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关系的实证分析方春树,聂建平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三大指标存在何种依存关系,更明确他说,作为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对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2009年底推出的经济政策导致房价和物价不断攀升,央行虽然采取紧缩措施进行应对,但物价和房价仍处高位。对我国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及房地产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增加能引起物价和房价上涨;房价上涨能引起物价上涨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物价波动,货币政策需关注资产价格,同时应谨慎使用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并密切注意货币流动结构,维持货币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确定情形下的货币、利率与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消费和资本投入施加预付现金约束,在内生经济增长框架(AK模型)下建立了一个封闭的货币经济体,并构建了以利率为核心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在确定情形下,利率的改变会影响代理人的消费与投资,并进而对价格和经济总体的消费与投资产生影响,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利率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当货币供给变化时,经济总体的消费与投资等变量也会发生变化,货币不是中性的;通过比较最优利率政策与Friedman法则,发现两者惟一的区别仅在于最初期利率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近年,我国货币供给扩张带来的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对外资产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导致我国的基础货币不断被动增加,货币供给不断扩张,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文中,笔者从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出发,具体分析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额对外汇增长的影响以及其对基础货币供给的影响,并根据当前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采用1952—2006年度和1990—2006季度的货币、产出和价格数据对中国在样本期内的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了计量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货币供给有相当程度的内生性,实际产出要领先货币1—2年;短期内货币和产出、价格等实际变量之间相互影响,长期内货币供给被价格完全吸收,没有产出效应,货币呈现长期中性;在西方国家的货币超中性在中国也得到了实证。取1990年为结构变换点,经济转轨并没有改变货币、产出与价格间的基本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应采用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6.
12月份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由于央行四季度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力度,2005年下半年以来M2快速增长以及货款增速加快的势头得到控制,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35万亿元。货币信贷增长与当前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年底本外币并表各项存款首次突破30万亿大关,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高增幅。全年货币市场交易活跃,12月货币市场利率小幅回升。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文献进行了回顾.在我国1978-2010年的GDP和M2年度序列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文章结论: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是平稳的;lnM2与]n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货币供给变动是经济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这表明,在我国,货币是非中性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造GF统计量检验了我国2001年以来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因果关系,并通过设计"格兰杰-F"检验和"格兰杰-F"统计量考察了经济增长在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传导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货币增长并非总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2008年以后,货币增长逐渐成为影响物价水平的主因,但经济增长是实现这一因果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由于货币因素所导致的物价水平上涨能够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通货膨胀是否完全由货币供给所决定却很值得研究.近期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其潜台词就是过量货币供给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而不论该国的经济状态如何.本文通过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并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在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保持充分的货币供给是维护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最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通货膨胀是否完全由货币供给所决定却很值得研究。近期国内对央行超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的讨论,开始甚嚣尘上,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过量货币供给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而不论该国的经济状态如何。本文通过引入货币流通速度并比较美国、日本、英国与中国的情况,发现中国目前并不存在货币超发,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大,在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央行保持充分的货币供给是维护物价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 ,今年适度的货币供给应是 1 7%的增长率。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偏低 ,建议把货币供应量增速调高到 1 8%~ 2 0 %之间。一是因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和“体制转轨”加快的特殊时期 ,在这种金融深化过程中 ,很多方面都需要“占用”货币 ,货币周转速度大幅降低。从 1 995年以来 ,货币流通速度就一直在减慢 ,大约平均每年减慢 6 7个百分点 ,要维持同样的增长就必须注入更多的货币。如果央行对1 7%的货币供给增长不作修正的话 ,通缩压力将会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再次显现。二是对当前物价上涨会加速的担忧…  相似文献   

12.
M2/GDP指标近年来节节攀升引发了各界对我国是否存在“货币超发”的激烈讨论。本文在指出指标M2/GDP缺陷的基础上,采用△M2/△GDP指标,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货币供给M2的增速与我国物价指数CPI涨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两者处于比较适度的平衡增长状态,并未出现明显的货币超发迹象;脉冲响应测试显示,近年来我国物价涨幅对货币供给的冲击呈现出敏感性逐年提高的现象,给通过货币供给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以来,我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货币供应量增幅回升并没有带动物价的明显上涨。从原因看,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供给能力较强,产生需求拉动型物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小;企业劳动考报酬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限制了工资推进型物价上涨的可能;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对物价的影响作用在未来将释放得更为充分;政府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取向。有利于稳定粮食价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4.
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在很大争论。本文通过对1650~1936年近三百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货币制度和货币结构的变化,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经济近代化过程中货币与经济的关系。研究表明:18世纪货币量的充足供给推动了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为现代经济的成长准备了条件;近代时期的货币供给特别是纸币和银行存款快速的增长,则直接推动了近代意义的投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货币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迁和现代经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货币在实体经济中的运行影响着货币供给和需求。它使得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变得困难。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减少了基础货币,增大了货币乘数;此外减少了货币需求余额。本文拟通过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影响,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任统 《中国金融》2005,(15):37-39
上半年金融运行主要特点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平稳,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继续上升;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回升;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明显增加,中长期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二者增速差距继续缩小;储蓄存款增长平稳.企业存款继续同比多增;外汇占款持续快速增加,基础货币净投放770亿元,货币乘数有所扩大;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下降幅度趋缓。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我国货币供应、投资支出和经济增长纳入统一模型,实证分析了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投资、货币供给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都不能达到因果检验的显著性要求,反映了我国经济的价格弹性较高,投资的高速增长不能完全解释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我国投资高速增长的根源来自经济增长形成的高储蓄,而非货币刺激;货币供应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适应投资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增长。因此,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应以保持投资和经济增长稳定发展为重要目标,而不应以刺激投资与经济增长为目的,否则可能会引致通货膨胀上升,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和降低经济发展质量。应保持基础领域和改革创新领域投资增速的稳定,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12年2月末,广义货币供给增速实现微升,新增人民币存贷款再度低于预期,新增存款出现大幅增长;2月,人民币保持微幅升值态势一、2月末广义货币供给实现微升,但经济活力仍显不足1.M2增速微升至13%,流动性紧张局面有所缓解2月末,广义货币供给(M2)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商品货币经济阶段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关系,二者结合的效应,构成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适度的货币供给增长,会促进经济的合理增长。我国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投放进入经济生活而形成的,特别是影响经济增长的货币供给,更以信贷投放为主渠道,所以,研究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及传递方式,自然应把信贷投放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水平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政策制定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进行ADF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基础上,本文实证分析了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且这种影响有一定的滞后;经济增长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之前通货膨胀水平对本期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同向拉动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