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步深化以及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居民在社会化养老中的理性决策能力更加突出,而认知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数据,在充分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分析认知能力对新农保参保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能力对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与率,以及参与程度(缴费金额)的影响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关系,并且在青年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认知能力对参保的边际效应会受到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由于认知能力将同时影响个人的收入和参保意愿,低认知能力群体的老年人更易遭遇贫困风险,因此应成为社会养老保险项目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2.
何泱泱  周钦 《保险研究》2016,(3):106-117
抑郁症状影响到个人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是衡量主观福利状况的重要反向指标。本文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村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发现新农保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主观福利状况:按年龄划分,60岁以下参保人群的抑郁程度比未参保人群低7%;60岁及以上参保人群的抑郁程度比未参保人群低16%;新农保对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影响更大;也显著改善了2011年未参保而2013年参保的新增群体的主观福利。同时,“新农保”政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财富水平较低的农村老年人受到的影响更明显;政策影响在不同地区亦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和2012年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户家庭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新农保"会使60岁以上家庭减少金融资产的配置数量,16~60岁家庭则会降低固定资产配置总量。此外"新农保"对不同收入层次家庭资产选择造成了不同影响,在16~60岁家庭内,高收入家庭参加"新农保"后减少了自身固定资产配置数量,但是这种影响在中低收入组并不存在,而在60岁以上家庭中,高收入家庭参保减少了其金融资产配置数量,而在中低收入家庭参保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意愿影响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对山东省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问卷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子女个数、希望的养老方式、为家庭考虑是否参保、是否参加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对新农保的总体评价等因素对农民参保意愿具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芳  李锐 《保险研究》2016,(12):114-123
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2009年国家开始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新农保是否对家庭养老模式产生替代性,这一影响是否存在地区差异,还有待进一步评估验证。本文基于CHARL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了新农保政策对不同地区家庭养老模式的替代性。结果表明,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对东部地区农户从子女处获得的经济支持没有显著影响,但它显著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农户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概率,而他们获得的经济支持金额对养老金收入并不敏感。因此,新农保政策对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家庭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仍未根本动摇家庭养老模式。政府须在财力允许和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的条件下,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新农保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化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等导致养儿防老和以地养老的传统保障模式逐渐弱化。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的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从家庭土地经营面积变化的视角评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对农村居民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具有显著的替代作用,参加新农保可以使农村家庭的土地经营面积减少14%。进一步将样本按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分类展开讨论,发现新农保对自我养老保障的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弱的居民中,新农保对家庭养老保障能力较强的居民影响不显著。建议政府在缴费与基础养老金发放两个环节共同发力,持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效应。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比高达70.86%的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养老问题更加突出。继国家2009年颁布新农保实施意见之后,农业大省吉林省也于当年出台了新农保试点意见,并在9个市县开展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经过五年的发展,吉林省新农保制度已经确立,但是,在对新农保主要试点地区梨树县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了片面追求参保率、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养老宣传推广不够深入,以及来自商业养老保险的竞争冲击等问题。因此,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推进吉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地发展,增进农村社会的福利。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实证考察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军  张海川 《保险研究》2012,(2):113-120
基于2003年~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计算公式,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从纵向和横向(城乡差异)进行实证比较分析,指出制度模式、农民的收入水平、制度保障水平、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便捷性等问题是造成"新农保"覆盖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并从加快制度推进、提供多种制度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制度保障水平以及以家庭为参保单位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人养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新农保政策实施后,对农村老人养老现状有哪些方面的改善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改善农村养老现状的角度出发,为新农保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基础养老金偏低、缺乏配套措施等问题。新农保制度在农村的全面贯彻落实,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政策的认识水平,加大财政支出,进一步完善新农保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