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现行刑法将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作为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五节从而与分则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形成独立、并列的关系。这种被视为突破刑法立法体例传统的做法引起理论上的争议。肯定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的观点从社会危害性、罪刑法定原则、金融诈骗罪罪群以及便利实务适用等四个方面论证了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否定说的学者认为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具有与立法体例不合、立法思路不一、无单独设节之必要以及与境外刑法立法趋势相悖等缺陷从而不应单独设节。本文从金融诈骗罪主要客体、金融犯罪逻辑体系以及刑事立法传统等方面论证了金融诈骗罪单独设节不具有合理性且一一回应了肯定说所提出的观点。本文认为,金融诈骗罪的主要客体是金融交易秩序,其是金融管理秩序的下位概念,金融诈骗罪应当划入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分节之下。  相似文献   

2.
林鹂 《金卡工程》2010,14(1):130-131
行为人经合法程序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之后,由于情势变化而产生了非法占有目的,并通过制造虚假账目谎称经营亏损、或以伪造借据、打虚假经济官司将贷款抵押物隐匿转移等欺骗行为,逃避还本付息的义务,对于这种行为的定性理论上存在争议。本文认为此行为应构成普通诈骗罪,而非贷款诈骗罪、侵占罪或合同诈骗罪,并着重从行为的客观方面论证其构成要件该当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法对涉及滥用贷款行为规定了贷款诈骗罪、高利转贷罪和骗取贷款罪三个罪名.刑法条文对三罪中取得贷款的手段进行了不同的表述,但它们的本质特征都在于使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并且对心理事实的虚构和隐瞒也能构成相关犯罪所要具备的欺骗手段.而行为人在骗取贷款过程中的主观目的的差异便是三罪名之间进行区分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贷款是由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而形成的。尽管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但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贷款诈骗不作为犯罪处理显然不合适。合理地解释刑法,并充分利用刑罚手段来处理单位贷款诈骗案件,有利于挽回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刑法》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中"恶意透支"行为的解释过于条文化,实践中难以准确把握,对这类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本文从"恶意透支"的主体、是否"恶意"以及是否"透支"的界定着手,探讨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指出了立法上的缺陷,提出了以后立法上需要改进的事项。  相似文献   

6.
黄佳 《海南金融》2012,(10):79-81,88
金融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复杂多变。就我国目前刑事立法而言,将其规定在《刑法》第三章第四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节“金融诈骗罪”中,这种分类模式导致了刑事立法分类依据的不统一。在对各国金融犯罪刑事立法分类方式参考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学者提出的刑法分则小章制模式,作出适合我国的金融犯罪刑事立法分类依据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金融诈编罪作为新刑法规定的特定类犯罪,是从旧刑法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其概念既有沿袭性又有独特性。学们对传统观念提出了诸种不同看法,本对金融诈骗罪的犯罪概念、行为对象、罪过形式等问题,在剖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刑法理论及通说,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期指导司法实践并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8.
刘博  高鑫文 《金融博览》2010,(21):48-49
银行高管为骗子骗贷大开绿灯,短短3年内,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被骗贷款7.08亿余元,至今仍有一半左右没有追回。胡毅、李京晶等18名被告人分别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以贷款诈骗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等8项罪名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9.
牛德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贷款用途及个人资信状况,用欺诈手段获取他人的抵押担保后,进而骗取银行贷款,数额特别巨大,同时为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贿款,其行为已构成贷款诈骗罪和行贿罪,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0.
黄佳 《甘肃金融》2011,(11):45-47
在《刑法修正案(六)》颁布之前,我国对滥用贷款犯罪的惩治主要依靠高利转贷罪和贷款诈骗罪两罪,但是该两罪由于主观上分别要具备"转贷牟利"和"非法占有"的目的,这就造成实践中对于一些单位或个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贷款,但却没有非法占有、转贷牟利等目的的行为难以用刑法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牛德欣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贷款用途及个人资信状况,用欺诈手段获取他人的抵押担保后,进而骗取银行贷款,数额特别巨大,同时为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贿款,其行为已构成贷款诈骗罪和行贿罪,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徐琴瑟  李云 《金卡工程》2010,14(11):29-30
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竞合,而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之中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学者们对这两种罪适用看法不一,司法实践中处理也各异,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个罪名加以明确的区分。  相似文献   

13.
诈骗罪是多发性犯罪,司法实践中又常有争议。本文针对认定诈骗罪既遂与未遂各标准之要点,结合诈骗罪犯罪构成及罪质特征进行剖析,得出"失控说"为区别诈骗罪既遂与未遂之标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几个实务中易产生分歧的案例,以期能在司法操作中统一认识、罚当其罪。  相似文献   

14.
银行保单质押贷款之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保单质押贷款越来越成为银行贷款业务中的一个不容小觑的内容,但相关立法滞后的窘况却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立法与保单质押实践,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商业银行保单质押中的重要法律问题予以剖析,以期对保单质押贷款业务的安全、健康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设定的信贷犯罪包括违法各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高利转贷罪、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和贷款诈骗罪等5种类型。金融机构和信贷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对策,以防范信贷犯罪。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是我国对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发布的一项重要立法规定,可以说是我国贷款管理的一个里程碑。因此研究《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贷款通则》的关系,阐述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对于目前占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80%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然而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发放过程中存在四大矛盾,影响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可以引入贷款保证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建立沟通机制,确保政府贴息和风险补偿金落实到生源地贷款信用社;建立评估考核监督制度,规避寻租行为的可行性;加快助学贷款立法工作,推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曾素梅 《云南金融》2012,(5Z):49-50
我国1979年刑法只有诈骗罪的规定,而没有专门规定金融诈骗罪。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该决定规定了集资诈骗罪等有关金融诈骗罪。修订后的刑法肯定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一些情况,增设了很多新的罪名,并在分则第三章中专设一节规定了金融诈骗罪。以下通过对金融诈骗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司法界线、犯罪预防等方面的阐述,提高对金融诈骗罪的认识,从而更为有效地打击和预防金融诈骗罪。  相似文献   

19.
曾素梅 《时代金融》2012,(14):49-50
我国1979年刑法只有诈骗罪的规定,而没有专门规定金融诈骗罪。199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该决定规定了集资诈骗罪等有关金融诈骗罪。修订后的刑法肯定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的一些情况,增设了很多新的罪名,并在分则第三章中专设一节规定了金融诈骗罪。以下通过对金融诈骗罪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司法界线、犯罪预防等方面的阐述,提高对金融诈骗罪的认识,从而更为有效地打击和预防金融诈骗罪。  相似文献   

20.
商品住房项目中同时发放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所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规范实践中通行的做法,提出立法建议,保护银行、开发商、购房人三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