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利用手工收集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地理距离数据和投资者持股比例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空间集中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空间集中度越大,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且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空间集中度能够通过审计监督、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形成显著的中介因子效应。总体而言,本文结果认为机构投资者彼此之间的空间关系能够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这为资本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释放监督作用提供了政策制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将盈余管理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线上真实盈余管理和线下真实盈余管理,基于我国特有的配股管制变迁环境,考察监管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及其变化。研究发现,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会受到管制环境变迁的影响,存在管制效应和演进效应。具体而言,在审核配股资格过程中,监管者能识别线下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管制环境变迁后,由于线下真实盈余管理被纳入管制范围,监管者不再对其进行关注,而是关注应计盈余管理,并能识别。在线上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由于其隐蔽性强,监管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汪君 《时代金融》2013,(18):255-256
本文从"寻租"理论的视角,对银行监督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认为盈余管理行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寻租"行为,导致这种"寻租"行为存在的根源是银行与企业签订的不完全债务契约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让银行面临着来自企业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本文进而基于博弈论的思想对银行监督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公式化的分析,分析发现,银行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具有监督效应,并且发现银行的监督力度越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但是永远不可能通过银行监督的手段完全消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信息及其披露监管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市公司的盈余中,非经常性损益往往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致会计盈余信息可靠性降低,影响投资者的有效决策。证券监管机构作为证券市场管理者,从证券市场和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对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进行规范,并不断修订相关信息的披露规范,缩小该信息的可操作空间,以遏制这种行为。论文通过分析提出,证券监管机构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明确规范以及强制性的披露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也不能解决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问题。作者就此提出建议,在会计信息确认和计量环节可以允许适当的职业判断空间,而在报告环节必须严格规范和管制,从而使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在不同季度进行盈余管理的时间选择行为。我们首先采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识别上市公司中期报告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然后进一步通过考察季度间盈余反转来识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虽在各个季度都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第四季度利润中包含了比其他季度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特别的,巨额冲销的公司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调低利润,前三季度表现欠佳而年末好转的公司在第四季度通过盈余管理调高利润。  相似文献   

6.
试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红军 《上海会计》2000,(12):49-51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为实现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等目的 ,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 ,从而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 ,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一旦超越 ,则称之为利润操纵。一、盈余管理动机考察企业契约理论的创始人科斯认为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 ,如投资者为激励内部管理人努力工作与经营者签定的奖金计划 ,企业与外部债权人签定的债务契约等。契约的双方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和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监管部门 ,前者提供会计信息 ,而后者是外部信息的使用者。相对于外部信息使用…  相似文献   

7.
浅谈资产减值政策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侵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虽然现行资产减值政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现行资产减值政策仍有不足,给上市公司留有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会计准则和公司内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完善资产减值政策,消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8.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尤其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会运用会计手段与非会计方法手段完成企业治理层和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需要监管部门以及外部投资者从财务报告中识别盈余管理的存在.本文讨论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漏洞以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会计-税收差异与主流的Jones模型估计出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在识别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的能力。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与国外大多数文献的研究成果一致,会计-税收差异能够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而主流的Jones模型在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探测盈余管理行为时则存在严重的系统性偏误,会计-税收差异较之主流的Jones模型在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上能提供增量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机构投资者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外部监管的重要力量,对公司治理意义重大。传统意义上的盈余管理是对应计项目进行盈余操控。但目前市场机制和政策越来越完善,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更加隐蔽的盈余管理方法,也就是真实盈余管理。那么外部的机构投资者对真实盈余管理会产生何种效果?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选取2012~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和样本。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股价崩盘风险受到哪些因素影响一直是学者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考察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本文选取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非机会主义,机会主义的盈余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大;无论是盈余管理程度、还是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都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而加大。本文拓展了盈余管理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全面理解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从根本上反映了会计契约未得到有效执行,本文研究了作为契约执行机制之一的声誉机制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实施了正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显著抑制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而对于实施了负向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企业,良好的企业声誉却能够显著增加这种盈余管理行为。这表明,拥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对外报告了更加稳健的盈余信息,符合声誉机制的有效契约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声誉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通过高质量审计师的选聘和有效内部控制的实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张瑞迪 《会计师》2012,(4):8-10
会计盈余信息是会计报表中最核心的信息。企业的会计盈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经常性盈余和非经常性盈余。近年来,上市公司为达到首发上市、保住配股资格、保住上市壳资源等目的,频繁进行非经常性损益操控的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证监会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对非经常性盈余的列报做了规定,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操纵非经常性损益从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由于上市公司经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的调整,相关监管部门也对此有所警觉。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6,(11)
本文就会计准则变迁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为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有效识别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提供帮助,为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监管,提供参考信息,有助于会计准则制定当局对新准则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和盈余管理案件相继发生,这些案件都说明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薄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问题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财务报告的质量由于受到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其可靠性严重下降,低质量的财务报告容易给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误导。而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合理保证,也得到了投资者的高度重视。那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及时地发现并预防盈余管理,进而采取措施减少盈余管理,提高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地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会计信息的专业性,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从会计数据中识别盈余管理;而作为投资专家的机构投资者能否识别盈余管理,并将其融入到市场价格机制中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股票累计超额报酬率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的股票的超额报酬率与正向操纵性应计利润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股东能从会计信息中识别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将其反映到市场价格机制中去。  相似文献   

18.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Schipper,1989年)。Healy和Wahlen(1999)认为过去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盈余管理是否存在及其发生的原因,并建议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是,探讨公司在何种状况下会利用财务报表的操纵权以改善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关系,在何种情况下会用于操纵盈余。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实证研究方法,基于盈余管理动机作了一定的研究,徐宗宇(2000)通过比较上市公司在其招股说明书和年度报告中披露的盈利预测情况,发现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盈利预测的误差大,说明上市公司在一级市场招股上市时,公司管理当局存在操纵盈余预测的行为;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000)选取1994-1997年间的1053个样本,根据ROE的区间加入虚拟变量,对上市公司围绕配股权规定所进行的盈余操纵行为进行了研究,证实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的普遍存在,并提出了著名的“10%现象”;陆宇建(2002)利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  相似文献   

19.
盈余管理在西方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会计学界的关注。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由于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使得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成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主管部门以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经验数据证明,股价的波动也同盈余管理密切相关,而利益相关者很可能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来影响股价从而获取利益。因此,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和股价相关性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选取了竞争性强的家电行业和竞争性弱的石油行业的上市公司,从盈余管理度量着手,研究竞争性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股价的影响大小,并对投资者的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志云  李志清 《中国外资》2012,(13):167-170
本文以F公司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数据分析来研究财务困境下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通过本文的研究,指出了上市公司特别是陷入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各种手段,希望有利于投资者有效甄别上市公司特别是财务困境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从而能够从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与非财务信息中得到有利于其投资决策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