开始,经过10年努力,上海已经成为国内金融中心,标志性成果显示为: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金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金融开放力度逐步加大,金融机构高度集聚;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逐步加强,金融安全区建设初见成效;金融环境建设不断完善,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要素更加完备、金融机构类型更加多元化,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6)排名中已跻身第五位。从当今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看,如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欲进一步提升,必须明确地将建立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纳入战略规划与行动之中。而作为上海对标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实践者,伦敦与香港均致力于成为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8.
世界金融发展史表明,本币国际化是大国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推手.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带来了历史性契机.人民币国际化将对贸易投资、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等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上海加速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重要机遇.上海应积极扩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人民币产品和人民币回流机制,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交通银行将努力提升跨境、跨业金融服务能力,全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9.
胡莹 《浙江金融》2012,(6):38-40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即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改革开放全局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地位的必然要求。2012年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了5年阶段性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密不可分,这更突显了在岸金融市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岸金融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更是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金融市场发展环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路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资本市场现状与发展等热点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是顺应世界金融自由化主流趋势的制度创新,为此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先行先试,对于改进金融开放及金融服务贸易之不足,弥补其短板效应将发挥积极效果,从而更好服务贸易,实现贸易及投资便利化。为规避自由化导致相关的风险,我国金融自由化尤其是自贸区金融自由化相关领域先行先试,应该有边界、循序渐进;要用“三明治”思维优化金融自由化在金融中心建设、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三方面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颗璀璨光耀的“东方之珠”,举办2010年世博会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则是让上海这颗“东方之珠”更加光彩耀人的两大神来之笔。举办2010年世博会是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的一次盛会。世博会将有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面临着支付环境建设、金融市场发展、加强风险管理等基本问题,需要综合推进。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上海将在实现“四个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巩固并增强其国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中心之一。上海当前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上海已经拥有了经济腹地,但还缺乏信息腹地。信息腹地建设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打造经济、信息的“双腹地”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信息腹地与信息源相伴而生,上海要创造条件集聚信息源,通过信息腹地建设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具有多个分析视角,其中,是从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和需要进行战略选择,还是从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战略考虑,将影响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沿着不同的发展路径行进和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发展的演变过程,讨论和认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已经成为了一项国家战略,而保险业在其中则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保险起源于海上国际航运,并已成为国际航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航运、贸易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保险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和银行、证券业一起共同拉动,产生协同效应,才能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往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规模、较高的金融效率以及金融交易的安全性、金融交易的国际化等基础条件,围绕“两个中心、一个试验区、一个基地”的要求,上海保险业正在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是位从银行基层一步步走上银行一把手岗位的实力派金融家,加之其间他曾在上海市政府主抓金融工作的背景,使他在思考问题时,更擅长于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述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特征的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比较、国内外比较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进展与现状,在国际、国内的地位,及存在的主要差距与问题,最后分析说明了未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着力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虽然上海贯彻中央有关法规以及地方立法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离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需要继续争取中央法规进一步的扶持。地方相关法规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尤其在金融司法、金融服务以及金融仲裁等方面,形成系统且高效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9.
魏悦  魏忠 《海南金融》2010,(8):43-47
近代上海标金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近代上海不仅拥有门类齐全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重要的是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金融期货市场,这对于当代上海重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重“匹配”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求境内和境外的市场规模相匹配。因为没有非居民持有相当规模的人民币和其衍生品,并将其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那就不能构成资本市场循环。实际上多重匹配才能形成市场规模,这包括了政府支持政策与市场力量相匹配;金融市场自身结构与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尤其是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具有规模的金融支持。各种要素相匹配能加速市场规模扩大,这有利于中国竞争力提升,获得国际市场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