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度越来越大,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科技创新的高地,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上海市和山东省两个全国科技创新典型城市,将上海市与山东省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山东省在利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中存在的不足,希望通过学习借鉴上海科技创新的经验启示能促进山东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尽快完成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杨乐 《现代金融》2013,(11):23-24
"十二五"规划提出,需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依靠科技创新,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转变为集约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缺乏和环境污染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保证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科技创新只有被企业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规模化以及产业化,才能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因此,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从三个方面构建了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创新要素配置效率正向调节科技金融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加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展力度,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领域,满足其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充分重视创新要素配置效率的调节效应,借助复合型金融人才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要素的赋能不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精准的金融服务,促进科技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了1991~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育发展质量提升和数量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数量、基础教育的数量都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基础教育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够显著;在几种教育发展变量中,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最大,达到32%,其次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而基础教育发展的数量规模以及科技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弱,仅为1%左右。  相似文献   

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正确认识和评价劳动力、资本和科技三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罗"增长速度方程"相结合的生产函数,对劳动力、资本和科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测算结果,提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放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产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正确认识和评价劳动力、资本和科技三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罗"增长速度方程"相结合的生产函数,对劳动力、资本和科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测算结果,提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放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技支行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科技与金融结合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
  工业革命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次科技革命或者科技创新往往能带动经济高速增长,要让科技转化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增长,就必须要让资本和科技结合,将科技资本化。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认为:“没有信贷就没有现代工业体系的创立,现代工业体系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建立,信贷对于实现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文章认为: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固然重要,但鉴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在保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调结构,保增长、调结构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9.
余旭 《金融与经济》2012,(10):67-70
本文研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国经济正进入由快转慢的转折时期、呈现长期回落趋势,提出要通过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改善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环境,制定以治理生态、对外投资、促进消费、科技创新为经济调整时期发展新战略,以此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陕西作为科技、教育大省,经济发展却严重滞后,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引入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非线性相关进行了分析检验,从而证实陕西省科技与经济发展间呈现弱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了陕西科技与经济非一致性特征,提出了实现陕西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减速(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8%)的背景下,北京市GDP同比增长7.2%,创下近20年来的同期新低。那么,北京目前的经济运行态势究竟如何呢?记得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本年度政府工作时提出,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抓改革、促和  相似文献   

12.
后发大国的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因素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度创新对于各种增长因素的优化有重要影响作用,后发大国的"转型"特征决定了制度创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中国经济实现了30年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培育市场机制为主线、渐进式深化和阶段式转型的改革开放道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阶段的制度创新,应该着眼于构建引导集约型、升级型和内生型增长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三会"是指2016年5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科技盛会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召开的大会,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步消退,经济增长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等环境下,国家发展已不能再简单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更需要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已成为全民族共同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我国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们"十二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就江苏而言,"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增长和惠民优先将成为这一时期发展的主要特征。政府部门,尤其是财政部门如何充分发挥江苏产业基础扎实、科技实力雄厚、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5.
张伟巍 《时代金融》2014,(8X):34-34
近年来,促进经济稳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调,通过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分析了对"稳增长"政策的理解认识,就如何实现稳增长,提出了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促进经济稳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主调,通过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方式,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本文分析了对"稳增长"政策的理解认识,就如何实现稳增长,提出了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的关键,而将经济增长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要素效率上来,其重要动力源于科技创新.一个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成长关键是能否得到很好的融资,而一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市场在为科技创新项目的融资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金融体系的配套改革必须跟上.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同时提高银行体系的融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自然资源是一国国民财富初始积累的前提与源泉,丰富的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然而也有学者提出"资源诅咒论",他们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反而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本文从我国实情出发,分析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以传统的要素型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实现了快速增长,这种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环境,不具备竞争力,风险较大,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打造产业集群,有利于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为此,政府应不断调整政策基础,理顺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重视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但长期以来,人们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混为一谈.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GDP高速增长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结果导致出现“有增长无发展”、“倒退的经济增长”等经济现象,制约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我们既要厘清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在研究范畴、衡量标准、研究对象、表现特征、目标后果和理论观的演进等方面的区别,也要厘清二者的联系。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才能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均衡、持续和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