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业经营: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金融业分业混业的问题上,国际金融业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混业全能型,二是分业型.从世界金融制度发展史看,绝大部分国家金融业最初的金融自然发展状态都是一种混业状态,此后走上了一条"混业经营--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发展道路.目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潮流,中国金融业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来实现我国向混业经营的平稳过度.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12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结束了美国金融业近70年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格局,为国际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开启了新的纪元.面对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浪潮和我国加入WTO后对金融业的冲击,研究金融分业、混业经营模式演进历史,对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在现有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业混业经营方面已进行积极探索,且与混业经营相适应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事实上已经存在.为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应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建设、相关立法及金融监管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江 《新疆金融》2004,(4):10-12
金融业到底是“分业”还是“混业”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论的话题。就我国而言,基于金融业外在环境的变化,要求金融业混业的呼声愈来愈高。而本文逆潮流而动,立足于金融业的内质——金融功能,对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内外特征稍做剖析,然后具体阐述金融中介的金融功能发挥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不应急于搞金融混业,而是在分业状态下继续进行金融深化,完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5.
赵宁 《甘肃金融》2002,(1):26-28
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引起国际金融业朝着规模经营、金融集团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1999年11月,美国众参两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法案>,这标志着美国金融业分业模式的终结和混业模式的开始,也表明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还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这是我国基于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的需要,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快速、平稳地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必经的一个阶段.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变革,面对刚刚加入WTO的现状,我国金融业是继续采取分业经营,还是迎合国际潮流采取混业经营呢?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本文认为,加入WTO后,为了迎接国内外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也为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必然是"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6.
试论在分业经营原则下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去年底,美国通过了新的金融服务法,在法律上重新确立金融混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模式,从而宣告延续了近70年的分业时代正式结束。在这种背景下,关于金融业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还是混业经营、混业管理的问题,最近引起了我国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由于这是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市场发展全局的现实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本文拟对分业经营条件下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欧美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主要原因  从西方国家的金融发展历史来看,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有深刻的原因。1.向…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的发展模式有混业和分业之分,某种发展模式有其相适应的金融发展阶段,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如果从并购融资角度来考虑,金融混业经营更加有利于我国企业间的并购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意义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素兰 《金融论坛》2001,6(9):19-24
本文通过比较从分业到混业的两种过渡模式的成本和收益,论证了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两难局势下的现实选择.它不仅可以使我国金融业实现混业带来的正面效应,为中国在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主体,而且可以使原有的分业监管仍然有效,不必对原来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有利于我国实现金融经营和监管体制的平稳过渡.因此,它不失为我国从分业通向混业的桥梁.另一方面,虽然在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不需要对原有的体制做根本性变革,但是为了安全、有效地发挥其桥梁的作用,政府必须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业现实选择:银证混业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现在金融混业趋势作了分析,然后对中国金融业的分业格局与混业趋势的冲突现状做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应是设立以银行为核心的银行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已初现端倪。研究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对祖国大陆金融业发展有如下意义:必须根据现实经济状况来选择分业还是混业;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应成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首选;在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同时,必须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周丽红 《新理财》2010,(1):76-77
众所周知,资金犹如企业的血液,渗透在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如果血液不流通,那么肌体再强壮,肌肉再发达,也无法挽回整个肌体,也就是企业迅速坍塌的宿命。  相似文献   

12.
钟朋荣 《银行家》2003,(6):80-82
从<资本论>中吸取思想营养 马克思对资本的定义是,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天性就是要追求更多的利润.因此,研究资本经营要从<资本论>中汲取营养.<资本论>里有两个重要观点:一是货币资本只有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才能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一观点给我们的启发是,资本经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使同量的货币资本能推动更多的人力资本.许多发展很快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经验,即要大量地吸纳劳动力.比如希望集团现在有1万人,新疆德隆有10万人,他们都是通过吸收较多的人力资本来创造利润的.其实,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企业家自身的升级过程.企业领导人开始是一个专家,然后升级为企业家.所谓专家,即不是经营资本,而是经营自我,不是推动别人干,而是推动自己干.  相似文献   

13.
樊清玉 《新理财》2013,(1):110-111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凸显了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地位,目前正受到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14.
王大贤 《新理财》2010,(9):38-41
作为大型企业CFO,应切实了解企业对跨境资本运作的意愿、目的,进而切实推进企业跨境资本运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和借力境外资本市场“引进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备够钱     
邹志英 《新理财》2014,(1):24-24
《基业常青》中提到过:企业利润就像人体需要的氧气、食物和水一样,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但事实上,对企业而言,知晓利润如何而来更重要。所谓利润,就是企业完成了一项经营使命,自然而然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利率政策成为我国中央银行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市场化改革更是提升了该工具的重要性。采用月度和季度两种频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比分析了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比例和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等三大工具对操作目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比例的影响效果最佳,存款基准利率具有一定的影响效果,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中央银行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起利率主导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17.
姜军 《新理财》2011,(6):36-38
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与一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致相同。一个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和运作如图1所示。基金的设立和发起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合伙企业法的陆续修订和出台,为私  相似文献   

18.
谭雅玲 《银行家》2005,(5):10-17
中行“高山案”、建行“张恩照事件”、农行“内蒙古案”的相继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银行业的空前关注和对银行改革的各种评论与反思。反观这些案件,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导致这些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就针对违规操作的问题对商业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连续不断的整治,为何至今仍屡禁不止?当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艰难中推进时,频发的案件使人难免对国有银行的股改及上市前景心存疑虑。国有银行在改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国有银行如何通过股改和优化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规范风险管理与监督工作?本期名家论坛以“聚焦银行操作风险”为主题,邀请对国有银行风险管理问题有着独特见解的九位专家共同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治理路径,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9.
各位CFO朋友:你们好! 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是沃尔沃集团在2006年100%注资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完全针对商务车的汽车金融公司.我们的业务针对购买沃尔沃集团产品的客户,包括卡车和建筑设备,未来,我们还希望能涉足巴士.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力工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供电企业的市场化,供电企业的经营模式将发生变化,在分析我国地区供电企业组织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虚拟经营的概念,提出了供电企业“虚拟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