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2003~2008年中国沪深股票市场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市场非理性背景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区分市场情绪低落和高涨时期,发现只有在市场情绪高涨时期公司投资才对投资者情绪敏感;而在市场情绪低落时期,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导致错误定价配合公司投资决策。作为投资者短视代表的换手率对上市公司迎合投资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说明并不是换手率越高,公司投资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认为,股票回购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关系,同时在资金约束以及管理层短视情形下,二者对企业中长期研发投资支出产生负向冲击。而“边分红,边研发”却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普遍现象。基于此背景,利用2014-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在迎合渠道下分析股票回购与现金分红行为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及差异。研究发现:两种分配行为并非具有完全替代性,虽然二者均会通过迎合渠道对研发投资产生正向影响,但迎合渠道又存在差异。其中,现金股利多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发挥作用,而股票回购多通过理性迎合渠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群  杨云凯 《中国外资》2013,(10):215-217
公司投资的迎合理论指出经理人在做投资决策时会受到外部压力而迎合投资者的情绪。基于2003-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本文从迎合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我国股市中的错误定价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经理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有迎合投资者情绪的倾向,通过划分公司最终控制人性质及公司投资种类,文章发现政府控制企业主要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迎合投资者情绪,而非政府控制企业怎是通过长期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股利迎合理论,在对股利溢价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即将其定义为送转股公司与纯派现公司的平均市值账面比(M/B)的差值,利用Logistic 模型以及多元回归模型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是否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投资者股利需求不仅对公司送转股概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送转股比例的高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因此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确实存在理性迎合投资者热衷送转股的股利偏好的行为,而迎合的目的,则是追求公司短期股价最大化,以获取股利溢价.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支付股利?传统的税收理论、信号模型以及代理假说等公司股利政策理论实际上都没最终完整地解释清楚这个"股利之谜"。最近美国学者Baker和Wurgler从行为公司财务角度出发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支付股利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为了提高股价理性地迎合了股东对股利不断变化的偏好。本文认为,Baker和Wurgler提出的股利迎合理论忽略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里,管理者制订股利政策主要是为了迎合大股东的需求,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股利偏好往往被忽视。本文以1994年至2005年间我国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支持了我们所提出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6.
市场机制与监管机制的共同作用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决策带来了特殊的双重迎合动机。本文以199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资本市场自发的投资者迎合和外部监管压力下的政策迎合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决策跨期动态调整的叠加作用为视角,实证检验了双重迎合对现金股利平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半强制分红政策实施前,投资者偏好和预期的迎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平稳性的作用明显,而监管政策作为新的强迎合对象,不同程度的削弱了原有市场机制的作用。其中,国有企业的政策迎合动机远高于非国有企业,达标型分红作为国有上市公司逐渐"理性"的策略性迎合手段帮助股利监管政策在实施后期实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评价半强制分红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目标是否实现,不能仅仅着眼于现金分红水平是否提高,更要关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和资本投资效率是否改善。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的现金股利决策对公司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对于有再融资需求公司,不仅迎合现金分红会提高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而且过度现金分红会加大公司再融资需求与投资不足的敏感性;对于无再融资需求公司,迎合现金分红不会增加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门槛现金分红也不能降低公司自由现金流与投资过度的敏感性。这给优化半强制分红政策、完善股利决策自治机制提供现实启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娟 《中国外资》2013,(4):152-153
美国学者Baker和Wurgler早在2004年一篇文章里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简单介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方股利迎合理论并不适合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的股权结构及非流通股股权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下,管理者制定股利政策时主要是考虑非流通股东的需求,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需要往往会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Baker和Wurgler早在2004年一篇文章里提出了股利迎合理论,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简单介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方股利迎合理论并不适合我国的上市公司.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的股权结构及非流通股股权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下,管理者制定股利政策时主要是考虑非流通股东的需求,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需要往往会被忽视.