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以银行间及沪深两市交易所发行的170只绿色债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发行方式、绿色政策支持力度、第三方绿色认证、发债主体的财务状况对绿色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募绿色债券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绿色政策支持是影响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第三方绿色认证的存在对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发债主体的财务状况不是影响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2.
郭晔  房芳 《金融研究》2021,487(1):91-110
本文以2018年6月我国央行开始接受绿色信贷资产作为MLF合格担保品这一事件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担保品扩容对绿色信贷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将绿色信贷资产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范围增加了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并降低了绿色信贷企业的信贷成本;第二,企业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民营绿色信贷企业在融资可得性方面对政策反应更显著,国有绿色信贷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对政策反应更显著;第三,分行业的扩展性检验表明,央行合格担保品扩容政策对于环保行业的绿色信贷企业主要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发挥作用,而对于重污染行业的绿色信贷企业则主要作用于其信贷融资成本。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央行担保品扩容具有绿色效应,可综合运用央行担保品框架和借贷便利类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定向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金融研究》2021,486(12):75-95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逐步成为央行政策工具箱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必要认真思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如何充分体现和发挥。本文以央行担保品扩容事件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绿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将央行担保品扩容后增加了绿色企业的融资获贷率、降低其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央行担保品扩容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民营、大规模、低碳试点地区、新成立的绿色企业融资获贷率方面反映较为强烈,国有和大规模绿色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反映较为明显,民营、大规模和新成立绿色企业在融资结构优化方面反映较为明显;央行担保品扩容通过技术创新诱发效应和资金渠道效应两个主要机制影响绿色企业的融资情况。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逐步优化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通过对央行担保品的管理,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加法效应,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绿色债券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会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且影响效应具有产权和行业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的金融化行为更易受到绿色债券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绿色债券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是资金效应而非监督效应,绿色债券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三方认证措施和“双碳”目标政策可以强化绿色债券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绿色债券发行对发行主体企业价值的影响,本文选取2015-2018年1 775家上市非金融企业的季度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第一,发行绿色债券可以显著提升企业价值,并且具有动态持续性;第二,对于开展第三方认证的企业、国有企业、制造业和电力行业企业以及西部地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价值提升效应更加显著;第三,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可以通过提升个股投资者情绪和降低融资成本的途径提高自身价值,而企业税收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担保增信是企业融资的常用手段,但已有文献尚未系统研究测算中小微企业担保增信的实际效果。本文以我国2014年发行和存续的、有担保的209只中小微企业债券和86只大型企业债券为样本,定量考察债券融资担保的外部增信程度和实际增信效果。本文发现,中小微企业债券担保的外部增信程度集中在1-2级,81%的中小微企业债担保具有实际增信效果,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恰当的融资担保确有必要;但担保增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实际效果有限,担保带来的中小微企业发债成本平均降低仅为38%,需进一步提升担保的有效程度。本文建议,应大力发展专业担保机构、探索专业债券保险、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增进配套制度,打破刚性兑付预期、提升资本市场效率,丰富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绿色债券标准体系、绿色债券发展现状、绿色债券发展经验三个方面梳理了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实践,总结了其发展经验在于:注重初期公共示范、实行优惠税收政策、引入信用增级制度、量化绿色评估认证.之后对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背景、政策框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比较研究法,提出了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路径的建议:统一标准体系,强化激励措施,加大示范引领,培育投资主体,规范全程认证,严格信息披露,创建绿色评级等.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07年以来,为低碳经济发展融资而形成的国际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我国从2016年1月开始发行绿色债券,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从国际绿色债券市场规模出发,总结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现状,从绿色债券类型和品种,发行人主体和所在行业分布,绿色投资主体,第三方认证和信息披露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总结出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为此,应当创新绿色债券品种和类型;多层次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发行绿色债券;培育和推广绿色投资理念;加强监管协调,完善我国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债券增信对定价的影响如何,不同的增信方式对定价影响又如何?通过对2007-2012年上市债券的研究,我们发现,债券增信可以降低信用利差,提升信用评级,因为债券增信可以促进监督。我们还发现,第三方保证比其他增信方式更能降低信用利差,更能提升信用评级,因为第三方保证将强有力的第三方引入债务合约,不仅增强了债务人偿债的动力,还合理分配了监督职责,既降低了监督成本又提高了监督收益。此外,我们还发现,审计质量与债券增信对定价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债券增信是投资者实现自我保护的途径,尤其是第三方保证。在像中国这样制度保护弱的国家,第三方保证对于发展债券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发挥绿色债券优势,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绿色债券评估和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债券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当前,环境和气候问题日益严峻,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双碳”目标逐渐成为社会发展与完善的指引。