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宗新  张秀秀 《金融研究》2019,468(6):58-75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能否发挥稳定现货市场功能,金融周期风险是否会改变国债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波动的影响,是投资者实施风险管理和监管部门构建市场稳定机制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和交易者行为两个维度探析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机理,分析金融周期风险对衍生工具稳定功能的影响,解析引入国债期货合约能否缓解金融周期波动对国债市场冲击,同时关注我国国债期货交易机制改进与现券波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实现抑制现货市场波动的功能,金融周期风险会引发现货价格波动,国债期货市场能够降低金融周期的波动冲击;(2)改善现货市场深度和套保交易是国债期货市场发挥稳定功能的微观路径,国债期货市场增进国债预期交易量流动性、减弱非预期交易量干扰,金融周期低波动区间套保交易稳定作用受到抑制;(3)国债期货投机交易和波动溢出效应助长现货市场波动,正负期现基差对国债波动影响具有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2.
方意  邵稚权 《金融研究》2022,499(1):38-56
宏观审慎政策关注各金融子市场在时间维度上的金融周期和空间维度上的横向关联。本文结合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视角,使用股票市场、货币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信贷市场的数据,测算2001—2019年中国金融周期和横向关联的波动特征、作用关系与频域叠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维度金融周期与空间维度横向关联的波动趋势具有一致性。我国金融周期长度约为10.33年,横向关联波动周期的长度约为10.58年。从作用关系上看,首先,我国房地产周期达到波峰后,会对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随后,股市周期达到波峰后,会向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市场产生较强的溢出效应。最后,我国信贷市场接受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溢出后,信贷周期会逐渐达到波峰。从频域叠加机理的角度看,我国金融子市场间横向关联的波动主要由中低频波段驱动,中低频波段横向关联的持续期在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金融系统顺周期效应主要表现在监管资本、贷款损失拨备和公允价值计算的顺周期性三个方面。金融系统顺周期性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加剧金融经济周期波动。有必要深入探讨顺周期效应产生的原因、形成机理和影响途径。从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UCSV-RV模型测度人民币汇率预期不确定性.时变脉冲响应结果表明: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对汇率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逐渐衰减的特征,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汇率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逐渐增强的特征,外部地缘政治风险对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现正向冲击.时变溢出结果表明:相较于外部地缘政治风险,汇率预期不确定性的变化更多源自于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同时外部地缘政治风险是内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的净接收者.  相似文献   

5.
国际油价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但对亚太和中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还有待拓展。鉴于冲击类型不同,本文将日度频率的油价波动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并基于基准回归模型与动态GARCH-Copula-CoVaR模型考察三类冲击对亚太和中国股市的影响与风险溢出。回归结果表明,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引起的油价上涨能显著提高两地区股市的平均收益,而供给冲击对此几乎无影响。从风险溢出视角看,中国股市在亚太地区主要扮演被动接受风险传染的角色:从需求冲击看,中国股市更易受到影响,呈现出风险净溢入的角色;但从风险冲击看,中国股市并不是联动亚太股市整体波动的源头,角色较为独立。结合上下行风险视角发现,两地区股市的上行风险总是显著大于下行风险,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征。但与亚太股市相比,中国股市风险值的波动更为剧烈。本文认为,辨析不同成因、来源的油价冲击,前瞻性预警亚太地区的油价波动风险,对于稳定我国股市、防范金融风险以及夯实我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治理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宫晓莉  熊熊 《金融研究》2020,479(5):39-58
当前各类经济风险交叉关联,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效应备受关注,为刻画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传染的路径特征,本文从波动溢出网络的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机制。首先使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对收益波动的共同波动率成分和特质性波动率成分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和黄金市场之间的特质性波动溢出效应,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方差分解溢出指数分析金融系统波动溢出的动态联动性和风险传递机制。在分析方向性波动溢出效应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网络方法构建起信息溢出复杂网络,从网络视角分析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传染特征。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净溢出效应绝对值相较于其他市场更大,其受其他市场风险冲击的影响强于对外风险溢出效应,而股票市场的单向对外风险溢出效应强度最大。在波动溢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股市波动率指数与其他市场波动率指数进行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权重,计算了波动率指数投资组合的最优组合权重和对冲策略。