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洲 《中国金融》2022,(10):90-91
<正>当前,消费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控风险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向多档次、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因而关注不同群体的消费偏好,对刺激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河南省城镇家庭开展相关经济调查,按照家庭户均可支配收入将城镇居民分为低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中间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对疫情以来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5年~2005年全球4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将这40个国家划分为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类群体,考察了收入差距、金融发展及信用风险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各类指标对保险需求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性;同时在不同收入群体下金融发展对保险需求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金融发展引起的信用风险与保险需求呈反向变化;另外从整体上看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对全球整体的保险需求造成负面影响,而从不同收入群体的估计结果来看,亚洲金融危机还促进了中等收入国家保险需求的增长,而对其他国家的保险需求没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来势凶猛,不同于西方的老龄化进程,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经济增速。目前,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远高于新兴经济体,在未富先老的同时,还存在“未富先债”问题。同时,老龄化还会影响基建投资、出口等经济各方面。中国经济应努力向消费主导模式转型: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加国家财政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力度;积极倡导第三次分配,改善居民部门内部的收入结构,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占比。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在2011、2013、2015和2018年的四期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地级市层面实施大病保险的时间差异,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大病保险制度对农村中老年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并从不同年龄层和收入两个角度对制度的实施效应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大病保险使农村中老年人的住院自付费用有效降低14.4个百分点,有助于医疗费用负担的减轻;大病保险的实施对中年人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效果尤为显著,但对老年人群体、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的影响有限。据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减少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对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医疗卫生费用融资体系面临着新挑战,而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使得影响居民卫生费用融资结构的因素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显示:与之前预期的“挤出效应”不同,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对商业健康保险是正向的促进作用;“新医改”、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可及性的提高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医疗卫生消费与医疗保险的互补性特征对低收入群体更为明显;而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医疗保障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满足。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较强,面临流动性约束的居民占比较高,影响收入增长的政策能够对消费起到刺激作用。但是以消费信贷额、借贷利差表示的信贷条件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进一步的考察显示,消费信贷资源没有流向最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低收入群体,是其未能对消费形成有力影响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7.
王湘红  陈坚 《金融研究》2016,438(12):48-62
农民工群体的消费率相对于其他群体较低,本文试图为解释这一现象提供一个相对收入的研究视角。我们使用2008-2009 RUMiC调查数据,从社会比较角度,考察农民工相对于群体内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我们将已有文献的相对剥夺指数拆分为相对收入排序和不平等程度,研究在不同维度上衡量的相对收入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一方面,相对收入可能给人们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带来当期攀比性消费动机;另一方面,过高的收入差距有可能削弱这种当期比较的动机。实证分析发现,控制了绝对收入等其他因素后,相对收入低的家庭消费率更高,而不平等程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民工的家庭消费率,这一现象在收入较低的家庭中尤为明显。农民工相对城市居民的过低收入削减了其当期消费,尤其在留城意愿较强的农民工中表现突出。这意味着城乡工资差距在长期会抑制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对中国城镇和农村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居民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阐述,重点考察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确是制约中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阶层其边际消费倾向大不相同,并估算出这种消费倾向的具体值。从收入差距的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以便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化养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选取长春市老年居民消费及收入相关数据并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收入水平与老年人文化消费之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老年人文化消费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不同收入阶层老年人的文化消费偏好存在差异;老年人个体异质性对其文化消费存在显著影响。因此,要有效推动长春市老年人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应注意挖掘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的文化消费潜力,设计符合该群体老年人文化消费特点的产品,并施以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更加注重高收入组群老年人个体异质性对其文化消费的影响,设计满足其个性化文化消费需求的产品,从而满足老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收入分配结构因素纳入LC-PIH模型,试图从收入分层角度寻找我国住房市场弱财富效应的根源。基于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CHFS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具有门限特征,中等收入城市的住房财富效应最为明显;收入作用下的家庭住房财富效应也呈现倒U形。总体上,我国住房财富效应较弱源于收入的结构性差异,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可能导致房价上涨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被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的挤出作用抵消。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位数回归技术时中国城镇和农村按收入等级划分的居民消费状况进行分析,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阐述,重点考察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资对扩大内需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差距的确是制约中国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不同收入阶层其边际消费倾向大不相同,并估算出这种消费倾向的具体值.从收入差距的视角提出了提高中国低收入群体消费水平以便扩大内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罗芳  韩玉香 《时代金融》2012,(11):65-67
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使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消费理论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探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提升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影响,指出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靠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罗芳  韩玉香 《云南金融》2012,(4Z):65-67
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使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消费理论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探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提升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影响,指出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靠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取消居民存款利息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预测处处长徐连仲建议,要把价格工作的重点从对价格水平的干预,转到对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的保障上来,通过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来增强全体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模拟了税收优惠影响个人商业健康保险购买意愿的三个效应:税率效应、税基效应和税损效应,并利用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抽样调查数据(2011)建立计量模型加以验证。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不同收入层级的人群对税收优惠效应的敏感性差异显著: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更加看重税率效应;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比中等收入人群更加注重税基效应,使得税基效应在不同收入层级间呈U型分布。据此本文提出完善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家庭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家庭债务积累和财务杠杆率上升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总支出和住房支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住房支出对日常生活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拥有住房产权的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其财务杠杆率上升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无住房产权家庭、高收入家庭的财务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显著。第三,住房支出在家庭财务杠杆率增加消费总支出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效应,而举债带来的还本付息压力在家庭财务杆杆率反向影响日常生活开支过程中发挥了明显的遮掩效应。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要合理控制家庭部门财务杠杆率的上升,谨防债务过度积累给家庭和社会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坚持“房住不炒”政策,缓解居民购房支出压力;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充分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现有理论研究从已有损失经验、承保能力约束和一般经济因素三方面解释保险周期产生的原因,而已有实证检验多使用某一个国家(地区)的加总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使用2007~2016年全球各国保险公司的财务面板数据,构建差分模型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检验现有主流的解释保险周期假说的成立性,并验证高收入国家(地区)和中低收入国家(地区)的保险周期在传导机制上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已有损失经验是保险周期的显著影响因素,且该因素在高收入国家(地区)与中低收入国家(地区)之间不存在结构性差异,而承保能力约束对保险周期的影响在高收入国家(地区)与中低收入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结构性差异。本文使用企业层面数据对几种主流理论模型解释加以实证检验,更加切合理论模型的行为假设,同时本文所构建的结构性差异差分模型揭示了中低收入国家(地区)保险周期与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升级先后历经了四个阶段,居民先是摆脱了绝对贫困,然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服务型消费升级。根据消费升级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驱动力的背景,提出进一步加快消费升级和促进消费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完善需求侧进一步拉动消费升级,通过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进一步发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在消费领域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助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9.
康志勇 《上海金融》2007,3(11):41-44
改革开放以来绝大多数年份里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即货币流通速度在持续下降。本文将社会分为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两个部分,考察了中国不同收入群体的货币需求行为,验证了高收入群体的边际货币需求倾向远大于低收入群体。这意味着改革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新增的货币量不仅要满足总体经济增长的需求,还要满足收入差距上升所引致的需求。因此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增长速度便会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超出经济增长的货币供应不会全部体现为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保险的发展,能推动生产和交换按照帕累托最优的轨迹进行,最终实现在风险条件下的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有效率实现.国家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创新性地发展农村保险,调节高收入群体与农村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分配,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福利的公平.因此农村保险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福利最大化效率实现、社会分配公平,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