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分析涉及储蓄业务身份证明问题层次较高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认为储蓄挂失身份证明类别不应该由监管当局统一规定,指出商业银行如何规避储蓄挂失业务中的法律风险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4日,储户潘某凭身份证在某商业银行石家庄市A支行B分理处存入现金45000元,存款期限一年,账号04026048,并设定了密码。2003年11月27日,有人持潘某身份证,向B分理处申请挂失账号为04026048的定期存单。在挂失人所提供的存单金额、开户日期、存期、户名、账号与被申请挂失的存单一致,挂失人所持身份证姓名、号码与存单记载一致,且输入正确密码的情况下,由挂失人填写储蓄挂失申请书后,工作人员为其办理了挂失止付手续。同年12月4日,挂失人再次到B分理处,持挂失申请书和潘某身份证,领取补发新存单,并要求提前支取全部存款。工作人员核对身份证和挂失申请书一致后,根据《储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其办理了提前支取手续。  相似文献   

3.
在办理审核和登录储蓄挂失止付业务过程中,我日益感到这是一块尚未引起足够关注但又是风险四伏的领地,其审核要求内容颇多、出自多门,尚未形成统一的操作程序。为此笔者首先从梳理相关的法规条文着手,概括了审核储蓄挂失的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其次从统  相似文献   

4.
两笔柜面储蓄存款纠纷,一笔系挂失后被支取,某行已赔偿;另一笔系储户变更支取方式后存款被冒领,储户起诉后调解解决。两笔纠纷均暴露出银行柜面储蓄业务经营管理中的若干问题。纠纷及处理情况简介(一)储蓄存款挂失纠纷(下简称纠纷一)2005年5月9日上午,甲支行 A 分理处接受一客户密码挂失办理了户名为王某的帐户冻结(后推测对其身份证件的审查不严)。5月9日下午,储户王某发现存折、身份证遗失,当即电话向甲支行 B 分理处挂失,柜员告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银行长期的储蓄工作中,对由于遗忘密码产生的挂失,从来都是要求出示本人持有效证明亲自为之,绝不允许他人代理。在统一印制使用的挂失申请书上更是赫然规定“密码挂失不适用代理”。这通常是被看作减少纠纷、降低风险行之有效的做法,但从法律的角度看,这样做不仅不合理,而且于法无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业银行储蓄原则《中国农业银行会计基 本业务操作规程》等相关制度规定:存款人遗失、损 毁、被盗存单(卡、折)或印鉴,可向原存款储蓄所(柜) 要求挂失,储户必须提供储户本人的身份证件和存 款时间、种类、金额或账号等有关资料。储蓄所(柜)业 务人员审查存单(卡、折)确未支付的,由储户本人填 写挂失申请书,办理挂失止付。业务人员要审查挂失 申请书的存款人姓名、存款时间、种类、金额、账号及 住址等内容是否齐全,个人相关证明是否真实、合 法、有效。挂失7天后(密码挂失除外),按原定存期和 利率补发新存单(卡、折)、结清旧户,另立新户并在存 单(卡、折)上注明“此系挂失补发”字样或支取存款手 续。如印鉴挂失,储户心须提供遗失日期、图章形状、 字体及原因等有关资料,并用书面申请挂失。凭印鉴 取款的储户挂失止付时,储户必须在申请书上签盖  相似文献   

7.
储蓄挂失是银行柜面业务中一项重要业务,它是为保护权利人(存款人)因其他原因而遗失权利凭证(存单或存折)的合法权益进行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储蓄机构因储户存款被冒领的事件时有发生,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另外,我国司法机关对储蓄机构适用的严格责任原则,更加大了储蓄机构的责任风险。因此,如何保护银行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金融法律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通过案例,详细分析了对此类案件中两个重要问题:其一,储蓄机构应负的法定责任,即若存款在挂失前或挂失失效后已被他人支取,储蓄机构是否承担责任;其二,储蓄机构对储户是否应进行身份证件的实质性审查。同时,本文还对金融数字化、信息化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完善储蓄法律制度,制定统一储蓄法的紧迫性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5月28日,交通银行出台了有利于灾区金融服务业的新政策:在抗震救灾期间,对地震灾区个人业务减免部分手续费,具体包括:地震灾区客户在交行网点办理个人储蓄存单、存折挂失,以及个人储蓄存单、存折的密码、印鉴挂失,免收手续费;办理太平洋借记卡及准贷记卡卡片挂失、密码挂失,以及太平洋借记卡及准贷记卡卡片重置,免收手续费;申请太平洋借记卡,免收卡片工本费,  相似文献   