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监管机构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投资者规避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金融冲击成为引起经济频繁波动的重要因素,金融市场自身的周期波动对实体经济运行也产生了显著的周期效应.在此背景下,从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出发来研究金融周期波动和金融危机形成的内在机制的金融周期理论,逐渐成为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热点领域.因此,本文试图系统性地研究金融周期,首先,文章梳理了金融周期理论文献的发展脉络,探讨了金融周期波动的两种主要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描述了我国当前金融运行特点,进一步研究了我国进入金融周期下半场后金融市场所表现的主要特征,最后根据金融周期的特征提出了货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算了人民币汇率的意外波动率、条件偏度和条件峰度等多阶矩风险指标,结合DY溢出指数模型与DCC-GARCH模型研究了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香港离岸外汇市场和NDF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的高阶矩波动率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小概率冲击或极端冲击的影响;在频域视角下,境内外人民币外汇市场间存在显著的静态风险溢出效应,且意外波动率风险溢出效应持续期相对较长,境内市场是风险溢出的源头,往往以香港离岸市场为中介将风险传导至NDF市场;从时域角度看,各阶矩下的风险溢出效应都具有不断增强的时变特征,且对未预期冲击、小概率冲击和极端冲击较为敏感;就风险溢出效应所体现的风险联动性来看,境内外市场的风险联动性在各阶矩维度下也都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准确把握金融周期的规律,对发现金融冲击、维护金融系统稳定、衡量金融风险累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波分析解决了传统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中存在的时域和频域局部化矛盾问题,能够同步分析金融周期的时—频特征。通过对新增贷款、货币供应量(M1)、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和GDP增速进行小波功率谱分析,得出了中国金融周期的基本特点,以及和经济周期的基本关系。尽管当前正处于经济和货币供应量新一轮周期起始的重叠期,但金融周期的频率远比经济周期低,且多项金融指标周期的功率谱幅度均未达到峰值,表明总体上中国仍处于第一个金融周期,金融市场的基本面仍是好的。小波相干性分析结果表明,宏观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金融周期起到了良好的调控作用,调控操作具有周期性。  相似文献   

10.
宁星之 《新金融》2013,(9):46-49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其发展过程受到行业政策、市场行情以及产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特征,包括内禀型周期、系统型周期、政策型周期和复合型周期。这些周期特征给商业银行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营过程带来风险。本文针对这些周期型风险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从行业研究、市场数据、政策跟踪以及产业链金融等方面讨论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房地产市场自形成以来受中国经济长期高成长的顺周期影响,从古典周期理论的角度还未表现出应有的周期性,妨碍了决策部门和居民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真实发展阶段的认识。本文从增长型周期波动的角度,利用HP滤波方法,分离出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和商品房销售均价的长期趋势成分和短期周期波动成分,找出两种滤波的一致性规律,发现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一周期波动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霍华德·马克斯的行业周期研究方法,建构新冠疫情冲击下对国际财产保险和再保险行业影响的“基本面”“市场面”“心理面”三维框架,考察三者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联系,找寻市场变化的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对市场表现的历史回溯,找寻周期性规律,进而对后疫情时代的市场趋势做出预测.分析发现,国际财产保险、再保险市场在重大损失事件冲击下呈现费率上涨、条件收紧的“硬市场”特征,进入新的周期.后疫情时期,短期驱动市场波动的因素具有延续性,长期价格则会在各种因素驱动下回归稳定增长.最后,结合新冠疫情对国际市场影响,分析市场化机制对于中国保险业的可借鉴之处,本文认为,后疫情时期的中国保险业应对大规模复杂系统性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在风险管理方面着力于防范系统性巨灾风险累积;在经营模式方面更加重视优化盈利模式;在风险保障方面需注重发展非物质损失险种,深化保险供给侧改革;同时,应不断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我国保险行业管理和应对重大巨灾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合理有效的金融压力指数已成为衡量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研究金融风险的跨市场溢出及传导。文章从我国五个金融子市场选取共计16个金融变量构建各市场金融压力指数,并采用MS-VAR模型对指数有效性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运用TVP-VAR-DY溢出指数模型,基于信息溢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及其时变特征。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金融压力指数总体走势符合实际,能捕捉重大压力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之间存在适度的相互依赖,风险流动较为顺畅,风险溢出受危机事件等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较大,其中货币市场对外溢出风险最强,股票市场被动接受风险的能力最强,不同金融发展时期风险溢出的净传递者和净接受者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关联网络视角,本文采用溢出指数方法构建2003-2018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出网络,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考察各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溢出水平,以及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溢出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显著的跨国传染效应,其溢出网络呈现明显的时变特征。