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在各牧区实施以来,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日益普遍,但是不规范的流转行为产生外部性,本文试图探讨政府在草原使用权流转中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试点开办草原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情况的调查,阐述了此项业务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继续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物权抵(质)押登记程序,为信贷政策产品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一是国家及自治区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涉及草原承包经营权、农牧业产业化企业生产管理用房及其他附属设施用地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如,应尽快修订《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消“不得以草原承包经营权作抵押或者顶抵债款”的规定,明确草场承包经营权可作为担保物的条件,确立其合法合规的法律地位,为全面推进以草场承包经营权抵(质)押为主要担保方式的创新业务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保护好草原资源,改善草原生态,吉林省松原市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草原承包工作,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截至2009年11月末,承包草原面积17.1万公顷,占全市草原面积的32.3%。通过对草原承包户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显示,草原承包户有巨大的融资需求,但融资困难。对此我们建议涉农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开展草原承包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解决草原承包户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现代化的实现以机械化为前提,没有机械化就没有畜牧业的现代化。加快发展草原畜牧业机械化是解放劳动力、促进牧民致富的需要,同时也是草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应坚持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保障畜产品品质卫生安全,持续促进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机械化在草原畜牧业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草原畜牧业机械化;根据我区各地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探索出适合我区特点的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占国土总面积40%,为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3.2倍,全国有近4亿人口生活在北方草原区和南方草地区。从东到西绵延数千公里的辽阔草原,为中华大地筑起了一道维护生态安全的天然绿色屏障,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发展,更要可持续发展。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并不断加大对草原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支持力度,取得"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松原市位于科尔沁草原的边缘,辖内草原面积5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5%。为保护好草原资源,自2005年开始,松原市升展了草原承包工作,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截至2009年6月末,承包草原面积17.1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32.3%。人民银行松原市中支对草原承包户的融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草原承包户有巨大的融资需求,但融资困难,建议借鉴林权抵押贷款的模式,开展草原承包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解决草原承包户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详细评估,得出草原地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各类服务功能价值。经过比较和分析认为:(1)草原生态系统的间接服务价值高于直接服务价值,其中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与气候调节等价值尤为明显。(2)湖泊、水域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高,耕地、未利用土地的服务价值相对较低。(3)林地面积小,服务价值不高,且长势不好。因此,在草原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草原作为北方生态屏障的各类间接服务价值,重视和保护草原地区的沼泽地和湖泊,强调科学地植树造林,最后还应该积极应对草原退化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财政》2014,(4):25-26
自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农牧部门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强化政策兑现,政策措施达到了预期目标,综合效应初步显现。(一)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一是落实禁牧补助。甘肃省对分布在73个县区的1亿亩草原实施禁牧封育。在完成分解任务、明确界限面积、编绘上图、发布禁牧令、设立标示牌、签订管理责任书等工作的基础上,各地对已经分解到户的禁牧任务进行逐户逐地审核,确保禁牧户的承包面积、禁牧  相似文献   

10.
草原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十分重视草原旅游项目的开发,许多省市自治区都开发了草原旅游.但从理论上,国内外学者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旅游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草原旅游发展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的今天,进行恰当的草原旅游发展,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但我们应认清草原旅游发展的特殊性,理性的去发展.本文主要从草原整体的角度出发,对草原旅游开发的特殊性及战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承包经营权制度已表现出主体范围封闭、承包经营权权能不完整、不充分、弱保护性、弱稳定性等缺陷,并导致了承包经营权易受行政权力的支配与侵害,农民对土地的投入缺乏保证及细碎化的经营等,因此,承包经营权主体范围应有限封闭,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完备,充盈并强化承包经营权的保护,以实现承包经营权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持续跃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村的重要资产,可以产生物权性经营收益、债权性流转收益和财政补贴性收益。但现行法律制度阻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的融资渠道,造成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担保融资模式是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制度创新,既能够保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功能,又能拓宽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实践中出现的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是这一融资模式的具体体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纳税服务是实现税收征管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在纳税服务中又起着核心作用.现实中纳税人权利的保障存在一定的障碍,应依法确立纳税人权利保障的体系,从根本上提高纳税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14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鼓励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近年来,延边州内各涉农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还受制于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法制及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清等问题。有必要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流转市场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入手,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全面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5.
成本决定着农信社定位,而成本的决定变量是明晰的产权与顺畅的体制。农信社最终方面是民营化、商业化。因而以成本为核心来探索农信社改革,旨在为农信社科学定位找到关键依据。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重点关注战略成本、产权明晰成本、体制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16.
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从《合同法》中移植了撤销权的概念,从而将这种民事制度引入了公法领域。为了深刻理解这一制度在税法中的意义,应在厘清债法中关于撤销权原理的基础上,对税收撤销权的内涵、构成要件、行使方式、效力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性特征使得其继承与否无论在理论上、立法上还是实践上均未达成共识。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在立法上的落实,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与否的问题转变成了土地承包权继承、土地经营权继承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新分歧。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与否、如何继承,应当从法理基础、规范进路综合分析,平衡政策与法律之间的张力。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承包权在法律属性上的同一性,决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等同于土地承包权继承。在继承规则构造上,坚持集体成员为权利主体,兼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性,限定其继承主体为本集体成员。在继承方式上以法定继承为主,赋予尚未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户内集体成员以优先性,遗产分割区分“分户”与“未分户”的情形,并予以变更登记。  相似文献   

18.
草原游牧文化是草原文化在欧亚草原主要是蒙古高原的具体存在形式,它是生产生活在这片地域上的各个游牧民族依托草原资源,适应自然环境条件,以游牧经济为基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是草原各族人民本质力量外化的结果,是他们实践智慧的结晶,其产生和存在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产权、决策权与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决定决策权的配置,决策权的配置影响产权的经济效率。现阶段我国公有性质且事实上不明晰的农地产权制度,造成了农村集体代理人和国家(政府)的公共决策权对农民私人决策权的严重侵害,进而也影响了农业的经济效率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农民的充分的私人决策权,必须对公共决策权进行制度性约束,而约束的根本举措就是彻底改革农地产权制度,实行农地私有化。  相似文献   

20.
许方 《济南金融》2014,(1):61-66
我国细碎化的耕地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亟待探索农地集中新模式。本文以河南省周口市为例,从减贫效应方面对六种农地经营权集中模式进行了比较,发现土地流出的带动作用和流入方的经营规模、劳动密集程度呈正相关;农地流转的稳定程度对非农业就业有较大影响,流转时间越长、流入方经营越稳定,非农就业受农业的影响越小;贫困户扩大农业经营规模,进而脱贫的主要途径是农户间自发流转。据此提出了因地制宜选择农地经营权的集中模式、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构建金融支持体系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保网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