10.
一、居民储蓄的规模及分布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取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余额。我国的居民储蓄主要形成储蓄存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截止到1997年6月底,储蓄存款总额已达42771.2亿元,但是由表可看出,我国1996年城镇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11.
居民储蓄心态变化趋势及银行储蓄经营对策———承德市居民储蓄问卷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分行安勇聪唐晓明为了了解居民对储蓄利率政策调整的心态反应,分析居民投资变化趋势,研究银行储蓄经营对策,我们进行了一次对承德市区居民的储蓄问卷调查。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  相似文献   

12.
谢平 《金融研究》1993,(8):23-27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储蓄已成为90年代我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由此个人储蓄行为构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储蓄行为实际上包括两方面,一是总量问题,即个人储蓄率,二是对储蓄结构的安排,即个人金融资产结构,这种结构安排一方面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货币政策。一、个人收入与储蓄总量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部分,就形成储蓄。储蓄分为实物储蓄和金融性储蓄,中国经济改革14年来,  相似文献   

13.
储蓄到底亏不亏?是真亏还是虚亏?应该如何考察和评价储蓄经营效益问题?搞清这一点,不仅是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地发展储蓄的需要和前提,也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一个直接而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为'储蓄亏本'这一观点作一透视,以对这个复杂的问题探索一、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银行的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电脑技术已成为银行储蓄业务操作和管理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国工商银行佛山分行是使用电脑办理储蓄业务较早的行,实践证明,储蓄电脑化缓解了储户存取款难,开户难的矛盾,储蓄工作超负荷运转得到不断缓解,体现了储蓄业务准、快、好的特点,为储蓄业务发展工资转存等提供了先进的服务手段,赢得了储户,赢得了存款,极大地推动了储蓄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1989,(8):10-12
长期以来,我国的储蓄工作一直受到普遍的重视。解放初期,储蓄作为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的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到今天,数以万计的储蓄网点遍布城乡,数以十万计的储蓄工作人员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随着金融事业的发展,储蓄工作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到目前,在银行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发展的变化特点,探索建立和完善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居民储蓄动员机制,对于'八五'期间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发展的几个变化特点'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从1985年末的1622.6亿元,上升到1990年末的703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4.1%,是建国以来增长率最高的一段时期。由于这一时期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17.
徐志刚 《金融研究》1991,(11):20-23
中国金融学会储蓄研究委员会于8月下旬在浙江舟山召开了1991年储蓄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各系统的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为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建立和完善我国居民储蓄动员机制"的主题,回顾了"七五"期间我国居民储蓄走过的道路,展望了"八五"期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居民储蓄获利动机与居民储蓄规模之间究竟隐含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曾在湖北省蕲春县作过几次关于居民储蓄获利动机与居民储蓄规模相关系数的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笔者的一点启示行文如下: 一、居民储蓄规模并非居民储蓄获利动机的正函数关于居民储蓄获利动机与居民储蓄规模之间的关系,在我国长期存在着一种倾向性意见,即: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既定,则居民储蓄规模是居民储蓄获利动机的正函数,储蓄利率越高,居民储蓄规模越大,反之,储蓄利率越低,居民储蓄规模越小,二者呈同向正比例化,并由此而得出结论:(1)。  相似文献   

19.
居民储蓄除了个人生命周期储蓄,还可能存在预防性储蓄和遗产动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的储蓄效应与一国居民的储蓄动机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储蓄效应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对城镇居民个人储蓄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养老保障水平对个人储蓄率的影响则十分微弱并不显著,同时,少儿抚养比、医疗住房支出占比、失业率对城镇居民个人储蓄的影响则十分显著。这一方面反映了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的扩大已逐渐显现成效,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居民仍有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深层原因正在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都供给不足,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使中国城镇居民要依赖个人储蓄进行自我保障。因此,要逐步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他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张琳 《中国金融》1989,(8):11-12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储蓄工作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储蓄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储蓄工作的宏观管理,使储蓄工作更上一层楼,本期《评论》对此有指导意义。张琳同志提出首先要增强储蓄专业自身发展的机制的意见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