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近年来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动荡,承诺未来固定给付的DB型养老年金面临的偿付风险和缴费风险越来越大,DC型养老金形式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它将金融市场风险转移给了投保人。本文在风险资产收益服从扩散过程和死亡率指数分布的假定下,以最大化养老金期末财富效用为目标,提供了统一考虑积累阶段和发放阶段的分析框架,运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构建并求解DC型养老金最优投资比例满足的HJB方程,得出最优资产配置比例的显式解。结论显示,死亡率直接影响到发放阶段的最优资产配置比例,随着死亡强度的普遍减弱,发放阶段风险投资比例的增大幅度会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2.
李晶 《西安金融》2005,(4):47-49
影响我国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的主要因素有赡养率、工资预期平均增长率、积累期的预期平均收益率、领取期的预期平均收益率、积累期限和职工退休后的预期平均余命等。我国目前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平均余命延长等问题,降低了我国的养老金替代率,而企业年金上市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弥补社会统筹账户的隐性债务。  相似文献   

3.
利用CHFS2015数据通过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城乡总样本中配置股票对个人幸福感有显著负向影响,配置银行理财产品对个人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基金、债券均无显著影响。但在城市、农村子样本中,不同风险资产配置又体现出差异性,如股票对幸福感的影响在农村不再显著。我们还发现,我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极低,股票比重较大,结构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4.
通过税收优惠鼓励个人购买养老保险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本文首先基于历史数据构建养老金替代率预测模型,分析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的逐年下降趋势。继而构建精算模型测算不同情形下达到一定目标替代率下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在此基础上就个税递延养老保险的缴费设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房产作为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货币化趋势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Chetty和Szeidl(2017)的两期跨期资产决策模型和2017年CHFS调查数据研究了城乡居民房产货币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产货币化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均产生正向影响,不仅会提高家庭参与金融资产投资的比例,而且还会提升风险资产的参与率,即房产货币化的财富效应大于挤出效应,但房产货币化的财富效应会随着房产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相比农村地区而言,房产货币化对城市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参与率的正向影响更大,房产数量增加对城市房产货币化财富效应的影响作用也更高。  相似文献   

