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左玮 《云南金融》2011,(9Z):4-5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日本与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也是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两个国家。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模型,利用日美两国的汇率及各自的价格指数,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检验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国际汇率决定上的现实作用,并解释出现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左玮 《时代金融》2011,(26):4-5,9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日本与美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也是与中国贸易关系最紧密的两个国家。本文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的理论模型,利用日美两国的汇率及各自的价格指数,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检验,基于该检验得出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国际汇率决定上的现实作用,并解释出现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陈佳 《新金融》2010,(4):26-30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现代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石之一,本文首先直观简要地分析了近三十多年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化趋势,然后采用ADF和协整的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了检验,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模型估值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均衡汇率。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述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实证检验结果,对25个国家和地区1975年以来的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从静态来看,发展中国家名义汇率对购买力平价的偏离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从动态来看,发展中国家在追赶过程中其名义汇率变动向购买力平价趋同。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实际汇率能更有效地反映一国的对外竞争力,理论说服力更强。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但影响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因素众多,从而使得实际汇率经常偏离平价关系。文章对有关文献中各种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葛兰杰因果分析等计量经济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与人民币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遵循购买力平价理论。因而不应以该理论为依据要求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7.
汇率决定理论新研究——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青  宋福铁 《上海金融》2006,(11):49-53
本文通过回顾汇率形成机制的有关文献、分析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购买力平价理论中引入可支配收入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汇率决定理论———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理论。首先,本文的切入点新颖,为了排除各种干扰因素,通过把我国的各地区假想成小国家的角度来考察新理论的正确性。国内数据的实证结果证实,相对收入购买力平价模型效果明显好于购买力平价模型。然后,将该模型运用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结果发现,现阶段人民币币值确被低估了7%~8%,但低估的幅度并不像欧、美等国所声称的那样大。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上,有关国际组织测算购买力平价的目的,是以此作为货币转换因子,进行GDP国际比较。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2年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为1.79:1,购买力平价相当于汇率的22%,与世界许多发展中(或转型)国家一样,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具体数据见表一)。因此,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名义汇率而言,实际汇率能更有效地反映一国的对外竞争力,理论说服力更强。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基本的汇率决定理论,但影响购买力平价关系成立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因素众多,从而使得实际汇率经常偏离平价关系。文章对有关文献中各种购买力平价偏离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汇率的决定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分析西方传统汇率理论的缺陷,从影响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本质因素(实物因素与资本因素)出发,探讨了汇率的决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期均衡汇率与短期汇率决定和变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由实质资产决定论、金融资产决定论、符号分析决定论和国际金融政治决定论共同组成的现代汇率理论,研究、分析、确定实质资产论中的购买力平价说作为人民币汇率决定的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1是重要的宏观经济价格指标。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跨国长期投资收益以及资本流动等理论和实务的角度着重分析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并根据今年2季度以来上述几方面发生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作了简单预测。研究发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主要是中美两国的价格差异、利率差异和经济增长率差异,但之间的相关关系却同传统的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相反。通过构建人民币汇率指数并对人民币/美元汇率进行跟踪和预测,认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都将面临贬值压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通过对利率平价理论进行分析,然后以人民币汇率来验证利率平价对汇率走势的解释力度,最后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原因分析说明利率平价难以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的文献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问题的分析大多采用这样一个思路:根据西方汇率决定理论,做必要的修正之后,选取统计数据代入模型计算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然后把它与实际汇率相比较确定人民币汇率是高估还是低估,从而得出人民币应当贬值、升值还是保持稳定结论。例如,俞乔(1998)根据购买力平价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测算,认为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实际汇率被高估30%左右;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与地区货币的实际汇率被高估45%以上。而陈学彬(1999)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低估,人民币对其他一些国家货币汇率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购买力平价(PPP),国际费雪效应(IFE)和一般购买力平价模型(G—PPP)对深受亚洲经济危机打击的韩元的长期均衡性进行经验研究。在计量方法上,首先运用增广的迪基一富勒检验(ADF)对真实汇率进行稳定性检验;其次运用Engle—Granger两步法对购买力平价再次进行验证,并检验两国间利率差的变化是否对汇率变化产生影响;最后采用Johansen的多变量协整分析方法,对5组真实双边汇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通过对整个样本和亚洲经济危机以前的样本分析,证实了韩国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之间购买力平价关系不成立;第二,亚洲经济危机以后,除了韩国和美国外,韩国和其他主要国家间购买力平价关系得到成立;第三,两国间名义利率的变化对于两国间汇率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证实了国际费雪效应的存在;最后,虽然整个样本期间5组真实汇率间均衡关系不成立.但是亚洲经济危机以前事实上存在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2007年9月~2014年10月汇率与利率相关数据,对抛补利率平价在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2012年后利率平价理论由过去的无效转为逐渐发挥作用,境内外利差与汇率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越发紧密;尽管如此,实际远期汇率与利率平价下的远期汇率仍存在一定偏差,这意味着资本管制政策仍然有效;最后,本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政策制定做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直接标价汇率)一直呈下降趋势.本文将从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两个角度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利率平价机制的制度约束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所做预测并不契合,原因在于我国的利率平价机制受三大制度约束:利率管制性强、国际资本的有限流动性和人民币汇率缺乏有效波动。当前,我国利率平价机制调节利率、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相互关系的作用还十分微弱,在现有制度约束下还尚不具备完善利率平价机制发挥作用所要求的条件,改善制度环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和港币汇率联系及其检验方法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般购买力平价假说的实证检验 购买力平价学说是汇率理论中生命力最强的学说,也是最具说服力的理论。尽管经过国际金融理论长期的发展,汇率理论有繁多的流派和理论争论,但是人们仍然公认购买力平价是解释长期汇率水平变化的最好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0.
潘雯 《中国外资》2012,(22):31-32
汇率与利率关系对一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利率平价是决定与调整一国汇率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认为未来汇率的变化率与这段时间内两国利率的相对变化率一致。文章运用中美两国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利率平价不能完全解释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与两国利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不明显。最后,本文据此分析原因并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