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滕佳一 《当代金融研究》2021,2021(1):140-154
农地家庭承包带来的分散经营的弊端,可通过在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上为新型经营主体设立土地经营权而得到克服。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创设的土地经营权,摆脱了集体成员身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束缚,有助于更大程度释放农地的财产价值。“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权利”应为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土地经营权。承包地因物权性利用和债权性利用之不同,各自法律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三权分置的结构下,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应属于债权。明确土地经营权性质,不仅有利于促进土地有效利用,还能够解决农地权利群的逻辑冲突。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制度下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现实中很多地区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本文通过对现行4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的回顾,分析了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推行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以既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为基础,通过对“所有权—用益物权”之他物权生成逻辑的拓展,土地经营权得以建立源自“用益物权—次级用益物权”的权利架构。土地经营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设定的次级用益物权,其生成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行使其用益物权的结果,分置出土地经营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即为土地承包权。通过扩大解释《物权法》第117条中“动产”的含义以及登记技术信息化对物权类型和内容的扩容,物权法完全可以容纳土地经营权这一新型物权。“成员权说”对土地承包权性质的阐释,“总括权利说”“两权说”“债权说”对土地经营权性质的阐释都有偏颇之处,并可能引发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晓蕾 《金卡工程》2009,13(11):32-33
“入股”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之一,能够使农民既不束缚于土地又不会丧失土地所给予的保障,具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和优势。针对我国目前相关立法原则性色彩较强、缺乏可操作性规定的问题,确保这一流转方式作用的发挥,必须进一步明晰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依据、性质、效力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有效途径。实践中,我国难以在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实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值目标。"三权分置"制度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选择,其实质是将承包权身份化,将经营权物权化。完善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分离制度需要从立法、配套措施等层面进行制度设计,以促进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重构,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现实中很多地区已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尝试.本文通过对现行几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的回顾,分析了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推行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以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1分置(简称“两权分置”)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为释放农村活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奠定制度基础。随着“三农”形势的发展变化,地方的实践探索不断创新并拓展该制度的实现形式,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外延。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简称“三权分置”),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划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于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转化为“三权分置”,这是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王曙光  王丹莉 《银行家》2014,(4):110-111
正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一种集体土地所有制下农民拥有承包经营权的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下,集体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从而拥有土地的发包权和处置权,而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和转包权。这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农村土地制度,由于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从而  相似文献   

9.
一、土地流转的形式 土地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其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保留其承包权的前提下,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使用。这是一种按照“土地确权、两权(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价值显化、市场运作、利益共享”原则,对农业用地使用权实行有偿有期限流转制度。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人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鼓励村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单产效益。  相似文献   

10.
林琳 《金卡工程》2008,12(12):41-41
刚实行不久的<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构造为物权,规范层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问题.农村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否就是农村承包经营户?民法是否应当赋予独立的法律人格,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农村承包经营户具有且适于赋予民事权利(义务)能力.农村承包经营户是一种基于承包经营合同关系建立的非法人组织,在法律上享有民事主体的资格.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村的重要资产,可以产生物权性经营收益、债权性流转收益和财政补贴性收益。但现行法律制度阻塞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抵押的融资渠道,造成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益担保融资模式是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进行的制度创新,既能够保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功能,又能拓宽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实践中出现的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是这一融资模式的具体体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存在以下缺陷:农民集体和农民未能分享土地征收过程中产生的发展性利益;失地农民土地权利受到侵害;土地征收过程中政府所获收益比重过大。造成土地征收收益分配制度出现缺陷的原因是土地的动态发展性收益、农民的土地权利保障缺失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针对我国现行土地征收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针对土地发展权建立合理制度;切实开展确权登记,赋予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法律凭证;增加中央参与土地收益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也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012年12月31日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所体现的财产权、发展权、自由平等权进行论述,以期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经营,实现强农惠农富农,最终实现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的影响机制发现,明确和有保障的农地产权制度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逆向选择风险,增强了农业经营主体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提高了投资主体获得稳定投资收益的预期,进而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的需求和供给。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每一次农地产权制度变迁都显著地促进了农业投资的增加。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确立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影响更大。因此,我国今后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农地产权制度,通过制度保护农业投资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掌握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进展情况,人行佳木斯市中心支行深入辖内汤原县农业局、鹤立镇继东村开展了调查,调查显示:汤原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的同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2014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鼓励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近年来,延边州内各涉农类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创新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还受制于现行农村土地流转法制及机制不完善、产权不清等问题。有必要从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健全流转市场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入手,为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全面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7.
徐尚昆  王璐  杨汝岱 《金融研究》2022,504(6):133-152
本文以《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省一级层面的实施作为政策冲击,研究稳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稳定的农地承包经营权能够增强经营主体对未来的确定性预期,保障各方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活跃土地流转并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第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促进了农户转出而非转入土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主要源自稳定产权的直接激励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稳定的农地产权能够促进土地有效流转,优化农户农业生产与劳动配置决策;第三,地权稳定性改革有效缓解了因人口流出与区位劣势造成的农业生产效率损失,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务工收入以及整体收入水平。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清晰的产权设计、合理的预期管理是实现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具有三个特点:等级性、社区封闭性和政府控制。与产权残缺相比,土地的保障功能更可能是减少供给从而阻碍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土地承包权只有成为物权,才能表现为一种具有交换价值的独立资产。赋予农户以处分权的意义也在于使承包者能够将承包权当作独立的交换价值进行流转。只有存在完整意义上的承包经营权,才谈得上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山东省17地市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需求状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的资金借贷现状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并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立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对浙江、安徽两省承包土地流转状况的调查结果,研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促成我国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