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在现有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机构在金融业混业经营方面已进行积极探索,且与混业经营相适应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事实上已经存在.为推进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应在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建设、相关立法及金融监管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2.
赵宁 《甘肃金融》2002,(1):26-28
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引起国际金融业朝着规模经营、金融集团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1999年11月,美国众参两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法案>,这标志着美国金融业分业模式的终结和混业模式的开始,也表明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然而目前,我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还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这是我国基于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监管的需要,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快速、平稳地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必经的一个阶段.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变革,面对刚刚加入WTO的现状,我国金融业是继续采取分业经营,还是迎合国际潮流采取混业经营呢?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本文认为,加入WTO后,为了迎接国内外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也为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发展,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必然是"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3.
1999年11月12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结束了美国金融业近70年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格局,为国际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开启了新的纪元.面对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浪潮和我国加入WTO后对金融业的冲击,研究金融分业、混业经营模式演进历史,对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论述功能观点的基本涵义为切入点,对混业和分业的定义进行了重新思考.通过分析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深入探讨了金融业发展的两条途径.依据美国金融混业和分业的历程证明了新途径的可行性并推导出当前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金融业发展的新途径.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金融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金融业将直接以混业经营为背景的国外金融业的竞争,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混业经营是否现实?这正是目前在分业和混业问题上所争论的焦点。而对这种两难的形势,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无疑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而通过组建金融控股公  相似文献   

6.
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混业经营一直是西方金融业的大趋势,而中国金融业则实行分业经营.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据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着手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条例,结合新近完成的<商行法>、<证券法>、<保险法>的修订,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管理当局正逐渐放松管制,中国的金融混业正渐行渐进.金融控股公司以其所独有的特质,成为现阶段我国金融从分业走向混业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第一部分:关于世界金融体制的主流趋势 20世纪,全球金融业完成了混业--分业--混业的戏剧性轮回.进人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企业间一浪高过一浪的购并浪潮,呈现出巨型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特点:金融购并不再是简单的同业合并,而是银行、保险、信托等跨行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朴的购并,特别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力,加快了国际金融业向混业经营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李江 《新疆金融》2004,(4):10-12
金融业到底是“分业”还是“混业”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论的话题。就我国而言,基于金融业外在环境的变化,要求金融业混业的呼声愈来愈高。而本文逆潮流而动,立足于金融业的内质——金融功能,对金融分业与混业的内外特征稍做剖析,然后具体阐述金融中介的金融功能发挥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我国不应急于搞金融混业,而是在分业状态下继续进行金融深化,完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经加入WTO,国内金融业将直接面对国外金融业的竞争。几乎是单一资本、单一业务范围的中国金融业,将如何应对这些以混业经营为背景、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经验丰富的外来“金融航母”呢?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混业经营是否现实?这正是目前在分业和混业问题上所争论的焦点。面对这种两难的形势,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无疑是一种现实的选择。而通过组建金融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在分业经营原则下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去年底,美国通过了新的金融服务法,在法律上重新确立金融混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模式,从而宣告延续了近70年的分业时代正式结束。在这种背景下,关于金融业是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还是混业经营、混业管理的问题,最近引起了我国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讨论。由于这是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市场发展全局的现实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本文拟对分业经营条件下我国证券业与银行业之间的合作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欧美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主要原因  从西方国家的金融发展历史来看,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有深刻的原因。1.向…  相似文献   

11.
Sexual harassment . . . some see it . . . some w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s sexual harassment a serious issue for managers, and does it occur as much in business as the popular press would have us believe? How difficult will it be to implement the newly issued EEOC guidelines? Out of a joint survey with Redbook magazine, HBR takes a look at these and other questions. Eliza Collins and Timothy Blodgett explore definitions of harassment, analyze respondents' replies, and suggest ways to counter the problem.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一、加入WTO后我国银行卡业务将面临十分激烈的竞争形势(一)国际卡业务和外汇卡收单业务面临外资发卡机构“重兵压境”。根据我国加入WTO后双边协议有关规定,我国银行业最早对外开放的是外汇业务,因而,外汇卡业务也就首当其冲最先受到外资发卡机构的冲击。外资发卡机构通常已在境外建立了先进高效的计算机授权、清算网络,而且与VISA、MASTERCARD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外汇卡的业务和收单业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外资发卡机构可凭借其汇路通畅、资金实力雄厚,业务运作经验丰实,科技运用水平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美国评估业务类型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其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美国也是一个评估业十分兴旺和活跃的国家.从1890年开始第一个评估业务后,美国评估业已走过了百年历程.经过百年的漫漫发展和磨砺,美国评估业的服务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评估服务业务类型包罗万象,既有针对商业交易、财务报告、税收、法律诉讼、保险、融资及政策法规等目的出具企业和资产价值意见的评估业务,也有大量针对交易、企业内部管理和投资、重组等与价值相关的评估咨询服务.评估标的包括了企业价值、无形资产、不动产、机器设备、珠宝首饰、金融工具、实物期权等各种类型的资产.评估服务对象不仅包括联邦政府、私人公司、司法部门和有关公共部门,还包括个人业主和普通社会公众等.  相似文献   

20.
The value of carbohydrate deficient transferrin (CDT) as the most direct and most accurate indicator of alcohol abuse has been amply demonstrated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The CDT assay used by GIB Laboratories to assess serum samples for significant levels of alcohol abuse was validated using 184 clinically defined positive and 203 clinically defined negative specimens. Using a defined cutoff of significance and a special testing algorithm, GIB Laboratories has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ha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ommercial CDT enzyme immunoassay (CDT EIA) is 88 percent, the specificity is greater than 99 percent, and the intra- and inter-run reproducibility is less than seven percent, about three times more precise than most confirmatory tests for CDT. Given the very low expected frequency of true physiological causes of non-specificity (less than one percent), the excellent specificity of the assay (in GIB Laboratories' experience), and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ime delays, and costs associated with all "confirmatory" technologies, it cannot be recommended that CDT confirmatory testing be performed, unless an individual laboratory experiences unacceptable specificity in its screening tests. It would appear that, performing CDT "confirmatory" testing when the specificity of the screening test is as high as this study has found it to be, can result in three probabilities: 1)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alse negative results; 2) few corrections in the very small number of false positive results; and 3) in greater cost and delay for the laboratory's cl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