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保险中介,是指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取得相应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保险营销员(个人代理人)。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保险行业越发达,保险中介越重要。发达的中介市场是保险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4年年底,保监会先后发布了旨在规范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行为的《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和《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以下简称三个《指引》),以及新的《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和《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两个(《规定》)。这些规范性文件和规章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保险中介法规制度建设日趋成熟和完善,对于规范保险中介经营,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爱华 《金融纵横》2003,(1):49-49,53
一、我国保险经纪的发展现状 保险经纪人是在保险市场中站在投保人的立场上,促成保险合同签约,为合同当事人双方提供专业保险中介服务的中间人。现代保险经纪人的业务种类已非常不仅包括与保费直接相关的经纪业务如普通的保险经纪、专业保险经纪、意外及健康保险经纪、冉保险经纪,还能为客户提供许多高附加值的风险管理咨询,保险方案设计等服务。  相似文献   

4.
刘玉焕 《上海保险》2012,(12):41-45,60
一、引言 保险中介是现代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中介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54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95518家。其中,全国性保险代理机构32家,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791家;保险经纪机构416家,保险公估机构315家。2011年,保险中介实现保费收入1.2万多亿元,  相似文献   

5.
魏久锋 《上海保险》2011,(4):40-42,54
保险专业中介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招揽、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保险专业中介的主体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  相似文献   

6.
姚庆海 《中国金融》2006,(17):25-26
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保险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保险市场中共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1980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463家,保险经纪机构284家,保险公估机构233家;兼业代理机构13.4万家;保险营销员148.3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为2427.78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8.82%,保险中介已经成为保险业服务社会的主要渠道。保险中介的发展完善了我国保险市场结构,把市场化机制引入到保险市场,使保险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保险市场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焕发了保险业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了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保险公估人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依法为保险合同当事人办理保险标的的查勘、鉴定、估损及理赔款项清算业务,并给予证明的人(为方便起见,本文以下将保险公估所涉及业务统称为理赔业务)。保险公估人的酬金,一般由保险公司支付。保险公估人与保险代理人等同为保险中介市场的构成主  相似文献   

8.
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保险代理人制度种种的问题。保险人与保险代理人之间是一种松散的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无法实现对代理人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发展保险经纪人,公估人参与保险中介市场,弥补保险中介资源配置结构上的失衡,提升代理人职业的社会价值。这样才能减少纠纷,规范保险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中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中介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公司160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121家,保险经纪公司16家,保险公估公司23家。从地域分布看,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保险市场发达地区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主体数量较多,机构类别也较为健全。  相似文献   

10.
保险公估作为一项保险中介服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除了要有有效的保险供给与需求外,还应有相对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业面临着外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压力,完善保险中介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保险公估事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陈功 《上海保险》2008,(5):43-46
纵观中国保险公估业,2008年必将成为标志年。本世纪初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中国保险公估业最终依靠资本平台的强力,步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而这一页,则由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掀开。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于2007年12月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融资2.16亿美元,获得整合中国保险中介业的基础。此前,泛华集团已经收购22家保险代理公司及4家保险经纪公司,在打造中国保险中介集团平台的战略驱动下,更大的资本运作直指保险公估。继2007年12月成功收购广东方中公估公司后,  相似文献   

12.
杜佐岭  李加明 《时代金融》2013,(11):91-94,100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专业中介是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安徽省保险专业中介市场为研究主体,首先分别研究了保险代理市场、经纪市场及公估市场的市场集中度,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并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Berger模型分别验证市场力量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在安徽省保险中介市场上是否成立。最后给予总结并从监管层面、公司层面及社会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专业保险代理机构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为客户提供各种专业化保险服务的保险中介企业。作为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桥梁纽带,我国保险代理等中介机构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06年3月31日,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专业保险代理机构1349家,专业代理机构  相似文献   

14.
保险公估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一起构成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支柱。建立保险公估人制度是改善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应适应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动我国保险公估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保险公估机构作为保险市场中介之一,在理赔过程中既可以缓解当事双方的矛盾,又可以使保险人增大回旋余地,维护保险人、被保险人的合作关系。目前我国的保险公估机构存在规模小、业务单一、效率低下、服务不尽人意等问题,据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借鉴国际经验规范发展我国的保险公估业,以适应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保险中介是保险产业内部分工的产物,是保险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保险业实现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条件。保险中介分为专业中介、兼业中介和个人代理三个方面。专业中介是专门经营保险中介业务的组织,包括专业代理机构、经纪机构和公估机构。目前江西省保险专业中介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内部条件不足和外部环境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保险中介组织自身发育不良,而且也限制了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江西保险中介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日前,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基本服务标准》、《保险经纪机构基本服务标准》、《保险公估机构基本服务标准》。三个基本服务标准为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接受服务方面提供参考,也使他们对中介公司评价有了具体标准,这是监管机关加强保护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1、做好保险公估人发展的长远规划.我国保险公估人发展的长远规划应建立在"三有"基础上,即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所谓"有目标",就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和制定旨在推动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应该达到的目标;出台与保险公估人相关的法律法规,确立保险公估人的市场主体地位.把保险中介产业发展纳入保险业发展规划.应在战略的高度把保险中介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保险中介产业既依附于保险产业,与保险产业密切相关,荣辱与共,又有不同的市场分工和市场职能,分工和产业的细化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也使保险中介逐渐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于保险业又服务于保险业的产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公估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据保监会提供的信息至去年底,包括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和保险公估公司在内的保险中介机构已达1 70家,其中含106家是去年新批设、正在筹建的新公司.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谈及,去年11月16日颁布的三个保险中介管理规定中,对注册资本金的门坎已较以前有所降低,随着保险业市场化进程在加快,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对保险中介人的需求正逐步增大,保监会对保险中介市场的指导思想是,让更多的保险中介参与进来,优胜劣汰,不合格者自动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20.
陈贤 《上海保险》2020,(5):7-10
近年来,在保险业高速增长的同时,保险中介市场也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监管部门对保险中介给予的政策关注力度进一步加大,各行业巨头纷纷抢滩保险中介市场,资本大量涌入,竞争日益升温。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在数字化保险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上海东大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大保险经纪"或"东大")董事长沈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