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的金融创新理论大都只注重对创新的动因分析,而较少研究金融创新的效果。金融创新的生命周期模型指出了金融创新的周期性和规律性,说明了金融创新本身蕴含了风险。同时,从产权和制度方面看,金融创新模糊了产权关系,且常常由于制度供给不足而与金融制度产生冲突。对金融创新引起的再生风险,金融当局应在风险产生之前做好监测,并且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内部控制三个层次的风险管理系统来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金融稳定、持续、快速的发展与地方政府恰当合理的干预是分不开的.而从理论上准确认识政府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是各级政府合理干预金融发展的前提.因而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干预金融发展的逻辑起点,然后简要介绍我国地方政府干预金融发展的现状并着重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地方政府敢于金融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金融分权与银行大股东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商业银行经营函数,分析政府层级间金融分权和政府与市场间金融分权对银行贷款风险的影响,进而实证得出结论: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金融分权深化后,地方政府通过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大股东,在地方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重大项目贷款等事项上具有一定的干预权利,从而加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政府与市场间金融分权深化,一方面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利率弹性和资金效率,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但另一方面,这一分权导致金融竞争程度提高,会增加银行的冒险冲动,引发贷款风险。因此,从货币金融的外部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及自发膨胀性,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均衡等角度,应保持必要程度的金融集权或金融适度分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西与江苏1978-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得出在不存在政府干预行为下,两省的金融发展仅能微弱的促进经济的增长.当存在政府干预行为时,江苏的金融发展能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而广西的政府干预行为由于削弱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从而阻碍了经济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2013,(12):5
有报道说,在某地区新区开发中,地方政府险些与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撕破脸。由于担心风险,此银行拒绝对政府的贷款要求表态,当地政府一度要求终止该行在本地区开展业务。之后,在这家银行总行干预下,此事才低调了结。这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案例。这种情况在亚洲金融危机前较为普遍。经过多年改革,人们的现代金融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尊重金融发展规律和金融自主权,但地方政府干预金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中国80家城市商业银行共242个样本观测值考察了不同环境下地方政府干预如何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行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地域性以及信贷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当地政府部门为了达到其经济目标对银行进行干预,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会增加银行风险,特别是政府作为股东时,这种不利影响更加严重。在检验地方政府干预作用的同时,本文对银行所在地区外部环境的差异进行的研究发现,政府规模越大的地区,其总体的风险较小,并且风险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外部环境的差异也影响到政府干预的风险效应。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住宅抵押保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住宅金融市场,以其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丰富的抵押工具,为广大居民建房、购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使美国的住宅自有率一直稳定地保持在66%以上。然而,美国住宅金融业的发展也决非“纯市场经济”的产物,研究美国住宅抵押保险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对我国住宅金融及整个住宅业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是政府监管当局干预衍生品市场的根本依据,但政府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也未必是万能的,同样面临着失灵的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下金融衍生品监管失灵的几种常见表现,然后就治理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和政府衍生监管失灵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从金融危机看新巴塞尔协议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主要源于系统性风险。从金融机构自身角度看,新巴塞尔协议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整体风险监督和预警、金融监管全面覆盖、薪酬激励注重长期行为、金融产品信息透明化、金融衍生品集中交易等方面。针对系统性风险,央行要适当干预资产价格,还要关注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  相似文献   

10.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住宅严重短缺,日本政府为了筹集资金,促进住宅建设,改善国民的居住条件,1950年颁布了《住宅金融公库法》,由政府用国家资金资助兴建了住宅金融公库。公库自1950年成立至1992年3月共资助兴建了1252万套住宅,占战后住宅建设总量的28%,总投资达71万亿日元。住宅金融公库总部设在东京,在全国12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在东京有一个住宅中心。公库主要委托民间的金融机构进行筹集资金和发放贷款的具体工作。此外,公库还有完备的住宅咨询体系,为需要建造和购买住宅的所有家庭提供必要的信息。住宅金融公库贷款的资金主要来自:1.从政府财政投资计划及邮政简易保险资金借入;2.住宅融金融公库发行住宅债券及宅基地债券;3.国库补助拨款;4.公库自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金融、整合金融资产,组建了不少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一方面,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规模经营、协同效应、风险分散等优势,并有利于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但同时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存在易受地方政府过度干预、降低竞争水平、盲目多元化和监管困难等风险。因此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须谨慎。  相似文献   

12.
