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次贷危机的发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更引起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的广泛关注。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顺周期的实证研究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2002年~2013年)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的发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一次灾难性的打击,更引起了人们对于资本监管的广泛关注。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顺周期的实证研究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2002年2013年)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信贷数据研究发现,1979年至2010年我国经历了四个信贷周期,目前我国处于自2006年开始的信贷周期的下降通道中。同时,利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GDP、存款、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对信贷周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管理层股权激励是否具有积极的经济效果.实证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经营业绩越好.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实证结果保持不变.强化管理层股权激励方式对于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飘洋  秦放鸣 《征信》2016,(2):68-71
运用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计量模型考察上海、深圳和香港的股票市场综合指数月收盘价序列的动态轨迹,以此来研究中国股市的共同趋势和共同周期.实证结果表明,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和恒生指数在长期存在一个共同趋势,在短期存在两个共同周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违约率的顺周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银行信贷供给、资本品抵押品价格和企业未来经营现金流都具有与经济周期共同波动的特征,可以推测企业违约行为也具有顺周期特征.本文采用B-N分解法对我国GDP数据提取周期成分数据,并运用修正后的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违约率的估计数据作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违约率在2000年以前不存在顺周期效应,但在2000年以后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标准的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将原序列分解得到趋势、周期、季节及不规则成分,在此基础上增加干预成分,将其扩展为复杂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应用1997年1月—2015年6月的中国货币供应量进行了预测,比较了STM和ARIMA预测效果。实证研究表明,STM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朱太辉  黄海晶 《金融研究》2018,462(12):55-71
本文在国内外金融周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中国金融周期的实证方法。根据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制度特征和发展实践,选择广义信贷、广义信贷/GDP以及房地产价格作为金融周期的构建指标以及具体的代理指标,在实证方法上对识别周期的转折点法和带通滤波法的参数设置进行优化调整,提高了中国金融周期实证研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1998年一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数据,对中国的金融周期进行了实证分析和交叉检验。结果表明,中国金融短周期与国家金融调控政策导向高度吻合,与经济短周期峰谷交错。金融中周期的持续时间和波动幅度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反映出中国主动的金融调控政策在调控经济周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降低了中国金融体系的中长期波动。  相似文献   

9.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日益增大.在此环境下,财务预警能够有效地避免和分散这些风险.本文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适应电子信息制造行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法对84家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进行了财务状况实证研究,创建了适应其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并对两年的判别效果进行了验证.实证分析表明:本文构建的财务预警模型对于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是有效的,主成分法的判别准确率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一个综合反映金融周期因素的金融周期指数,通过扩展型IS曲线模型和扩展型货币政策规则模型,将金融周期指数分别纳入其中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会对经济周期产生显著影响,即金融周期波动确实已成为经济周期调整的重要来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应考虑将金融稳定框架纳入货币政策决策,并考虑管理金融周期的时机和工具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东、中、西部各省(市)人寿保险公司设立、寿险保费收入和中外资寿险人员安排的劳动力投入等指标数据衡量人寿保险业的市场布局,结果显示:东、中、西部2002-2011年人寿保险公司一级(省级)分公司数量和分布密度逐年增加,各省寿险保费收入和中外资寿险人员劳动力投入的布局比重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运用DEA中投入导向CCR模型对我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开放度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资寿险开放度效率相对较高,全国水平次之,外资寿险较低但呈现递增波动趋势.人寿保险业市场开放布局与开放度效率呈阶段式波动递增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险市场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在《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之中。采用2004年~2010年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险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对产险市场规模的影响先升后降,存在着最优的市场竞争水平,过度的市场竞争不利于产险市场规模的发展。总体来看,我国产险市场结构的优化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蔡超 《济南金融》2009,(1):64-66
本文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模型分析了保险业市场结构及其相应的福利影响。以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形作为基准,考察了寡头竞争市场结构下低、高价保险的产出以及相关的社会福利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保险业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并没有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应对低、高价保险采取不同的政策,以谋求最优产出配置。  相似文献   

14.
采用HP滤波法对我国1999年~2011年季度非寿险市场承保赔付率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存在3~5年的非寿险承保利润周期现象。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方法证明经济周期对承保利润率周期有显著影响,进而采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考查经济周期对承保周期的具体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经济变量波动共同解释作用达到22%,远远超过了其他干扰项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保险电子商务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特点,能够帮助保险公司解决营销方式单一化与保险市场多样化的矛盾。在我国发展了十几年的保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保险销售应用的新型商业模式。本文介绍了保险电子商务的三种营销模式,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保险电子商务进一步优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保险系统复杂性特征和复杂性科学在解决系统非线性和复杂性交互行为方面的优势,针对保险系统中非对称信息的特点,运用博弈数学模型系统分析保险系统非对称信息,通过CAS理论构建了基于Agent的保险系统仿真模型并在swarm平台上实现了关于保险系统逆向选择问题的经典模型的动态仿真。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产生了保险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妨碍了保险机制顺利运行,使保险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严重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个人保险代理人(下称营销人员)制度引入中国,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营销制度的缺陷日益凸显,已进入瓶颈状态。2009年4月,保监会下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保险营销体制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确立了保险营销体制改革的目标、重点和路径,这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史上关于营销体制改革的第一个权威性官方文件,代表了官方层面对于现行保险营销体制的立场和未来的发展期望,笔者以财险公司的工作经历,提出了对我国保险营销体制发展方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讨论直复营销这一创新销售模式于我国寿险业运用,并通过和传统营销模式的比较指出其优势,及我国寿险企业开展直复营销的前景与制约条件,旨在为寿险公司的营销渠道创新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We develop a pair of risk measures, health and mortality delta, for the universe of life and health insurance products. A life‐cycle model of insurance choice simplifies to replicating the optimal health and mortality delta through a portfolio of insurance products. We estimate the model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health and mortality delta implied by the ownership of life insurance, annuities including private pensions, and 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 For the median household aged 51 to 57, the lifetime welfare cost of market incompleteness and suboptimal choice is 3.2% of total wealth.  相似文献   

20.
The measurement of risk perception and risk attitudes, and their link to actual risk behaviors have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However,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percep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struments on the decision to use those instruments has rarely been addressed. This article hypothesizes that the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 and participation decisions could have substantial mutual influence depe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An empirical work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a survey of data for paddy rice farmers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It shows that the sampled farmers’ crop insurance perception was surprisingly low despite years of pilot programs and tens of billions of expenditure in government subsidies. The result of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indicates that crop insurance perception and participation are simultaneously determined and mutually improving. Moreover,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impact of crop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on perception is sligh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perception on participation, and thus provides weak evidence of a ‘learning-by-doing’ stage in China at present. Together with evidence of substantial local disparities in percep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further cultivating the crop and rural insurance marke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