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允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众多学者也对公允价值做了很多的研究,然而专门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相对要少的乡.本文主要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公克价值会计的目标、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体系问题,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渡会计学的研究领域可以扩展到整个会计制度变迁;公允价值定义的演变、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发展和公允价值应用范围的扩展体现了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2006年新准则体系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公允价值会计时代;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仍然处于过渡状态,将逐步实现从局部的公允价值会计向全面的公允价值会计过渡.为此,应建立公允价值会计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具有对立性的一面,同时具有实现相互协同的基础。一直以来,会计计量原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和稳健性计量相互之间权衡问题受到国内外会计学术专家的关注。本文就从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内涵、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应用的现状以及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兼顾的对策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球金融体系经历狂风骤雨危机,对这场金融风暴前因后果的讨论持续数年,公允价值会计处于风暴中心被认为放大了损益表的盈余波动并具有顺周期效应.本文通过从实际银行样本中抽取的"四大国行"2008-2010年度损益表,比较公允价值会计在正常和极端二种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周期中对银行损益表的影响,甄别产生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的方式,便于准确评估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损益造成的影响,为银行监督者和高管层提供科学量化的见解.研究结果揭示:损益表的波动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反映经济体自身波动,不一定具有顺周期性,公允价值会计并非必然导致顺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允价值会计一直是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之间争论的焦点.围绕着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全面而系统地综述了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业及监管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变确实会对银行业及其监管、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在决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财务报表的主要计量手段之前,需要对公允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做出不断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 总被引:93,自引:0,他引:93
本文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回顾了公允价值会计在国际上的运用及对公允价值问题的实证研究。在评价公允价值运用于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总的来看,公允价值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已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公允价值会计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它存在的基础,所谓理论基础主要在于阐述该种理论建立的"地基",着力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本文综合现有国内外文献对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创造性地对这些理论加以归纳,提出了内生性理论基础与外向性理论基础两大类,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9.
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全面引入的视角,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实证发现:会计稳健性显著降低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而公允价值计量显著弱化了会计稳健性对于盈余价值相关性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稳健的会计政策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适度藕合,可以弥补会计稳健性的不足,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改革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会计在界定和保护利益相关者产权及保障市场经济有序和有效运转中的作用都是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产权保护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必然要求产权保护导向的会计改革与之步调一致。产权、公允价值与会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追求价值计量是会计产生、发展和变革的内在诉求;价值计量实现了公允价值与产权会计的对接,是会计发挥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功能的坚实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是价值计量基础的最佳实现形式,是理想与现实的最佳耦合。 相似文献
11.
12.
Marsha Wallace C.F.A 《North American actuarial journal : NAAJ》2013,17(1):28-61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are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nder fair value accounting vs. U.S. GAAP accounting. As illustrated in the paper,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U.S. GAAP accounting lies in the treatment of gains and losses on both assets and liabilities. Fair value accounting would report all gains and losses on both assets and liabilities in the period in which they arise. U.S. GAAP on the other hand, recognizes gains and losses over the life of the block of business (or at the time of a transaction). When net gains and losses on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re immaterial, the pattern of earnings under both systems can be quite similar. However, If a company is generating significant gains or losses on its net book of business (such as in the case of an asset/liability mismatch), fair value accounting will reveal this much sooner than U.S. GAAP. When the full impact of its actions (including gains and losses) is reported in the current period, management is in a better position to understand how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is changing and adjust its decisions accordingly. This is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moving to a fair value system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major benefit i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ultimately adopted. 相似文献
13.
We conduct two experiments with experienced accountants to investigate how fair value accounting affects managers’ real economic decisions. In experiment 1, we find that participants are more likely to make suboptimal decisions (e.g., forgo economically sound hedging opportunities) when both the economic and fair value accounting impact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than when only the economic impact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or when both the economic and historical cost accounting impact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 This adverse effect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s more likely when the price volatility of the hedged asset is higher, which is a situation where, paradoxically, hedging is more beneficial. We find that the effect is mediated by participants’ relative considerations of economic factors versus accounting factors (e.g., earnings volatility). Experiment 2 shows that enhancing salience of economic information or separately presenting net income not from fair value remeasurements reduces the adverse effect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Our findings are informative to standard setters in their debate on the efficacy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相似文献
14.
论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兼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和价值相关性。但是由于公允价值固有的不确定性及确认传统会计中不予确认的未实现的收益等,会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产生影响。因此,深入系统探讨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稳健性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相关理论及研究文献的回顾出发,通过分析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在稳健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提出通过合理确定两者使用顺序和充分披露等方法,确保公允价值信息在提高信息决策的相关性方面又能兼顾稳健性。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源起、争论与思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探讨了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背景、焦点和原因。文章从会计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是否优于历史成本、为什么会计会对金融稳定产生影响、会计如何与金融监管相协调并在金融稳定中发挥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为我国企业正确认识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在为经济决策提供有用信息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公允价值的五个缺陷,并分析了澳大利亚两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金融危机和会计国际趋同的宏观背景下,以产权保护为逻辑主线,本文重点考察了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若即若离;在公允价值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彻底悖离;在混合会计模式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之间适度耦合;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论战的焦点表面上是会计的技术性问题,实质上是会计的社会性问题,即公允价值充当了一个产权博弈的筹码。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本文对影响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历史成本会计对不稳定的经营环境的不适应性,是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根本诱因;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为公允价值会计实践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对经济学收益计量的追求,为公允价值会计实践提供了内在的动力;而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则构成了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关键限制。因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制定明确的标准,并对决策有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反思和重构,是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根本要求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会计在国际上的使用有它严格的前提限定,否则,它就会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收益的有效工具.本文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应用前提及应用现状进行思考,探讨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应用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