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行巨额存差:基于会计与经济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家金融系统存差的会计分析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并没有“闲置资金”,经济分析表明,我国银行的存差最终都进入了实体经济部门。存差的存在只是表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金融系统的巨额债券投资在短期内是无法大量变现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金融系统存差的深层分析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并没有“闲置资金”,我国银行的存差资金最终都进入了实体经济部门。存差的存在只是表明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存差”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扬  彭兴韵 《中国金融》2006,(24):34-36
近年来,金融系统中的“存差”问题在社会上引起颇多责难,很多人甚至将目前所谓“流动性过剩”以及相关的经济问题归咎于此。我们认为,“存差”(相对中国金融系统中的“存差”分析对应的概念是“贷差”)作为一个产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概念,如今已基本丧失了科学性。因此,用之分析当前我国的金融现象,得到的将是似是而非的结论;用之来指导货币金融政策,更会产生严重误导。  相似文献   

4.
1995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存差”,并且数额逐年扩大,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突出,巨额的存差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巨额的存差造成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适度调控流动性是人民银行今年宏观调控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及危害,然后从宏观和整体层面,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剖析了“存差”产生的原因,发现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不良资产的剥离、现金需求比例的降低、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是存差扩大的主要原因。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笔者对存差扩大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存差和贷差是一种金融现象,它们都必须以物质真实性为基础,存差和贷差要保持动态平衡,就是要从事合理的投资和消费走经济“结构性增长”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开始由贷差转为存差,并且存差的数额不断扩大,成为金融领域引人注目的现象。围绕着存差问题,国内经济理论界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由于人们的研究方法不同,理论根据不同,对金融机构存差形成的原因、存差对金融与经济产生的影响,如何解决巨额存差等问题的研究结论五花八门,分歧很大,相互矛盾。本文旨在对国内学者对存差研究的各种观点予以综述与评价,并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7.
一、“存差”的产生 1993年到2004年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固原市金融运行一直呈现出“贷差”的特点,虽然“贷差”的额度有增有减,但“贷大于存”的整体运行态势并没有改变。长期以来,这种运行态势已成为贫困地区金融运行最显著的特点。进入2005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贷差”陕速转变为“存差”,并不断扩大,到6月末,“存差”额已达4.74亿元,标志着固原市金融运行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存差”是金融领域的术语,通常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减去贷款余额的差额,一般分为“名义存差”和“实际存差”,平时提到的“存差”就是指“名义存差”。“存差”逐年增加可以说是近10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特点,边疆民族地区的金融业虽然发展相对缓慢,但“存差”逐年增加这一大特点同样出现。从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近10多年来的金融业发展情况来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存差”是金融领域的术语,通常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减去贷款余额的差额,一般分为“名义存差”和“实际存差”,平时提到的“存差”就是指“名义存差”。“存差”逐年增加可以说是近10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出现的一大特点,边疆民族地区的金融业虽然发展相对缓慢,但“存差”逐年增加这一大特点同样出现。从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近10多年来的金融业发展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0.
关于稳健货币政策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戴根有 《南方金融》2002,(11):12-15
本文回顾了1984年以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职能调整和取向变化,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解释了由于金融分析方法不同而对金融机构存差、物价水平等问题存在的认识方面的差距,并就“十五”期间金融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中金融体制创新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金融体制创新概念及重要地位 金融体制创新可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体制因素或对原金融体制进行重构.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参与,通过金融深化,培育统一的资本市场、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各地区的资本收益趋于均等,调整已有的资本存量、结构,形成较高的储蓄率、投资率和投资收益率,没有与经济发展中相适应的金融组织结构和创新的金融体制,就不能迅速将国内的储蓄资源转化为投资,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2.
高圣智 《金融研究》1997,(11):66-69
日本版金融“大爆炸”述评(下)———从“大爆炸”看战后日本金融体制的成败高圣智日本型金融体制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中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日本内外环境的变化,其金融体制的负面作用日趋显著,以致成为泡沫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崩溃给日本经...  相似文献   

13.
飞岭 《金融与市场》2005,(11):4-5,8
从包头地区金融巨额存差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入手,立足区域经济现状,分析巨额存差现象背后的经济金融问题,并就如何改进和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存差问题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客观地考察了存差现象,从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论证了存差的成因,纠正了关于存差成因认识的几个误区,提出了消除公众对金融支持经济误判的相关建议,最后探讨了优化资金配置结构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存差规模的不断增大,存差现象引起经济金融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存差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少的疑虑。我们认为存差是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存差的出现和扩大并不是一个孤市的金融现象,而是具有深刻的经济内涵。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迅速增加,必然引起银行存款的迅猛增长:另一方面,银行监管方面的资本约束和存贷比例控制客观要求金融机构的贷款小于存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产权制度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县域经济中,存差逐年扩大的现实摆在了我们面前。以某县为例,1994年以前.贷款一直大于存款(即借差),从1994年开始,由“借差行”,逐步转变成“存差行”,存差走势逐年扩大,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截止2004年12月末,该县各项存款余额5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8亿元,存差已达26.4亿元,  相似文献   

17.
樊永勤 《浙江金融》2007,(7):23-23,25
近几年金融脱媒现象在我国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一)商业银行存差逐年增大,存贷款比率有所下降。我国金融机构在1995年之前一直呈现“贷差”,1995年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存差,  相似文献   

18.
金融机构存差持续扩大的现象,越来越引起政府部门和监管当局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青海省金融机构存差问题的分析,认为存差是一种经济现象,并不是经济问题,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不是存差,而是是否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一国金融体系是否稳健,从某种程度上说关系到该国的经济安全、乃至于国家安全。基于此,从本国的历史及现实出发,虽然世界各国存在着多种不同的金融体系,但学者及各国政治家们都在经济危机到来之际或经济存在重大隐患之时就未雨绸缪地及早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本国金融体系的选择究竟是历史的偶然,还是人为政策与监管的产物?金融体系究其源头其经济功能是什么?各国的金融体制与经济表现之间是否有联系?有没有“最优”的金融体系?所有这些都是比较金融体制(comparing financial system)研究的内容,通过这些研究,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金融体制之间的关系,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并发现同一个金融体制内部市场与金融中介的作用,预测金融体制的变化态势。是市场优于中介,还是中介优于市场?学者们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笔者以为,如果将研究的视角仅停留在不同金融体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孰优孰劣的争论上,或许不符合系统性理论观点,更不符合加入WTO已有6年历史的中国现状。经济增长一般都会累积大量风险,如果一种金融体制仅仅促进经济增长,但不能将经济增长所累积的风险释放到经济体之外,这种金融体制显然不是最佳选择。本文试图在不同金融体...  相似文献   

20.
黄正威 《金融纵横》2003,(3):10-11,17
我国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不含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大于贷款的“存差”现象始于1994年.“存差”金融为4052亿元.尔后规模不断扩大,到2002年底.“存差”已扩大到39803亿元。江苏的情况与全国一样.1993年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略大于贷款余额19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