第二,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溢出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总溢出指数在极端事件的冲击下明显攀升,而与极端事件高度相关的国家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同时,各个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溢入水平和溢出水平的波动幅度截然不同,溢出水平的波动幅度较大而溢入水平相对平稳。第四,中国与日本、澳大利亚保持着较强的双向溢出关系,而且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的溢出水平较高,并主要接受韩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溢出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尝试在"金融——实体经济"内生性框架下重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努力渐成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内生性金融周期变量的宏观经济模型,为分析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二是金融周期波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三是包含金融稳定因素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在正常时期维护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双稳定",而且能在压力时期显著降低金融波动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上下游辐射效应强大的产业,房地产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本文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主成分方法分析安徽省房地产市场与库存的周期性变化.实证研究表明,安徽省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并主要受宏观经济、行业状况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库存波动具有逆周期特征.立足内、外部政策选择,提出有效平抑周期波动和去库存的对策建议,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7.
谭小芬  虞梦微 《金融研究》2021,496(10):22-39
本文从全球42个主要的股票市场指数提取全球股票市场因子,作为全球金融周期的代理变量,考察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总流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全球股票市场因子(全球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上升时,跨境资本流入显著下降;(2)一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速和利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减弱;(3)一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越强;(4)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尽管不能完全隔绝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但相比固定汇率制度,可提高一国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冲击的能力;(5)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是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国应夯实经济基本面、采取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和适当的资本管制措施,以缓解全球金融周期给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选取2000—2021年美国经济、金融、经济政策和地缘风险四类不确定性指数以及全球GDP排行前15国家股市收益率数据,基于多维不确定性冲击框架,运用单因子、双因子和多因子混频波动率GARCH-MIDAS模型,从样本内拟合与样本外预测两个方面实证考察美国不确定性冲击对全球主要国家股市波动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美国经济不确定性和金融不确定性对多数国家股市长期波动均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美国金融不确定性的影响最为广泛;美国金融不确定性是影响中国股市长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且中美贸易摩擦主要通过美国金融不确定性传导;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增加俄罗斯和墨西哥股市长期波动,美国地缘风险对意大利股市长期波动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周期角度出发,构建结构模型和双重△CoVaR模型,探究跨境负债和资产的扩张或收缩对银行部门的风险溢出机制。结果显示:第一,跨境资本周期性波动对银行部门具有显著的风险溢出效应,跨境负债波动的溢出效应强于跨境资产。第二,跨境资本周期性波动通过影响中小银行风险承担和风险实现以及大型银行的风险放大作用影响银行部门。特别地,股份制银行在受冲击和风险放大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第三,跨境资本扩张带来的风险承担会显著提高未来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实现水平。本文为提高跨境资本管理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监管部门良好的沟通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从而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但针对宏观审慎沟通区域效果的研究仍属空白。本文直接从监管部门官方网站获取沟通语料,结合监管部门领导沟通倾向,运用监督学习的方法构建宏观审慎沟通指数,基于Bersvendsen&Ditzen (2021)模型实证分析2009年第二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宏观审慎沟通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沟通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具有区域非对称性,且对区域内金融周期波动逆周期调节作用有限。只有当区域自身处于萧条时,宏观审慎沟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才显著发挥作用,对区域间金融周期波动溢出联动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较为明显,说明宏观审慎沟通主要通过对区域间金融周期波动溢出联动进行逆周期调节,达到熨平整体金融风险的目的。为更精准防范区域金融风险,需在宏观审慎监管基础上逐步推行中观审慎监管,提高政策调控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