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考察货币政策在中部地区的区域性实施效果,分析不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武汉市为例,文章运用SVAR模型及其脉冲响应函数比较、评价区域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政策在经济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货币供应量在不同经济周期对武汉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速度和深度大体相似;而利率政策的影响则有显著差异。在同一经济周期,不同货币政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文章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模型,对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差异。从贷款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来看,中部、东北和东部地区省份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对于资本投入相对不足的西部地区,要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移;对于资本积累充足的东部地区,要提高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5—2008年间中国东部和西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及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对中国东部(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和西部(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的货币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在我国东西部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和区域间信贷制度的不同。因此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区域间经济和金融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的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的执行效果中产生了地区差别。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地区差别,是造成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地区差别的根本原因。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需要着力加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中的结构因素及其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表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冲击如何引起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反应,它缺乏对结构因素特别是区域结构性因素的分析,而货币政策的实际运行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性作用过程,由于不同区域的投资、消费利率敏感性差异、开放程度差异和商业银行发展和结构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会使货币政策实际运行中产生的传导过程和效果出现区域性差异,这一问题在欧盟已经引起足够重视,中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因而应该重视对基于区域金融差异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7.
金融机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冲击必须通过金融机构来进行,目前我国各区域的金融机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种类丰富齐全,分布密度大,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分支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贷款权限较低,我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的差异必然使货币政策传导出现区域差异化效应。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传导是一个有着众多环节、渠道和因素构成的复杂过程,各个地区在经济和金融结构等方面的异质性,导致单一的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产生区域差异效应。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问题对于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宏观调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西北地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9.
金融体系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货币渠道过程是通过金融市场从货币政策冲击到市场零售利率的价格传导过程,信贷渠道是通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数量传导过程。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同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区域金融差异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中国货币政策转型,重新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第一年,而欠发达地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层,其社会经济水平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影响,通常被人们所忽略。本文以喀喇沁旗为例,分析金融机构经营行为与稳健货币政策传导的相互影响,以了解稳健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昕 《时代金融》2008,(5):32-34
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差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东北、中部、西部逐渐减弱。文章认为,在确保统一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建立充分反映地区差异的灵活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减少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国31个省份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信贷投放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并不会带来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而言,信贷的投放并未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反而会带来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负债率:形成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果差异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平 《上海金融》2006,(8):25-28
在我国区域经济层面上,存在“高(低)负债率、低(高)信贷增长”的现象。东部沿海发达省区企业负债水平较低,信贷增长却较高,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情况则相反。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以信贷渠道为主的情况下,各区域经济的企业负债水平差异,会通过对当地信贷投放的反向制约机制,致使全国统一的货币信贷政策产生不同的区域效应。降低中西部地区企业的负债率水平、改善其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果,关键在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情况看,货币政策传导尤其是在欠发达县域地区传导中面临诸多问题和矛盾,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传导效果,因此,对欠发达县域地区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矛盾和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货政策的传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各地区1985~2009年相关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在我国不同区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东部地区货币渠道发挥作用更加显著;西部地区主要依赖信贷渠道;中部地区则主要依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作用极其有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区域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以及总部经济效应的影响。因此设立区域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省域资金流动监管机构、协调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区域化择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区域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吴军  黄丹 《西安金融》2007,(3):24-26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差距不仅反映在经济总量上,还体现在经济金融结构和发展水平上。由于地区间的经济金融差异,统一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的传导效果。因此我们首先得出这样的推断:第一.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敏感。第二,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的传导和作用存在差异性效果。最后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检验各地区货币政策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作为总量调控政策,在传导过程中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不同质的影响。北京作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总部经济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特点,研究分析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和工具,通过调控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和结构,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过程。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是贯彻落实货币政策,但从区域情况看,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与政策预期之间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尤其是边远欠发达地区信贷结构不合理、不平衡等情况仍然存在,严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与区域金融结构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货币政策传导梗阻和欠发达地区资金紧张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文韬 《金融论坛》2021,26(4):33-45
本文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利率、信贷、汇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的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物价影响的方向和幅度均存在非对称性;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除对个别区域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有一定影响外,对大部分地区影响幅度不大,但区域非对称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