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定成  李莎  黄海 《金融纵横》2013,(10):94-98
近年来,苏州地区外资电子通讯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情况较为突出,这对相关地区的经济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在回顾产业转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要素供给、产品供给和产业集聚视角分析和验证电子通讯制造业转移的动因,发现要素供给是电子通讯企业产业转移的决定性因素,而产品供给不是转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产业转移趋势、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一洪 《银行家》2021,(3):68-70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城商行作为银行业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聚焦主业,回归本源,通过积极增加或优化有效金融供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加快从以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带动增长为主的要素结构向以技术要素、制度要素驱动增长为主的要素结构转变,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经济发展下行阶段,为保持经济增长活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研究供给侧运行状况,分析要素投入结构和效率及其对我国潜在产出的影响,对引导制定供给侧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学相关理论中,衡量供给侧运行状况的宏观经济指标是潜在产出增长率,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潜在产出进行测算,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具体而言,通过对我国的资本投入、潜在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最终估计出1991~2015年我国的潜在产出,并进一步分析各投入要素对潜在产出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的潜在产出呈现递增的趋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促使潜在产出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力投入对潜在产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潜在产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总体而言,我国供给侧效率在逐渐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供应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原理认为,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的供给.  相似文献   

5.
许小年 《新金融》2016,(1):11-13
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理论,而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需求决定供给。这两种理论的局限性都在于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静态平衡,没有考察经济的动态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时下的热词——"供给侧改革"正是这样一种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思路,即: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林建 《证券导刊》2012,(10):25-25
中国钨产品供给占全球80%,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中国当前正通过提高出口关税等方式对钨产业进行宏观调控,钨供给正在不断趋紧,而新增投资却没有增长,供给方面正成为钨价走强的主要原因,钨有可能成为稀土第二。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扩张性需求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了扩张性需求政策的局限性及其成因,提出用优化供给结构的措施来治理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构建了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模型,并使用1995-201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口老龄化能够从劳动力供给和人们消费需求两方面促使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配合方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转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上述结论为基础,本文又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邵宇 《新金融》2015,(12):15-19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正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交替接续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这一阶段里,一些有别于以往的发展新特征越来越明显。数量型扩张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实现高速增长,特别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配置效率、要素供给效率以及潜在增长率下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提升经济长期持续发展能力,摆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重构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经验看,我国目前不具备美国上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条件:过度的政府管制,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大幅放慢,过强的供给冲击。从当前形势看,经济增长放慢将解决物价增长过快的问题。前些年投资的持续高增长,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供给能力将继续释放,将会对价格增长形成一定的回调压力。  相似文献   

12.
一方面经济进入新常态,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已经不足以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债务高企等问题使中国经济前景未明。面对现今严酷的经济形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开出了一副良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化。本文便是从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等方面来论述区域市场整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言大义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经济增长更需着眼长期供给应对当前的经济减速,中国不能只拘于短期需求,更要放眼于长期供给,因为长期供给才是决定一国潜在增长轨迹的关键。过度关注宏观需求,不仅加剧经济波动,带来资源错配的风险,也影响要素效率的发挥。因此,我们还需着眼于供给,放松政府管制和直接干预,重视微观主体的税收激励,鼓励技术创新,真正释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新理财》2020,(5):8-9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其中提到要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具体包括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加快发展债券市场,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5.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1—2008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加权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对货币供给、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给出经济增速和货币供给增速的合理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中性论成立,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并无实际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刺激货币供给扩张,另一方面引起物价上涨;而货币供给扩张又会在满后期上引起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关键时刻,随着新一轮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将日益凸显。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与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自我演化等特点可突破自然资源有限供给的制约,深度融入其他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关系的实证分析方春树,聂建平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三大指标存在何种依存关系,更明确他说,作为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对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11家上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约束下的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优于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是银行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规模变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和M_2的供给增长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北京的经济飞速发展,为了研究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C-D函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结合索洛模型以及历史数据,估算影响北京经济增长的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比两段时期各要素的贡献,得出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北京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进步对北京经济增长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一年当中,无论政府采取控制土地,还是控制信贷,都是从房地产的供给方面进行宏观调控,但是需求尤其是投机性的需求增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这已经成为房地产泡沫越来越严重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