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瑾璞认为,2012年货币政策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着力优化融资结构,防范潜在金融风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稳健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此外,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准确把握货币政策时滞,除了针对当时的宏观经济现实情况,还必须综合考虑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达到预定的政策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本外币政策协调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超稳定背后是汇率固化,已经不能适应宏观金融调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有必要基于二元经济转换进程中本外币政策协调来安排人民币汇率改革:把汇率政策纳入货币政策框架,保持利率和汇率改革的协调,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辅以灵活的汇率政策,并积极发挥汇率政策的经济结构调整效应。  相似文献   

3.
汇率体制改革后的汇率预期与宏观政策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磊 《南方金融》2005,(8):13-16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汇率生成机制改革公告。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在新的机制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将保持基本稳定,由此会带来新的博弈格局并影响实体经济。由于汇率改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通过结构差异来影响总量波动,财政政策将适度放松以扩大内需、预防通缩及调整结构,货币政策则将继续立足于本外币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4.
声音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重申,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 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 形成机制改革"。 一些国家不时指责人民币被低估。温家宝去年12月在一次在 国外访问时明确表示,随着市场的变化,中国将逐渐实行人民币弹 性汇率机制,但这是一个复杂和渐进的过程。 当时,他指出实行人民币弹性机制必须考虑几个因素:一是中 国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经济体系完善,金融体系健全;二是要有科 学的方案,以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三是要考虑对周边国家 的影响,中国对周边国家负责,对世界负责。  相似文献   

5.
权威观点     
《中国金融家》2005,(8):12-13
胡锦涛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尚福林:股改要充分考虑公众投资者合理要求,苏宁:央行应加强对区域经济金融研究,周小川:重视政府在微观金融改革中的作用,吴定富:保险业经营要坚持“理性、规范、诚信、稳健”四原则,周小川:转变思维转换视角看汇率改革,周小川: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自己的决定,吴晓灵:企业要逐步减少对银行依赖增加直接融资。  相似文献   

6.
记者:您是研究国际金融的专家,中国应该在怎样的物质基础层面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黄泽民:当前中国正处于对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开放、国际储备水平、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等多项指标的艰难选择与平衡之中,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重大政策抉择.我认为,中国作为大国经济必须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并逐步过渡到独立浮动汇率制应该是我们国家汇率制度的改革目标.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资本项目稳步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储备量应该保持在适度水平.要做到上述政策选择,其重要物质基础是中国必须拥有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官方黄金储备.因此,应该把大规模地增加黄金储备从而优化国际储备结构,作为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市场》2005,(4):79-79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的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的汇率改革是从1994年开始,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改革的方案,使汇率对于市场更富有弹性。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是为汇率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是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将经济不确定性拓展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相关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等多个维度,基于混频多因子GARCH-MIDAS模型实证检验多来源的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产生影响的异质性,并研究不同维度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预测能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影响时间也较为持续;在中国、美国和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中,美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呈显著负向作用,而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则是起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相比持续时间更长;和前两个维度经济不确定性相比,相关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在影响强度和周期上都呈现弱化态势.同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加入不同维度的经济不确定性指标的多因子GARCH-MIDAS模型均能提高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率的预测精度,但相比较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预测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西安金融》2014,(12):1-1
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是从1994年开始的,比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早两年.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进行了五次比较重大的汇率政策调整和汇率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10.
郑超愚 《新金融》2006,(1):11-12
2005年中国经济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预期方向稳定发展,继续呈现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态势。2006年乃至“十一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中性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的需求管理最终政策目标指导下建立价格、工资与汇率动态调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金融》2011,(7):30-52
<正>三、人民币汇率制度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维护发展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等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发展中的大型开放经济体,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要要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实施金融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货币和利率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上升和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宏观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冲销干预的措施来实现,同时为了防止投机资本的套利和经济过热,央行又必须进行利率控制,但是这些政策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兼顾。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情况下,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多种政策搭配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渐进式推进面对全球性经济增长结构转变,以及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前提下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特 《上海金融》2008,(5):66-69
本文首先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应明确一个前提: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目标是,使汇率服务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需要。在具体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几大宏观经济目标的关系后,接下来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一是在汇率形戍机制上,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实现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在汇率水平上,与我国经济增长相伴随,实现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稳中有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最后,针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求实现更为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从而为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近期宏观经济形势及2009年全国宏观经济走势作一个基本的判断和预测,是各级经济工作者和研究部门的重要课题。淮安市发展和改革研究会课题组综合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对2008年中国经济的基本判断和对2009年乃至以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走势的瞻望如下: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已经并将继续放缓;消费景气指数趋于疲软;货币政策出现大幅松动;贸易顺差日益走向平缓;通货膨胀形势出现逆转;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房地产市场即将在近年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恶化以来,在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升值的同时,欧美日等国从中国的进口增速均出现了低于其整体进口增速的现象,这表明当前中国出口不景气并不完全归因于外需不足,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升值至历史高位也是出口增速下滑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保持出口稳定是“稳增长”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建议应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基本稳定,充分发挥汇率政策工具在调节宏观经济内外均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联储紧缩性货币政策逐渐提上议程,业界也越来越关注其对世界及中国经济的影响。在这种外部环境下,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作何选择?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货币政策到底应该是松是紧,主要看三个因素:一是GDP增长状况;二是通货膨胀形势;三是国家金融脆弱性。美国货币政策的趋紧(特别是加息)将对中国执行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很多掣肘和制约。但总体来说,只要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允许汇率有足够的灵活性并且保持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理,中国维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是没有问题的。本刊摘编了余永定教授的上述发言,以对业界关切问题带来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本身所固有制度缺陷是近年来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公开市场业务缺乏必要的物质载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因基础货币失控、超额准备金偏高、流动性过剩效果不明显;再贴现、再贷款有淡出迹象;利率政策受准备金利率的存在和利率的非市场化制约;汇率政策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发展完善货币市场,取消准备金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多重矛盾并存及其复杂性的分析,在探究其成因、表现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政策选择思路,主张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和外贸政策的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