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绿色债券作为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融资方式,因其低成本、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对于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微观层面拓展到宏观层面,对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因素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Lasso方法进行回归,从众多控制变量中选出合适的控制变量,实现高维控制变量的降维处理,改善多个控制变量导致回归结果失真的问题,提升结果的可靠性;并对东、中、西三个地区和是否有第三方认证的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因素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第一,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汇率显著正相关,与地区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著负相关。第二,东部地区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地区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利率显著负相关;中部地区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广义货币供应量、地区GDP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地区GDP有显著关系。第三,对于有三方认证的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宏观因素无显著相关;没有三方认证的绿色债券,信用利差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市场利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短钱长用”是企业债券违约潮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不仅会损害投资者利益,而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本文以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DID方法分析央行担保品框架扩容是否影响了企业债券期限结构。研究发现:第一,央行担保品框架扩容增加了企业长期借款,且对企业短期借款没有显著影响,缓解了企业“短钱长用”行为。第二,央行担保品框架通过企业“释压减负”和“择优增益”两个机制来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第三,央行担保品框架扩容对民企调整债务期限结构的促进作用更强,且相比于中央国企,其对地方国企的促进作用更强。第四,当银行流动性宽裕时,央行担保品框架扩容对企业调整债务期限结构的促进作用下降。因此,央行在调整合格担保品范围时,不仅要关注其对相关企业融资成本的直接影响,还需要重视其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14—2021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央行将绿色因素纳入创新型货币政策这一事件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创新型货币政策对企业绿色投资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创新型货币政策担保品纳入绿色信贷资产以后,受政策影响企业的绿色投资水平相对于未受政策影响的企业显著提升,而对于非绿色投资水平效果不显著。第二,基于三重差分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货币政策通过影响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来促进企业绿色投资。第三,将绿色因素纳入创新型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行业异质性,创新型货币政策对企业绿色投资的促进作用在环保行业及非重污染行业更明显。本文的研究为创新型货币政策的绿色投资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后续创新型货币政策调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中的产业链融资、互助担保融资和集合债券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概念,并分析这三种融资模式的效率。在产业链融资模式中,银行面对的是整条产业链,使得融资具有质押灵活、手续简便的特点;在互助担保融资中,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高度合作,增强了激励机制的同时降低了代理成本;而集合债券融资模式则由地方政府、银行、地方担保机构和信用增进投资公司等多方参与,确保发债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高效融资。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绿色产业融资的巨大需求、绿色项目产生的环境收益及绿色发展享受的政策红利,绿色债券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绿色债券具有"债券性"和"绿色性"双重特性。较高的信用水平保障了绿色债券的偿还性,市场的高度认可支持了绿色债券的流通性,环境信息的披露提高了绿色债券的安全性,环境收益的持续增强了绿色债券的收益性。绿色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资产创造了可持续的综合效益。通过直接量化、间接比较和定性评价三种环境效益评价模式,可为绿色债券发展趋势的预测和环境效益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进化博弈复制动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小微企业贷款中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者之间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参与主体在不同策略组合下的进化博弈关系。博弈分析结果显示:将担保机制引入银企决策,可发挥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增信中介作用,有助于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降低小微企业信息搜集成本,是纾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总基调。火电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绿色转型刻不容缓,然而其面临的融资困境却成为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阻力。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绿色债券市场迅速发展,成为绿色产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同时,绿色债券也能够帮助火电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火电企业绿色转型。我国火电行业上市公司发行绿色债券始于2017年,广州发展作为当年发行主体之一,发行规模较大且期限较长。因此,本文选取广州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绿色债券融资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路径及影响效果,以期为火电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引入政府财政激励与证监会监管约束条件,基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绿色债券评级评估机制四位参与者的2*2策略互动支付矩阵,并运用数值仿真分析绿色债券评级评估系统下财政激励、监管约束政策减少评估“漂绿”与评级“虚高”情形的适用条件。研究表明:绿色债券发展初期,提升政府财政激励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提高评估评级机构选择绿色债券公正评估评级的概率,但会增加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惩罚约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防范评级评估机构做出“漂绿”评估和“虚高”评级并降低监管成本;在财政激励一定时,提高监管惩罚约束中的不定期监督检查频率为绿色债券评级评估有效性带来的正向影响比加大监管惩罚力度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监管者和政府选择合适的激励约束政策提供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聂蕾  王昊 《甘肃金融》2016,(4):48-50
文章基于对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的融资担保方式创新情况专题调查,分析得出近年来甘肃新型融资担保方式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多元担保、组合增信”的发展特点,动产质押品种类日益丰富,权利质押品范围更加宽泛,担保物权空间逐步扩大,用益物权担保取得新的突破,但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外部制约因素,部分新型融资担保方式业务开展存在法律障碍、社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新型融资担保物流转退出渠道不畅、新型担保方式融资成本普遍较高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融资担保方式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