张海蔚 《金融纵横》2010,(10):38-41
次贷危机中,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在经济扩张时期加速风险的积聚,并在经济衰退时期集中释放风险,从而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而薪酬激励机制等金融规则的顺周期性,进一步助长了经济上升时期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承担行为,加剧了金融顺周期性。本文分析了薪酬激励机制顺周期性的产生机理,分析了改变薪酬机制的途径,并对国际薪酬改革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金融业薪酬激励制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住宅金融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现阶段我国住宅金融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应该是完善公积金制度,重点发展住宅储蓄制度,从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住宅金融体制过渡到市场主导型的住宅金融体制,并就住宅储蓄制度创新、住宅金融的政策性与市场性相融合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对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降低信息不对称和增强风险控制上有共同的目标,并且在信息获取与处理上有着各自的优势,这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可行性。论文以演化博弈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复制动态方程,对是否有政府干预下的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信息合作行为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双方信息共享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决策准确性,同时政府积极干预可以有效促进双方达成合作,提高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5.
《金融论坛》2011,(7):44-48
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所积聚的总体风险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不稳定的来源之一。银行体系的非核心债务与核心债务的比率能够反映金融周期的不同阶段和银行体系的风险承担情况。本文分析了银行体系非核心债务和短期债务的顺周期性以及二者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资产负债的快速增长伴随着非核心债务和短期债务...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担保机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重要途径,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金融担保市场承担着重要的金融功能.本文以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补偿机理的经济学分析为切入点,提出了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的基本架构,该机制主要包括基于政府财政贴补路径的金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基于风险自留路径的金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等两大部分内容.这对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担保风险管理风险防御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进行金融分权时,给予了地方政府金融发展权,使得地方金融快速发展,但未给予其金融监管分权.地方金融发展权与金融监管权的错位使得地方金融发展乱象丛生,风险聚集.通过整理2008年以来各地方发布的关于地方金融发展、监管与风险处置的政策文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地方金融发展和监管目标具有一致性,发布的文件类别主要为普惠金融、融资租赁和担保公司方面的;而市级政府金融发展和监管目标则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核心兼具一定的差异性.地方金融发展与地方金融监管具有连续性,政策发布高峰期集中于2015-2017年,地方金融风险整治重点从2011年的地方性交易所转向2016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18.
杨明 《海南金融》2012,(4):27-31
本文介绍了1907年的银行危机和1929年的大萧条的简要经过和情况,并分析了美国最后贷款人从私人机构向政府干预下的美联储更替的原因,以及对私人机构在两次化解风险时成败原因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最后贷款人在化解次贷危机时呈现出的新变化,得出良好的金融救援应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让市场机制发挥自身优势应对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冯振华  何程 《保险研究》2023,(8):112-127
为保证社会公众利益,规范银行业经营,我国于2015年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在存款保险制度之外,政府部门通过公共环境治理、政府干预及政企关系,也发挥着对银行经营的外部治理作用。本文选取2011~2021年我国93家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政府外部治理与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并对存款保险制度下政府外部治理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展开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政府通过提升公共治理环境,有效缓解了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面效应,而政府干预及政企关系等政府直接行为,虽然同样能够缓解存款保险制度的负面效应但作用效果有限。同时,在存款保险制度下,政府外部治理的正面效应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而负面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研究有助于厘清存款保险制度下,政府外部治理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为地方政府的金融稳定工作提供具有理论支撑和经验依据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融活动中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造成较大损害.文中从微观和宏观方面提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在微观方面提出了加强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建设,加强贷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建立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减少政府对金融微观活动的行政干预等五条对策;在宏观方面提出了继续实行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实行谨慎的金融业财税政策,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强化央行监管职能,加强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合作,对金融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