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中国A股市场2004-2009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并深入分析了市场时机影响上市公司投资的机理过程及经济后果。结果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存在显著市场时机影响公司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通过分析市场时机对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发现股权融资渠道在缓解融资约束公司投资不足的同时也造成了非融资约束公司的过度投资。最后,实证检验表明,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11.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基础,上市公司对融资渠道的选择,反映出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偏好,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受到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完善程度、股权分置等因素的影响,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会呈现出各种情况,有不少上市公司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还有待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融资渠道的介绍,为其选择恰当的融资渠道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行为一直颇受争议,本文从相对估值角度重新考察了上市公司的送转动机及其经济后果。本文利用反映经理人估值预期与股价差异的指标,将送转动机划分为估值提升和操纵迎合两类。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当经理人认为股价被相对低估时,上市公司更可能实施送转。进一步地,估值提升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显著高于操纵迎合类;操纵迎合类送转的短期公告效应虽为正,但一年内便会反转。这表明投资者可以识别不同的送转动机。最后,送转企业送转后内部人减持的规模显著高于未送转企业,这一现象对于操纵迎合类送转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对理解上市公司送转行为、制定与送转和内部人减持相关的监管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尚雅闪  段然 《中国外资》2011,(6):160-161
本文以所选取的44家上市公司(其中民营控股和国营控股上市公司各22家)为样本,利用资产负债率、长短期有息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股权融资偏好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所选取的44家上市公司(其中民营控股和国营控股上市公司各22家)为样本,利用资产负债率、长短期有息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股权融资偏好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徐龙炳  陈历轶 《金融研究》2018,455(5):137-153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对股票送转的热情高涨,送转比例不断攀升,上市公司如何进行股票送转决策?本文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索了管理者在股票送转决策中的参照系选择以及迎合路径,结果发现:(1)公司内部可参考因素中,名义股价是管理者送转决策的参照系,送转意愿和比例跟随名义股价同向变化,为的是迎合投资者的名义价格幻觉;(2)公司外部可参考因素中,同类公司送转比例是管理者送转决策的参照系,送转意愿和比例跟随同类公司送转比例同向变化,为的是迎合投资者的参考点效应;(3)管理者的送转意愿和比例均跟随内外部参照系同向变化,而且两个参照系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本文结果表明,理性管理者为了最优化股票送转决策,存在对投资者名义价格幻觉和参考点效应这两种非理性偏好的双重迎合。本文拓展了迎合理论,为参考点理论提供了新证据,较为全面地揭示了上市公司股票送转决策的机制,具有一定的监管启示。  相似文献   

16.
融资渠道是影响企业R&D投资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2007-2009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并披露R&D费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检验这些企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问题以及对R&D投资的影响,并研究R&D投资和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存在一定程度的融资约束,从而限制了R&D投资;(2)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在缺少债务融资的支持下,研发资金主要来源于内部现金流和股票融资;(3)R&D投资强度和现金持有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充足的资金具有一定的缓解融资约束的对冲效应。  相似文献   

17.
邓茹 《会计师》2014,(4X):31-33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4,(8)
基于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视角,本文以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的研究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融资规模对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君平  徐龙炳 《金融研究》2015,426(12):113-129
本文运用2000-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数据,研究了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股权融资,无论融资约束水平高低,错误定价对公司股权融资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债务融资,股价高估会显著促进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债务融资,包括长期债务融资和短期债务融资,而对低融资约束公司则不存在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错误定价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短期债务融资的正向影响要远高于长期债务融资。这表明,在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错误定价对不同融资约束水平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高融资约束公司的影响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的融资优序现象,而对低融资约束公司则不存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田澍  林树  俞乔 《金融研究》2012,(8):139-151
本文研究中国为代表的新兴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我们发现,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偏好净损失成本较低的个股,同时关注股票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征。基金对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个股采取价值投资策略,而对上游行业产值较高和垄断行业产值较低地区的个股则表现出"题材"式迎合策略与价值型策略兼顾的投资行为。而这种两者兼顾的投资策略可以带来更好的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