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2011年中央银行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其中共计6次上调、1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稳健货币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效管理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提高调控的针对性,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多次加息,尤其进入2011年,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就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央行已经6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2次加息。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农村金融机构已带来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货币政策也在稳健、适度从紧、适度宽松、稳健之间应时转换。在每一轮货币政策转变中,存款准备金作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高或调低一般存款准备金率,调节金融机构流动性,进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而对于金融机构吸收需全额缴存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长期以来因被视为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无影响,故而少有关注。但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在金融机构缴存财政性存款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末金融机构缴存人民银行的财政性存款仅占四川金融机构吸收财政存款总额的12.67%。鉴于此,本文从财政性存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入手,从观察执行缴存财政性存款制度与货币政策执行力的视角,通过财政性存款管理制度以及业务处理,剖析财政性存款缴存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财政性存款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果第一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就可判断为货币政策的放松,则这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则应该是货币政策放松的延续。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2月18日晚间宣布,从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12月5日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的第二次下调,也是2012年对存款准备金率的第一次下调。  相似文献   

6.
2011年,央行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向,除了使用平常的货币政策工具外,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体系将是今年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是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  相似文献   

7.
存款准备金率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近20年来,我国在充分发挥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用的同时,没有对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析,提出了强化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共同组成三大货币政策,其中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作为稳定市场经济、缓减通货膨胀、破碎房地产泡沫的最主要手段。货币政策调控中实质上是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引起银行自身的存贷款利率的变动以便维持利润,大量研究指出了货币政策的出台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研究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影响因素、实质效应,本文以银行为视角来看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陈涛 《中国金融家》2011,(10):34-35
今年以来,由于通胀率持续上涨,稳定物价已成为稳健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央行虽继续通过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措施对流动性实施管理,显然,通胀的严峻形势尚未根本扭转,但稳健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0.
人民银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金融结构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的实际经营效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提供了一个机会。本文主要是分析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在哪些方面受到了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浙江金融》2007,(4):1-1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决定从4月16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0.5%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2006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在公告中称,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流动性水平基本适度,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真 《金融论坛》2004,9(8):22-27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的介绍,分析了在我国实施该项制度的效应和历史地位,得出以下结论:(1)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的工具,也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手段;(2)该项制度是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配合的尝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的配合机制将会受到考验;(3)该项制度的近期效应影响有限,重在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中长期效应,特别是对商业银行无理性放贷行为进行有效约束;(4)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是基于中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属于一种过渡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防止经济过热和全面通货膨胀,控制信贷规模过快增长,加强金融体系流动性管理,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较多地采用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被多次使用,全年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十次,这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之光  戴亮 《时代金融》2014,(17):184-186
在过去的两三年内,我国的中央人民银行为了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调整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新兴发展中的证券二级市场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波动。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作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为我国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06开始,我国人民银行频繁的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8年我国将实施10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样的调整会对我国的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本文将针对部分企业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中央银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宏观调控,并在控制货币信贷,市场流动性及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在介绍存款准备金率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频繁使用的原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樊华 《中国外资》2012,(14):49-50
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指我国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定比率保持资金流动性。为了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等紧急情况,我国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措施的执行对股市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时间,通过列举部分实例,简要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指我国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的一定比率保持资金流动性.为了对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等紧急情况,我国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起到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措施的执行对股市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时间,通过列举部分实例,简要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的影响,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姚东 《中国金融家》2015,(2):104-105
时隔两年多之后,中国央行实施全面降准。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同时,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我国最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二者对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和增强流动性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作用力度大,效果明显。自1984年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39次,仅2011年调整了7次,今年年初到现在下调两次,释放了大量的资金,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动会造成货币供给巨大波动,对经济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