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天 《海南金融》2022,(1):9-19
本文构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杠杆率和经济增长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在时变特征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在绝大多数时间内会降低产出增速,但在经济低迷时期也能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在2012年之前主要体现为负向冲击,但在2012年之后,经济政策不确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评估全球不确定性冲击对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分析增加货币供给和扩大央行资产规模两类货币政策、以及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两类财政政策应对外部冲击的效果。采用全球不确定性指数和全球流行病不确定性指数作为不确定性冲击的度量指标,并在模型中加入中国流行病不确定性指数作为外生变量。结果显示,全球不确定性对我国总需求造成较大负面冲击,国内货币与财政政策都做出了积极应对,并且扩张型财政政策还起到了降低全球不确定性的有益作用。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渠道、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投资和出口渠道作用于总需求,消费渠道拉动总需求的效果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未来宜将降低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宏观政策补短板的重点,以带动消费内循环。同时还需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预防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内经济造成二次冲击。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的时变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TV PSTR),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我国30个省份(地区)的2000-2015年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展开深入研究。我们构建包括金融系统因素和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的非线性模型,重点考察金融深化过程中,在金融系统变化情况下,保险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渐进影响效应及传递路径。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区域金融系统的资金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越有效,保险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强拉动效应,其中寿险的融资功能比财险经济补偿功能更具经济增长效应;地区金融风险程度增高,会大幅度提高金融系统坏账率和投资风险,弱化财险经济补偿功能对实体经济正效应,同时阻碍寿险储蓄资金对实体经济的转换投资,进而挤占部分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形成负效应。此外,研究发现2008年以后,随着金融系统风险减低,金融发展扩大,保险发展对经济增长逐渐呈现正效应。但近年不良贷款率上升,加之金融规模扩张过快造成严重泡沫,需要防范金融系统逆转对经济造成负面冲击。最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现阶段深化金融改革与管控金融风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05-2018年我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年度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DID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融资约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融资约束总体上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效应,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不敏感,通过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内部现金流水平有助于民营、小型企业减轻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加大企业融资约束而进一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高速增长、快速扩张是许多企业追求的目标,但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企业增长或扩张速度并非越快越好,企业增长速度只有与自身的经营效率、财务政策相匹配,才具有可持续性.可持续增长是公司制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长远目标.本文运用范霍恩模型对我国三家垄断保险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公司是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6.
金融不确定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构建包含金融冲击的企业投资决策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金融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为:金融不确定性上升会降低企业投资水平,控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国际金融危机时间窗口后结论依然成立;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实物期权为主渠道不同,金融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以金融摩擦为主渠道,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企业信贷可得性抑制企业投资;金融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周期中存在非对称性特征,在经济衰退时期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对于制订稳投资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季度面板数据,通过窗口滚动回归模型测度出体现企业个体异质性特征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指标,重点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显著提升了企业金融资产的比重,且这种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竞争较强行业以及初创公司表现得更明显;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加剧了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由此形成的企业融资抑制效应与实体投资风险放大效应抑制了实体投资,相应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在促进企业实体经济投资、市场环境改善和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丹 《北方金融》2020,(4):30-36
本文通过建立TVP-VAR模型研究经济不确定性、利率与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联动关系并比较不同时期和不同时点的脉冲时变特征。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利率波动先上升后下降以及短期跨境资本流动下降,短期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效果更为显著,冲击程度明显大于长期。因此,应通过保持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健全利率市场化机制和加强实时监控等手段增强吸纳和缓冲外部不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给各国经济造成剧烈冲击,也给我国企业出口带来很大挑战.为了准确研判疫情冲击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包含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异质企业模型,分析政策变化对企业出口的影响,以及出口信用保险在稳定出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国外政策不确定性增强使得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增加,并扩大了企业出口实际的损失;仅采取封锁隔离政策时,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增大,而损失比重下降;仅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时,能有效缓解不确定性,促进出口增长但可能会降低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损失比重增加;综合考虑封锁隔离措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疫情冲击所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需求依然增加,但能使损失比重维持在正常水平.研究结论为我国出口贸易在疫情冲击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稳定外贸基本盘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准自然实验,选择疫情前后我国债券市场数据,研究金融政策竞争中性原则实现情况及其途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在疫情期间明显降低,金融政策的竞争中性得到进一步体现;那些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商业信用支持的民营企业,其融资成本降低幅度更大。同时,疫情期间一些应急性融资工具也向民营企业倾斜,更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检验发现,供应链上下游受影响程度越严重、为上下游提供的商业信用期限越长,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幅度越大;疫情期间的金融政策并没有导致民营企业出现“脱实向虚”现象,反而降低了其金融化水平、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对民营企业不愿贷、不敢贷的现象并不等于金融政策存在非竞争中性,而是源于金融机构在执行层面的顾虑,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推出的金融政策有效缓解了信贷市场执行层面的这一顾虑。本文研究结论从金融政策竞争中性出发,为给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