6.
对于养老金的风险而言,目前比较普遍的缺陷就是没有测度风险的统一模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边际贡献法在测度和分解风险中的作用,说明养老金计划的决策者能够利用边际贡献法,来确定用于养老金投资的资产品种配置量及投资额对资产组合绝对或相对总风险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权责一致原则是否应该赋予个人在资产型养老金市场化投资中的选择权,是理论和实践层面亟待明确的重大论题。本文以黄金、股票、国债分别代表避险资产、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资产,并据此构建投资组合;以活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将资产配置全过程划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盘整期三个阶段;基于线性损失厌恶效用函数实证研究损失厌恶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行为,计算不同情形下大类资产的最优配置权重和收益率,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对不同大类资产的最优投资权重,随市场趋势及投资主体风险态度的差异而出现分化。这为资产型养老金制度下个人投资选择权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养老目标基金是基金公司围绕养老金投资管理、完善资本市场资金结构而推出的创新产品.本文借助理论模型还原了国外养老目标风险基金产品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和目标风险两个策略的数理模型,并结合中国市场要求、调整核心参数,设计了8种策略,最后基于2005年1月3日至2019年9月30日内的收益率数据进行回测检验.研究表明,在控制风险效果方面,风险控制策略均控制了波动风险;目标风险策略仅每周调仓就能较好控制波 动风险;在风险收益特征方面,风险控制策略比目标风险策略有效;在资产配置比例方面,对风险控制策略而言,当再平衡频率相同且不设置杠杆融资时,目标风险波动率的差异不显著影响风险控制策略的仓位配置;对目标风险策略而言,我国与成熟资本市场情况不同的是,仓位配置比例并非恒定或小幅波动的数值、调仓指令下达较为频繁;在低频再平衡的择机方面,择机对策略整体有效性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本养老金制度筹资和支出两端受压,必然要建立“多支柱”体系,而作为第二支柱的补充性企业年金则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权衡收益的视角下,以均衡考虑股东权益最大化与企业年金受益者权益最大化为目标,在降低企业年金资不抵债风险的同时,运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构建并求解出企业年金最优资产配置比例所满足的HJB方程,得出企业年金最优资产配置比例的解析解。结论显示,无论年金资产是否出现资不抵债风险,公司资产配置比与年金资产配置比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可得出企业年金负债越多,企业高管在投资决策中越保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王海琳 《时代金融》2013,(27):119-120
本文利用Black-Litterman模型对养老金投资的金融资产进行优化配置。Black-Litterman资产配置模型是对经典的资产配置模型——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的改进。它一方面解决了Markowitz模型对输入参数的高度敏感性的弱点,另一方面它导入了投资者对某项资产的主观预期。本文在第二章简单介绍并推导出Black-Litterman模型。随后又给出如何在Black-Litterman模型中加入主观观点并得出最优配置公式。在第三章中,本文利用Black-Litterman模型对养老金投资到各项金融资产的分配比例进行实证。本文假设有三种投资渠道: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以国债指数,企债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为数据,计算出三种资产分别的均值和方差,并作为主观观点输入Black-Litterman模型,最终得出最优投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的目标,应以维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底线。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ELES模型分析2003-2012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对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伴随收入水平提高,"非必需品"具有向"必需品"转化的趋向。基本消费支出下限呈上升趋势,对应消费支出口径的养老金替代率警戒水平较为稳定。养老金替代率近期不会触及警戒线,但距离政策目标替代率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2.
作为微观层面消费者资产配置的方式之一,保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利用CFPS中的相关数据,运用Probit及Tobit模型分析了风险态度对消费者参与保险市场的行为及参与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风险态度正向影响着商业保险的参与,即越是风险偏好的个体,越容易购买商业保险。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组合管理理论一直以均值方差模型为基本框架,利用资产回报率的均值表征资产收益,利用资产收益率方差表征风险,使投资组合的配置方法得以量化。但均值方差模型也存在对于输入数据敏感度较高的缺陷,使得模型的准确程度无法保证,限制了均值方差模型在养老金管理领域的运用,为了克服均值方差模型的缺陷,本文首先从均值方差理论的市场均衡组合出发,利用均值方差模型,根据养老金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找出该时点的最优组合,使投资者能够根据主观看法调整组合配置,通过引入Black-Litterman法,设立相对确信度变量,使投资者能通过更新信息来调整投资组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政府面临沉重的财政负担,也引发了学者对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的深入研究。本文在跨期叠代模型基础上,结合最新、最合理的数据,实证分析出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最优替代率和均衡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分析,本文指出养老金替代率、人口增长率与成年人存活至退休期的概率这三个变量在决定社会均衡体系指标的重要作用。此外,本文还指出,社会统筹替代率提高将导致社会统筹养老金账户价值与退休期消费水平提高,但个人账户养老金价值以及工作期消费将下降,并对社会总储蓄起到了挤压作用,导致利率提升,工资降低,消费者总效用下降。而个人账户替代率与社会统筹替代率的作用正好相反,个人账户替代率提高导致消费减少与个人储蓄减少,但是社会总储蓄水平却有所上升。最后,本文研究了人口增长率与存活概率对最优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人口增长率越高,最优社会统筹替代率就越高,个人养老金替代率越低;存活概率越高,最优社会统筹替代率越低,个人养老金替代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混合型养老金就是把DB模式和DC模式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养老金计划。本文主要分析了两种典型的混合型养老金——传统DB模式与DC模式混合型养老金和保证固定收益率的混合型养老金,将养老金的固定收益保证视为欧式期权,利用Black-Scholes模型进行期权定价。再对两种养老金计划下投资组合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对期权价格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本文对这两种计划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实务中保证固定收益率的混合型养老金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寿险公司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基于寿险公司收益率分布的实证考察,结合法律法规对寿险资产投资的限制,建立寿险公司资产配置模型。首先建立保险公司的收益模型,以及投资比例和在险价值模型。为了完成对目标函数的刻画,利用水晶球软件对风险资产收益率序列进行分布匹配测试,分析收益率序列分布假设;最后,利用MATLAB优化软件包计算中国人寿的最优资产比例,并与其实际配置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精算模型模拟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探究改革对“中人”退休待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与改革前相比,10年过渡期后机关事业单位男性“中人”的替代率较于女性更有弹性,且男、女性养老金替代率差距拉大;10年过渡期后男性“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初期略低于改革前,后期高于改革前,女性“中人”的养老金替代率总是低于改革前;职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年金的替代率;实际缴费工资基数与养老金总替代率呈负相关。建议落实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各省份应合理制定“视同缴费指数表”;加强职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并注意防范风险;尽快化解转制成本,应对财政压力挑战。  相似文献   

18.
荣幸 《河北金融》2016,(9):11-15
文章从经济、人口、制度方面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偿付能力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总体风险现状良好且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利率、收入增长率、覆盖率对偿付能力产生正向影响,通货膨胀、GDP、替代率影响为负;赡养率和死亡率对偿付能力影响为负,它们的交叉项对其影响为正,人口老龄化对死亡率影响城镇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产生了门槛效应。文章指出延迟退休政策应该更加慎重;养老保险扩面不能根据短期的利益盲目进行;通过继续降低替代率水平来提升养老金偿付能力只能产生更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耿志祥  孙祁祥 《金融研究》2020,479(5):77-94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生育率、养老金替代率及其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水平,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2)生育率的提高会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而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也会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预防性储蓄下降,资本积累降低,工资收入下降,养老金收入降低。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资本产出弹性大于或等于0.5时,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得养老金收入降低;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0.5时,在平均预期寿命较大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的情形下,养老金收入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增加,反之,其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降低。进一步地,将模型拓展到包含人力资本的情形,延迟退休年龄仍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与养老金替代率。  相似文献   

20.
日本、德国和瑞典三国公共养老金虽然制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采取了较为一致的待遇调整规则:在缴费率和替代率水平双重约束下,引入反映人口结构变化的可持续因子以实现制度的自平衡。考虑到三国涵盖DB和DC两种不同的待遇给付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三国养老金调整机制的发展历程和运行实践,从缴费率、替代率水平、代际风险分担和政府负担程度等四个方面,对不同待遇给付方式下引入人口因子的养老金调整机制运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经验总结以期为其他国家调整机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